人物名片:市人大代表,嘉魚縣望凱生態種養殖專業合作社
本報訊 記者譚昌強、特約記者謝燕子、通訊員龍鈺:1月8日,當記者走進位于嘉魚縣官橋鎮跑馬嶺村的望凱生態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羅望秀正在自己的辦公室里整理一份《關于將“青竹坡”黑土豬產業列為咸寧市產業扶貧重點項目的建議》材料。
作為一個七零后的女性創業者,羅望秀從事養殖行業多年。2016年,她組建嘉魚縣望凱生態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引進一種名為梅花星豬的黑土豬品種,搞起了黑土豬養殖。
經過幾年的艱苦打拼,她把這片占地500畝的荒山野嶺打造成初具規模的黑土豬養殖示范基地,累計吸納就業人員52人,帶動農戶90戶,并將基地輻射擴展到咸安、通山、崇陽等地。年出欄黑土豬5000頭、土雞數萬只,年創產值近1500萬元,年收入160萬元以上。同時,合作社注冊了“青竹坡”生態黑土豬商標,引進合作伙伴,探索建立“互聯網+農業”線上線下銷售模式,組建營銷團隊,利用網店、微商、超市酒店餐飲以及設立黑土豬專賣店、生鮮豬肉同城派送等方式,解決銷售難題。
富裕起來的羅望秀,沒有忘記她所在這片土地和仍未脫貧的鄉親。
在嘉魚全面打響扶貧攻堅戰以來,羅望秀積極響應號召,采取吸納入社、吸收務工、結對幫扶等舉措,先后吸納24個貧困戶入社,采取“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與當地村委會及貧困戶簽訂貧困幫扶協議,實行供種、供料、技術、銷售、防疫“五個統一”運營模式,向貧困戶提供仔豬,并回收成豬。此外,合作社還吸收12個貧困戶勞力務工,優先收購貧困戶種植的玉米、紅薯、南瓜和紅薯藤等青飼料。
自2016年以來,她共為入社的貧困戶低價提供雛雞30多萬只、散養土雞苗數萬只、仔豬300多頭,幫助籌集發展資金70多萬元,指派專業技術人員免費上門服務指導,免費分發資料80多份,提供各種市場信息50多條。對幫扶戶出欄的成品雞和整豬,合作社按高于市場均價回收,確保貧困戶每年獲得約1.3萬元的穩定收入。兩年來,合作社累計為貧困戶發放黑土豬仔300多頭,帶動全市90余戶貧困戶脫貧。
在為合作社發展殫精竭慮的同時,羅望秀也在不斷摸索新的扶貧模式。
為有效激發貧困戶和村民內生動力,同時在養殖戶和合作社之間建立良性的產業循環,羅望秀在多年的扶貧實踐中,總結提出了“23131” 模式,即在全市用2年時間向每戶適合養殖黑土豬的貧困戶爭取3萬元擔保貼息貸款和1萬元的扶持資金,支持3千戶村民通過黑土豬產業實現年增收過1萬元。
帶著這個凝聚了諸多心血的設想,羅望秀參加2018年湖北省創業大賽,在眾多強手中脫穎而出,獲得三等獎。
羅望秀表示,爭取支持、推廣“23131” 模式,這是她當前的主要工作,希望通過這種模式,以產業動更多的貧困戶拔掉“窮根子”,甩掉“窮帽子”,早日踏上小康之路。
編輯:hefan
上一篇:
【兩會人物】汪定邦:以“產業扶貧”踐行社會責任
下一篇:
【兩會人物】李開鵬:用心做好企業掌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