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機動車尾氣污染防治,進一步改善空氣質量,咸寧市全面展開黃標車專項淘汰整治行動,為加快建設中國中部綠心提供支撐
落實政策加速淘汰 9日,市交警部門在城區多個路口執勤,對黃標車闖入限行區域、無環保標志車輛進行查處和現場教育。
上午10點,咸安魚水路,執勤交警示意一輛正在行駛當中的車輛靠邊接受檢查。經查,該車的黃色環保標志內容顯示其尾氣檢測結果為柴油國Ⅱ標準,而取得綠標應是國Ⅲ標準。
“依據規定,我們要對您的車輛信息進行登記,一定要抓緊整改啊。”在交警的提醒下,駕駛員蔡某表示,一定遵守限行規定,按時報廢注銷。
據悉,咸寧市以城市中心區、居民生活區、醫院、學校為重點,科學劃定黃標車限行和禁行區域,在進入中心城區的賀勝路、南外環、西外環、 107國道口等主干道上設立執勤卡點,對違規進入限行、禁行區的黃標車,開展設點守線包片排查。
同時,加強全市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機構的監督管理,對不檢驗即出具報告、替檢代檢、篡改偽造數據等嚴重違規問題,嚴肅處理并依法撤銷檢驗資格。
對在用黃標車的企業單位,派人上門動員,要求其依照有關政策規定率先在年內淘汰;屬于個人的車輛,通過公告郵寄、短信、電話及上門動員等方式,明示黃標車淘汰政策,督促車主盡快完成淘汰。
對達到機動車強制報廢標準的營運機動車,我市嚴格執行《機動車強制報廢標準規定》,督促運輸企業及時辦理報廢注銷手續,并注銷收回或公告作廢車輛道路運輸證,嚴格查處報廢車上路。
污染嚴重加緊治理
9日下午3點,環衛工人王師傅駕駛噴霧降塵車開始了一天的工作。車輛繞城區主干道作業一圈,需要2小時左右。
“秋季干燥,污染顆粒易擴散流動。噴霧降塵車的水霧顆粒極為細小,吸附力強,可以有效降低空氣污染。”王師傅說。
咸寧市大氣環境中,氮氧化物的濃度相對于其他氣態污染物偏高,其中近4成的氮氧化物是機動車尾氣排放造成的。黃標車作為高污染排放車輛,是機動車污染物排放的主要“元兇”。
“黃標車排放的污染物明顯高于綠標車。”市環保局工作人員介紹,以汽油車為例,1輛黃標車的污染物排放量相當于14輛國Ⅲ標準或28輛國Ⅳ標準綠標車的污染物排放量總和。其排放的污染物中,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及細顆粒物是空氣污染的重要來源之一,也是形成霧霾天氣的重要因素。
黃標車是治理機動車污染防治工作的主要內容。據了解,2016年,我市黃標車淘汰任務量為3006輛,這些黃標車尾氣排放的污染物占全市汽車尾氣污染總排放量的一半以上。截止9月30日,全市已淘汰黃標車1770輛,工作任務較為緊迫。
部門聯手齊抓共管
打好黃標車淘汰整治攻堅戰,是咸寧市開展突出環境問題整治的必然要求,也是咸寧市建設中國中部綠心的重要支撐。
空氣質量是環境質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黃標車揚塵治理是大氣污染防治的重中之重。為做好這項工作,我市整合部門力量,從源頭開展長效治理。
公安交管部門管理黃標車限行,并將本地黃標車車輛信息明細數據提供至信息共享平臺;交通運輸部門嚴格查處黃標車非法運營,督促達到報廢標準的營運機動車及時辦理報廢注銷手續;商務部門監督管理報廢汽車的回收、存儲、拆卸等環節,堅決杜絕回收的報廢汽車流向市場;環保部門嚴格機動車排放檢測,將黃標車數據信息與各排放機構對接,推進機動車排污監控平臺建設。部門的協調聯動、密切配合,形成了齊抓共管的強大合力。
按照“政府鼓勵、部門協作、市場引導、金融參與”的原則,我市對非營運類高污染車輛“鼓勵更新、限制使用”,對營運類高污染車輛“按期報廢、強化監管”,采取綜合措施,不斷完善配套政策,嚴格落實責任,促進大氣質量持續改善。 (咸寧日報見習記者 陳希子 通訊員 胡海 陳蔚)
編輯:Administ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