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山縣以當地數百年圣廟(1927年8月31日,通山縣工農委員會在圣廟誕生)為載體,充分挖掘傳統儒家文化廉政內涵,創立家庭家教家風教育基地,舉辦革命文物陳列,設立革命紀念地標識,實現了歷史文物、革命傳統和現代家庭教育三位一體的有機組合。
“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衰。”通山通過打造闖王文化園,開展“李自成與廉潔文化”宣講活動,傳播具有通山特色的廉潔文化,增強黨員干部清正廉潔意識。
各鄉鎮、縣直各單位組織黨員干部參觀“兩個廉政基地”1363人次、廉潔文化宣講26場次、參觀通山看守所和咸寧監獄667人次。通過廣泛開展活動,做到了家喻戶曉,黨員干部人人參與、寓教于樂的目的,有力地促進了全縣黨風廉政建設深入推進。
清風滿城勁吹來,千樹萬樹廉花開。隨著廉潔文化建設持續推進和加強,全市風清氣正的發展環境日益優化。現在,以廉為榮、以廉為美、以廉為樂的觀念正逐步扎根在人們心中,廉潔文化在凝聚民心、弘揚正氣、促進和諧與跨越發展的獨特作用日漸顯現。風正才能氣順,氣順才能勁足,咸寧正呈現出風清氣正、政通人和的良好局面。
編輯:Administrator
上一篇:
下一篇:
崇陽:賞景思“廉”凝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