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旅游發展思路
6日,市政協工商聯、科協組討論《政府工作報告》時,饒浩瑤委員表示,《報告》中的“力爭旅游總收入達280億元以上。”讓他很受鼓舞。
“也就是說,大旅游將是咸寧發展的一個方向。這一方向將使咸寧旅游上一個臺階。”對此,從事旅游行業已有20多年的饒浩瑤有四點建議:
一是,實施旅游+戰略方案。所謂旅游+戰略,就是旅游+工業,形成工業旅游;旅游+農業,形成鄉村旅游;旅游+體育,形成體育旅游……咸寧旅游資源豐富,但如果依然延續現有的旅游思路,旅游路子將越走越窄。所以,要創新旅游發展方式。
二是,推行研學旅游。目前,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在咸寧基本為零。據了解,從2014年開始,國家就出臺相關政策,鼓勵中小學研學旅行。研學旅行做得好的話,不僅能起到拉動內需的作用,對孩子的素質教育也是極大提升。
三是,注重旅游的營銷。首先要創新旅游營銷。其次,出臺優惠的獎勵政策,如對于引進游客的人或旅行社給予一定的資金獎勵。
四是,賦予旅游委更多權利,以便加強旅游執法。目前,一些沒有旅游資質的人和沒有出境旅游資質的旅行社在做旅游和出境旅游,對有資質的旅行社帶來不公,也擾亂了咸寧旅游發展秩序,但旅游委對此沒有執法權利。 (記者 馬麗)
挖掘人文旅游資源
6日,在解放軍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羅衛東代表說,《報告》對2017年提出的工作目標非常清晰、設計科學,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充分體現了政府執政為民、科學發展的理念。
報告中提到,咸寧旅游資源豐富,相關項目得到長足發展,尤其是青山、秀水等自然旅游資源得到有效開發,“香城泉都”城市品牌效應明顯。但是以革命志士、歷史文物、民俗風情等為主的人文旅游資源卻有待進一步挖掘。他建議,或者注入合適的文化內涵,或者進行有意識的創造開發,充分彰顯現代氣息,吸引更多的人關注,讓關注者有興趣、有理由成為回頭客。與此同時,要強化旅游配套服務,提升旅游品質服務水平,將“吃、住、行、游、購、娛”等旅游要素向發達的旅游城市看齊,真正形成咸寧旅游市場的可持續發展。(記者 李娉)
加強文化平臺建設
“在文化大發展的背景下,咸寧文化產業也蓬勃發展。但還缺乏規范的文化交流和展示平臺,希望咸寧能加強文化平臺的建設。”市政協第五聯組少數民族界宋東委員表示。
他認為,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文化的滋養,才能造就城市恒久的魅力。因此,繁榮咸寧文化,應成為發展咸寧一大舉措。咸寧擁有很多文藝人才,但都因缺少資金、平臺等而“無用武之地”。
他希望政府能營造更好的文化氛圍,加大資金投入,加強硬件建設,多舉辦活動,多提供平臺,多創造渠道,鼓勵文藝工作者多“寫”咸寧,多“唱”咸寧,多“畫”咸寧,多“舞”咸寧,充分展現咸寧豐富的人文資源和深厚的民俗風情,把“多彩的咸寧”推向全國乃至全世界。同時,政府也要多引進各種文藝人才,精雕文化品牌,細琢藝術精品,助力咸寧文化事業的欣欣向榮,助力咸寧城市品牌的推廣建設,助力咸寧的全面發展。 (記者 吳曉瑩)
加大非遺開發力度
6日,市政協教育醫衛組在討論《政府工作報告》時,梁斌斌委員建議,加大對我市非遺的開發力度。
梁斌斌說,非遺是極具特色的文化資源,實現創造性轉化和經濟性開發,與文化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相結合,有利于藏富于民,有利于助推扶貧。目前,我市已經整理挖掘出4個國家級非遺項目、17個省級非遺項目、37個市級非遺項目、129個縣級非遺項目。
他建議,一是搶救性開發,建立圖文聲像資料,當做旅游產品。二是整體性保護,建立傳承基地和文化生態保護區,供游客參觀游覽。三是生產性傳承,振興傳統工藝,發展文化旅游等第三產業。四是商業化體驗,以游客的參與,和演員的演繹相結合,來展示非遺的活力、魅力和實力。 (記者 王莉)
規范學生托管服務
6日,艾細鳳委員就“盡快開展和全面規范小學生課后在校托管服務”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艾細鳳說,盡管,當前省教育廳、省物價局已出臺過相關文件,對小學生課后在校托管服務的托管服務原則、實施程序、內容、監管等均作了明確規定,但小學生課后在校托管工作開展還不是很普遍,存在許多問題。
艾細鳳建議,各縣市區政府要牽頭,組織教育、物價、工商、公安、消防、食藥監、安監等部門對社會上所有的托管、培訓機構進行全面清理、整頓;并由教育等部門制訂行業準入制度和監管制度。鼓勵開辦社會性的托管服務機構,并對其進行有效的監管,徹底改變社會上學生課后托管、培訓機構無序、失管的現狀;制訂合理的參托教師勞動報酬標準,報物價部門備案。同時,財政部門還應對開展小學生課后托管服務的學校給予公用經費補貼。(見習記者 馬麗婭)
厚植綠色發展優勢
“要堅定科學發展理念,永葆咸寧綠水青山。”6日,咸安區代表團里,毛曉光代表建議。
毛曉光認為,要守護綠水青山,厚植綠色發展優勢,應該樹立正確的生態發展理念,要制定科學的生態保護措施,提高生態效益。
毛曉光說,“年年植樹不見樹,歲歲造林難成林”的現象令人深感痛心,認為人力物力投入大,生態效益卻不高。他認為,可以借鑒天然林保護的成功經驗,制定科學的生態保護措施。
對近年來咸寧城區山體自然資源破壞現象嚴重問題,毛曉光說,要加大山體保護,并加大對斧頭湖、西涼湖濕地這些“城市之肺”的保護,同時鞏固美麗鄉村建設成果,全力推進鄉村建設與鄉村旅游。(記者 張敏)
編輯: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咸寧市兩會特別報道-共同關注】引導鄉村旅游
下一篇:
【咸寧市兩會特別報道】兩會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