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解決民生問題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績。
我市始終把民生理念貫穿發展的全過程,無論是各項制度的“頂層設計”,還是諸如每年十件民生實事的“基層落實”,民生福祉都是首要考量。市第五次黨代會再次提出,必須更加注重增進民生福祉,共享幸福美好新生活。這充分體現了一以貫之的執政為民理念。
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須干在實處、落在實地,要讓群眾看得見、摸得著。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堅持把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作為第一民生,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依托大數據云平臺,精準管理貧困對象,精確配置扶貧資源。實施產業扶貧,增強貧困對象“造血”能力。加強貧困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九有”建設,改善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加強易地搬遷扶貧,確保搬得出、穩得住、能脫貧。實施健康扶貧,持續做好醫療救助“五大工程”,有效控制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發生率。聚焦特困群眾,實現貧困人口政策兜底全覆蓋。
發展教育醫療事業。大力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鞏固發展學前教育,積極探索嬰幼兒教育,扎實推進特殊教育,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推動職業技術教育內涵式、特色化、應用型發展。加快健康咸寧建設,為人民群眾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衛生與健康服務。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推進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探索保障基本醫療服務新模式,逐步建立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制度,切實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兜住社會保障底線。擴大城鎮職工、城鄉居民基本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等保險覆蓋面,逐步提高大病醫療保險市級統籌水平,完善農村貧困群眾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制度,健全失地農民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加大對低保、五保、殘疾人等群體的救助力度,健全農村留守群體關愛服務體系。統籌推動扶老、助殘、救孤、濟困等社會福利事業發展,鼓勵開展慈善幫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快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完善城鄉住房保障體系,健全租購并舉的住房保障制度,切實解決低收入者住房難題。
民生福祉是一件一件惠民實事拼成的畫卷,是群眾獲得感一點一滴的積累疊加。改善民生,永遠在路上!
(執筆 :鄧昌爐)
編輯:Administrator
上一篇:
打造臨港新城建設經濟強縣 訪嘉魚縣委書記余珂
下一篇:
搶抓新機遇彰顯新作為——訪通山縣委書記石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