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初,一條咸寧與清華大學結緣的消息在朋友圈熱傳。
當天,清華大學科技開發部與咸寧高新區簽署科技合作協議。協議約定,在雙方有優勢、有基礎、有潛力的技術領域和優勢產業,開展研發中心建設、科技成果轉化、聯合科技攻關、產業園區建設等方面的合作。
6月下旬,清華大學17名博士來到咸寧市。
通過近兩個月的社會實踐活動,清華博士們充分發揮名校優勢、專業優勢和知識優勢,深入基層,深入一線,破解了一個個科研項目難題,續寫著清華大學與香城泉都之間的精彩故事。
對接高校 引智借力
正在謀劃綠色崛起的咸寧,對人才求賢若渴。
咸寧市委、市政府堅持高端引領方針,不斷深化和拓展與清華、北大等名校的人才交流合作。咸寧市委書記李建明,市委常委、組織部長王濟民等市領導多次登臨中國最高學府,與清華大學等高等院校在人才引進、社會實踐和科技研發等方面簽訂8項合作協議。清華、北大先后在我市設立社會實踐基地、“沃土人才培養基地”,一大批清華、北大優秀教師和學子來我市服務鍛煉,助力發展。
咸寧市上下為高端人才提供良好的科研、實踐環境,獲評清華大學“全國十佳社會實踐基地”。
為了主動對接這次實踐活動,咸寧市委組織部提前在全市范圍內征集了47家企事業單位67個科研項目供清華博士社會實踐。經雙向選擇,最后選定14個具有行業代表性的科研項目,為清華博士搭起施展才華的舞臺。
短短6周時間,清華博士生們在實踐中帶著問題學、帶著思考干,在咸寧市城市規劃、法治建設、科技研發、智能生產、環境保護、工程建設等領域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帶來了前沿的發展理念和創新成果,撰寫有參考價值的調研報告20余篇目,破解科研難題29個,改良和升級企業技術生產線6條,提升了一批企事業單位的技術攻關能力,幫助企業創收3500萬元,為實現咸寧市綠色崛起,助推企業轉型發展貢獻了青春力量。
融入咸寧 共續情誼
為了幫助博士們盡快了解咸寧、融入咸寧、熱愛咸寧,咸寧市委人才辦建起了微信交流群,組織開展了社會調研考察、走訪、座談會等一系列活動。各用人單位也精心做好工作生活安排,一對一跟蹤服務,促膝談心,使清華博士很快地融入到新的集體。
6周的時間雖短,但清華博士們的咸寧印象日漸深刻。博士們參觀了市規劃館和博物館,深入嘉魚工業園區和通山大畈鎮板橋村精準扶貧點走訪,見證了官橋八組新農村的發展奇跡,感受了赤壁青年創業咖啡“點燃夢想”的創業氛圍……一幕幕場景令人難忘,一次次探訪觸動心靈。
“不要問我來自何方,不要問我去往何處,我只能悄悄地告訴你,在2016年的夏天,我來到了生態環境優美的香城泉都--咸寧。”實踐即將結束,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博士生劉麗慧用滿含深情的詩作道出了難舍之情。
在座談聯誼會上,清華博士們紛紛表示,回去以后,他們將繼續當好友誼大使,宣傳咸寧、推介咸寧,不斷把企業與高校之間產學研合作推向深入,為自己的“家鄉”咸寧多做貢獻。
深入一線 助力發展
近兩個月來,清華博士秉承“厚德載物,自強不息”的校訓,他們以實踐單位為家,深入火熱的生產車間,忙碌在實驗室里,活躍在田間地頭,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為基層一線排憂解難、建言獻策。
清華大學社會實踐咸寧支隊隊長蕭遙為充分了解和掌握三六重工公司起重機的機架受力分析及優化設計,多次到車間運用科研儀器對樣品進行分析,為企業技術改進提供了數據參考;在喜瑪拉雅公司開展實踐活動的鄭云和鄒溯萌兩位博士,利用清華大學有力的科研資源,并肩作戰,在燃料電池膜電極催化劑漿料的工藝優化提升和新型產品的研發等方面,為企業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技術參考;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博士王蘊嘉冒著酷暑,走遍了赤壁市所有樁基出現問題的工程現場,充分了解喀斯特地貌地區樁基質量控制現狀,并寫下了可行性報告,為當地建筑部門提出了良好對策。
社會實踐給清華博士們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航天航空學院博士張首沫說,在這雙向交流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學習了企業的管理模式,體驗了在學校無法獲取的工作經驗,也給企業帶去了理論知識與國際接軌的高端理念。水利水電工程系博士李嵐表示,通過在咸寧的社會實踐,使她更明白自己的奮斗方向,從而更加堅定今后的人生選擇。(咸寧日報記者 向東寧 通訊員 任建成)
帶大家一起認識一下17名博士
▲劉麗慧 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博士,在市紀委監察局社會實踐,實踐項目為“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課題調研。
▲杜治晗 清華大學法學院博士,在市委政法委社會實踐,實踐項目為編制法治咸寧建設“十三五”規劃。
▲戴蘭 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研究中心博士,在市環境保護局社會實踐,實踐項目為咸寧市建設生態安全屏障研究。
▲楊謝 清華大學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博士,在市發改委社會實踐,實踐項目為內陸核電廠址保護工作初報研究。
▲孫小雨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博士,在市統計局社會實踐,實踐項目為供給側結構改革中的突出矛盾與對策研究。
▲徐竹烽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博士,在市招商局社會實踐,實踐項目為中部城市產業發展研究。
▲李嵐 清華大學水利水電工程系博士,在市城發集團社會實踐,實踐項目為咸寧大洲湖生態建設示范區研究。
▲杜頔康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博士,在市城發集團社會實踐,實踐項目為咸寧奧林匹克體育中心設計研究。
▲鄒溯萌 清華大學材料學院博士,在武漢喜瑪拉雅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社會實踐,實踐項目為車用燃料電池產業化開發研究。
▲鄭云 清華大學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博士,在武漢喜瑪拉雅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社會實踐,實踐項目為車用燃料電池產業化開發研究。
▲張首沫 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博士,在湖北福人金身藥業有限公司社會實踐,實踐項目為中國和外國的醫療器械行業對比研究。
▲韓默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博士,在赤壁市園林管理局社會實踐,實踐項目為城市公共綠地與市民行為之間的關系研究。
▲王蘊嘉 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博士,在赤壁市建筑工程管理局社會實踐,實踐項目為喀斯特地貌地區樁基工程質量控制研究。
▲黎夢圓 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博士,在赤壁市建筑工程管理局社會實踐,實踐項目為房屋建筑采用混凝土實心磚所造成的墻體裂縫原因及如何補救專題研究。
▲姜彩華 清華大學材料學院博士,在湖北中能鋰電科技有限公司社會實踐,實踐項目為鋰離子電池產氣機理研究。
▲王磊 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博士,在咸寧三合機電制業有限責任公司社會實踐,實踐項目為非接觸式位移精確測量儀研究。
▲蕭遙 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博士,在湖北三六重工有限公司社會實踐,實踐項目為起重機械的卷筒和機架受力分析及優化設計研究。
編輯: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咸安工業換道超越開新局 工業經濟增長全市靠前
下一篇:
丁小強調研市直中小學校教學改革 要求大膽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