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5%,增幅居全市第一;
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62.6億元,同比增長17%;
地方稅收總收入累計完成87362萬元,同比增長62.68%!
今年上半年,咸寧高新區亮出一組喜人數據。
在全國經濟普遍面臨下行壓力的背景下,高新區的超高速增長堪稱奇跡。
那么,奇跡是如何產生的?
大項目做大貢獻
位于咸寧高新區西北角的南玻咸寧玻璃有限公司,巨幅的超高鋁玻璃一塊接一塊地從傳輸帶上滑過,叉車左右騰挪,將成品玻璃裝車發運。
企業負責人介紹,南玻咸寧產業園自2013年點火投產以來,一直保持了良好效益,6月產值7300萬元。目前,南玻集團在咸寧陸續投資玻璃封裝、光伏電站、光電玻璃項目。僅南玻咸寧玻璃一期,預計今年納稅接近2億元。
而落戶咸寧高新區10年多的奧瑞金包裝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完成工業總產值14.8億元,實現稅收2.3億元。今年,總投資17.18億元的奧瑞金二期投產后,預計可新增產值14億元,新增稅收2.5億元。
高新區財政局長顧興茂說,以南玻和奧瑞金為代表,重大項目對高新區的貢獻突出。高新區持續抓項目建設、抓有效投資,成效顯著。
高新區將2016年確定為重大項目建設年,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圍繞“簽約、開工、投產100個項目、100億元工業固定資產投資規?!比嬷\劃。2月份啟動實施在建投產一批、簽約項目開工一批、洽談項目簽約一批、投產企業進規一批、投產企業擴規一批“五個一批”工程,以空前的力度推進,目前進展順利。
一個接一個的大項目落地,一項接一項的新技術落戶,為高新區提供了潛力爆發的動能。
新機制有新回報
去年底,我市推進咸寧高新區體制機制創新。按照“7+1+N”的機構框架運行,市直相關單位根據工作職能,在高新區設立派出機構,履行相應職責,充分釋放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改革創新的“紅利”。
6月28日,政務服務中心審批大廳正式運行,一站式辦理審批手續,免去了企業從園區到市政服務中心往返奔波之苦,實現了企業“辦事不出園”,為企業提供了極大便利。
對中小企業,高新區出臺了《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對接國家產業政策,爭取項目資金增強企業發展活力。近年來,累計為園區企業申報技改升級、科技創新等各類扶持資金近2億元;通過銀企對接會、金融早春行等活動,協調金融機構累計為園區企業提供融資超過60億元。
高新區科技創新與經濟發展局工作人員介紹,今年園區新增了45個項目,特別是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新材料和新能源產業發展迅速,帶動經濟總量增幅明顯。
謀長遠有“錢”途
高新區圍繞市域總體發展規劃,將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城鄉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等規劃“多規合一”,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啟動咸寧金融信息港、橫溝新城及科教新城、五大專業園區的規劃、選址工作,形成了多層次、立體式、全方位的科學發展格局。
簽約一批、開工一批、投產一批、儲備一批……多梯次的項目建設,奠定了高新區持續發力的基礎。
市委常委、高新區工委書記曾國平如數家珍:奧瑞金兩片罐項目經過一年時間的建設,完成投資13億元,已于6月份建成投產;投資10億元的立邦涂料,4月開工建設,預計今年底或明年初投產;投資5.5億元的三環奔馳方向機,3萬平方米主體廠房已建成,三季度可投產……
咸寧高新區管委會主任汪凡非表示,按照目前的發展態勢,明年再看高新區,產值、利稅翻番志在必得。
經濟下行,不影響高新區謀劃長遠;產業升級,倒逼高新區優化環境。
高新區圍繞項目落地和市區一體化要求,推進征遷、水電氣、通訊設備、路網、路燈、村民還建點、園林綠化、污水處理廠、公交等配套設施建設,服務功能不斷優化完善。(咸寧日報記者 向東寧 見習記者 吳鈺 通訊員 李朝陽)
編輯:Administ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