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寧新聞網訊 記者王凡、通訊員王新華報道:“醫改救了我一命!”3月1日,回想一年前自己的治病經歷,崇陽縣沙坪鎮泉湖村三組村民蔡仲先感慨不已。
2014年,他被診斷患有肺癌,先后在武漢協和醫院和崇陽縣人民醫院住院三次,成功進行了外科根治術。醫療費用共計6萬元,但實施醫改后,公家報銷比例達70%,他自己只交了不到2萬元。
蔡仲先只是崇陽縣享受到醫改紅利的普通老百姓之一。
為有效緩解“看病貴、看病難”問題,崇陽實行醫改“新政”。從2015年3月起,醫保資金實行總額控制,按月預付。縣醫院每月預撥450萬元,中醫院每月預撥100萬元。此舉一改群眾入院須繳納一定數量住院費的就醫模式。
如今,按政策范圍內報銷的費用,一律由新農合、城鎮居民醫保資金先行墊付,群眾只要交納自已應承擔的部分費用,即可入院治療。據統計,縣醫院僅藥品費用老百姓一年可惠利1200萬元。
縣衛計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患者以前看病,先付錢再治療,再去報銷。有的老百姓一時拿不出錢,就只能眼睜睜地延遲手術,耽誤治療。
近年來,作為第二批全國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縣,崇陽持續深化改革。所有公立醫院執行新的醫療服務價格調整政策,實行藥品零差率。便民惠民設施跟進完善,專家預約、掛號只需撥打一個電話,疑、重癥患者可在縣內就能獲得三甲醫院專家診斷。
“改革是動力,發展是目的,民生是根本。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一年多來,讓百姓感受到暖暖的民生關懷。”縣委書記楊良鋒說。
2015年6月1日,在北京召開全國《母嬰保健法》實施20周年座談會上,崇陽醫改經驗被全國推廣。
目前,崇陽正鼓勵、支持和引導社會資本辦醫,已規劃3所民營醫院。投資主體多元化、投資方式多樣化辦醫格局已經基本形成。
編輯: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咸寧市不斷提高法治化水平 依法治市全民普法
下一篇:
嘉魚一批項目扎堆開工 總投資14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