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寧新聞網訊 記者向東寧報道:春雨綿綿中,通山縣富水沿岸,龍珠灣生態度假園、故鄉里民俗文化園仍在冒雨施工。
該縣旅游局負責人介紹,沿幕阜山旅游公路,一批旅游度假、水果采摘、農家樂等綠色項目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幕阜山生態旅游公路必將成為一條耀眼的富民之路、景觀之路。
幕阜山生態旅游公路貫穿通山、崇陽、通城,主線全長180公里。截止目前,已完成路基162公里、路面120公里,有望今年全線開通。
與幕阜山生態旅游公路同樣綠意盎然的,還有全長120公里的咸嘉生態文化城鎮帶。沿此城鎮帶,規劃打造50處重點項目,串聯梓山湖生態科技新城、大洲湖水生態修復區、咸寧高新技術產業園、主城區、旅游新城、向陽湖現代農業示范區和咸嘉臨港新城,實現產城融合一體、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生產生活生態“三生有幸”。
南北兩大生態走廊,如同香城泉都的左膀右臂,舞動著咸寧綠色崛起的大旗。“中國中部綠心、國際生態城市”正在從規劃走向現實。
2015年11月25日,在全市“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專題會議上,市委書記李建明提出 ,要圍繞“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五大發展理念,主動融入“一帶一路”,積極拓展“一江一山”,打造中國中部綠心、國際生態城市。
在2016年的市政府工作報告中,將打造中國中部綠心、國際生態城市作為“十三五”時期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
圍繞這一目標,我市制定了一系列發展規劃,開展多項國家級創建活動。在全省率先公布《咸寧綠色崛起發展規劃(2014-2030年)》后,又制定了《咸寧市生態保護與建設規劃》,以建設國家級生態保護與建設示范區為目標,加大生態保護與建設力度,努力打造長江中游的生態屏障、國家中部城市群的“綠心”和國家生態保護與建設示范城市。并申報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計劃到2020年,全市80%以上的鄉鎮、村創建為省級、國家級生態鄉鎮和生態村,到2023年成功創建國家級生態市。高起點編制了《咸寧市“十三五”旅游發展規劃》,改革創新“全域化旅游、全體驗旅游、全鏈條旅游、全天候旅游、全媒體營銷、全程化服務”發展模式,構建全域旅游城市。
我市先后出臺《中國制造2025咸寧行動方案》、《關于推進智慧咸寧建設的決定》、《智慧咸寧建設行動計劃》等文件,明確產業發展重點,計劃到2020年,智能機電、互聯網+等綠色新產業產值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60%以上,將咸寧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國有影響力的寬帶中國示范區、綠色產業集聚區、智慧政務運行高效區、智慧服務業態創新區。
編輯: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在綠色發展中追夢前行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