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寧新聞網訊 通訊員熊鐵山報道:“往年怕水怕旱,地里的收成沒有保障;現在搞了高標準建設,旱澇保收。”4月12日,嘉魚縣三灣村村民張志鵬在地里干活時高興地說。
張志鵬的地在潘家灣鎮三灣灌區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區內。該項目區總投資1871萬元,新增灌溉面積5000畝,改善灌溉面積7000畝,年新增節水能力257萬立方米,新增糧食生產能力139.4萬公斤,新增灌溉效益286萬元,農民年人均增收530元。
嘉魚是農業大縣,農田水利建設關系著群眾的“錢袋子”。該縣通過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大力實施農、林、水、電、路等農業綜合治理項目,將昔日“靠天收”的中低產田變成種糧大戶搶手的“香餑餑”。
為推進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的順利實施,該縣在規劃立項上嚴格按照效益優先的原則,在項目申報前,組織鄉鎮領導、有關專家、工程技術人員和當地村組干部、群眾代表到現場仔細勘察、測量,進行科學規劃,打造“陽光工程”。在施工管理上嚴格按照有關規定,推行“三制管理”,對施工項目進行現場管理,跟蹤檢查,防范項目工程“超量”,杜絕項目工程“延時”,確保項目如期完工,打造“滿意工程”。
據該縣農業綜合開發辦相關負責人介紹,自農業綜合開發以來,全縣已累計投入資金2.4億元,改造中低產田 20萬畝,建設高標準示范農田 4.7 萬畝,新增節水灌溉面積 10.5萬畝,整修田間道路20多公里。
全縣農業生產條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昔日的中低產田變成旱能澆、澇能排的糧食高產區,其灌溉、排澇周期由原來的 5 天縮短為現在的 1 天左右,大幅度提高了糧食生產能力。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區內的農田畝產高達660公斤,畝均增產85公斤。
編輯:Administ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