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寧新聞網訊 記者王凡、特約記者汪佳、通訊員丁四海報道:11日,在崇陽縣石城鎮陶瓷廠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年初搬遷入住的汪動英感慨不已:“拎包入住新居,解了一家子的燃眉之急!”
汪動英是石城鎮新橋村2組村民,因患重病家境蕭條。去年“6·02”洪災,家中被洗劫一空,瓦房搖搖欲墜成危房,一家五口“無處安身”。她被納入首批異地搬遷安置戶,今年二月如愿“洗腳上樓”。
汪動英還在安置點旁的餐館謀了份差事,老伴在鎮上做雜工,再不用“守在一畝三分地上,一年幾百斤谷子望天收”。
對汪動英這樣的特困群體和家庭人員較少的貧困戶,崇陽縣實行統一規劃、統一建設、全額買單,貧困戶拿鑰匙直接入住,享受居住權,房屋產權歸政府所有。
易地扶貧搬遷,拔除貧困人口“窮根”。崇陽貧困人口10424戶、29513人,易地扶貧搬遷3780戶、12054人。在科學甄選后,依托中心村安置、小城鎮安置、鄉村旅游安置、移民新村集中安置、集中供養安置、自主意愿分散安置等六條途徑,實現易地扶貧搬遷全覆蓋。
該縣采取“政府主導、廣泛宣傳、群眾自愿、政策激勵、有序推進”的辦法,對所有易地搬遷戶進行分批實施,計劃用兩年時間完成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其中2016年計劃搬遷2248戶,2017年搬遷1532戶,2018年轉入同步搬遷。
石城鎮的易地搬遷探索并非個例。青山鎮采取“政府主導,集中自建模式”,政府統一征地、統一規劃,負責基礎設施建設和建房補貼,搬遷對象按要求自行建設;白霓鎮大市村采取“打破界限,異鄉搬遷”模式,縣里統一規劃和完善配套,群眾采取招商代建辦法,在異鄉落戶;浪口村實行“村企結合,依業立村”模式,依托三特浪口度假區,企業控制規劃、政府獎補引導、村民自主施工,建設旅游新村。
崇陽縣發揮好政府和市場兩只手的作用,讓“跳出深山”的移民落地生根,“留得住、能就業、有保障”。對接省級平臺、加大政策融資、整合住建、水利、民政等部門項目資金,挖掘市場潛力,開發“安居貸”金融業務,引導金融機構向貧困家庭發放建房貸款,三年內由政府負責全額貼息。目前,該縣已整合資金1.4億元,用于搬遷戶和基礎設施建設。
編輯:Administ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