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安區供電公司運維檢修部承擔著咸安區35千伏及10千伏的運維檢修工作,整個部門共8個人,服務范圍卻覆蓋全區鄉鎮13個站所,是供電的核心生產部門。這次持續強降雨襲擊咸寧,他們在風雨中持續鏖戰,贏得了一場又一場戰役的勝利……
恢復每一戶供電
今年36歲的商沖是咸安區供電公司運維檢修部的主任。2013年,商沖任大幕供電所主任時,他帶領大家對大幕鄉進行線路整治,每天起早貪黑、風雨無阻,全力解決金雞山、白云山和大幕山3條10千伏裸露導線的絕緣化改造。2014年,大幕供電所生產指標排名躍居全區第一名,營銷指標排名第二。
這次咸安的汛情大,來勢猛,商沖和運維檢修部也肩負了更多的工作與責任。入汛以來,商沖每天都要組織對廣甘線、甘張線與橫張線三條防汛線路進行特巡。月尾他還要做月分析以及工作總結,他連續3天熬到凌晨一點才下班。
連日暴雨導致咸安區多處電路出現故障。商沖深知,電力是防汛的生命線,搶修刻不容緩!商沖帶領大家馬不停蹄奔走在全區各地,盡可能地恢復每一戶供電。
7月5日凌晨一點,忙碌了一天的商沖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中。凌晨四點,巨寧地板電路出現故障,企業停工,在床上躺了不到3小時的商沖被電話叫醒。他二話不說,立即前往檢修,恢復用電。作為領頭人,他不僅要參與重大搶修,還要時刻關注每一名職工負責的地點,才能安心休息。
對于連續戰斗在一線的商沖來說,他最想要的是睡一個好覺。
守護萬家燈火
輸電班班長王國海近60歲,下個月將退休。輸電班共三個人,負責17條線路共194公里。每個月,王國海都要和自己的搭檔——55歲的周常青對這194公里線路進行巡視。幾十年來,老王用雙腳丈量著這片土地,汗水灑滿每一處,也不知走破了多少雙鞋。
對于王國海這個老“電力人”來說,電力的事就是自己的事。無論白天黑夜,無論狂風暴雨,只要接到調度電話,立馬就奔赴在了第一線。
7月2日晚18時許,汀泗橋鎮賽豐村的聶家線的引線燒斷了。由于電線桿在池塘里面,天晚已經聯系不到船。為了盡快送電,王國海毫不猶豫脫掉衣服,背起一名職工淌過池塘去檢修。
“每次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了,家家戶戶有電了,電亮起來的那一刻,我心里就覺得無比舒服。”王國海說。
這種感受,配電班一班的班長徐成也感同身受。
現在許多鄉鎮留守老人和兒童較多。每次電路出現故障時,徐成都想著能夠盡快送電,工作進度再快一點,哪怕只是提前一分鐘給老百姓送電,讓老人做飯能夠方便點,讓小孩在明亮的燈光下寫作業。
奮戰永不言苦
7月4日,在暴雨的襲擊下,咸安區原種場小泵站的老變壓器發生故障。如果泵站停運超過兩個小時,該處就會發生內澇,從而導致近五百多畝農田告急。徐成立即聯系調來一臺大變壓器進行更換。當地道路受阻,車輛開不進去,時間緊急,徐成和其他7名同事二話不說,決定自己動手。暴雨中,8位漢子肩并肩,咬緊牙,卯足勁,硬是將600多公斤重的變壓器抬進去;沒有吊車,就用竹竿墊著。他們用雙手將變壓器運到兩米高的工作臺上。事后他們都有些后怕,因為稍有不慎,大家可能有生命危險。
這期間,瓢潑的大雨一直沒有停過。徐成和同事在風雨中早已分不清哪是雨水,哪是汗水。在家里,他們的衣服要與其他人分開洗,因為實在是太臟了。
配電班二班班長吳志勇在汛期幾乎住在辦公室,連續值班兩天不曾回家。7月4日,桂鄉線發生故障,睡在沙發上值了一夜班的吳志勇早上六點匆匆洗了把臉就前往檢修,查了兩個小時剛送上電,另一處線路又出現了故障。吳志勇二話不說冒著大雨去巡線查找故障,剛解決好又接到通知說黃石橋線跳閘了……整整一天,吳志勇像個陀螺一樣,奔波在一線檢修的路上。
在運維檢修部,大家都對家人感到愧疚。特別是汛期以來,大多都是奔走在自己的崗位上,沒有一個人能顧得上家。
商沖說,災害面前,第一時間搶修損毀的供電設施,全力保障電力供應,是一名電力人應盡的責任。“雨下多久,我們就堅守多久;咸安哪里有險情,哪里就有我們電力人”。(記者 陳詩傲 通訊員 符珉)
編輯:Administrator
上一篇:
搶移鐵塔保京廣線供電
下一篇:
寫在咸寧農村電網新增7個高壓工程投產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