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春光明媚,氣溫高升,咸安區雙溪橋鎮峽山村馬龍畈30畝集中育秧基地已掀開薄膜,讓秧苗自然生長。
咸安區農業農村局有關專家和技術人員來到這里,仔細察看秧苗長勢。“集中育秧早期可以防凍保溫,現在氣溫高就要掀開薄膜,防止高溫燒苗。”區農業農村局種植業股股長王廣賢說,集中育秧的一畝秧苗,可移栽大田60至80畝,馬龍畈30畝秧苗可移栽大田2000多畝。
緊挨馬龍畈集中育秧基地,是近百畝已耕整好的水田。“天氣預報今晚下大雨,秧苗再生長幾天就可以移栽了。”雙溪新農機防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治國高興地說,合作社有27戶種糧大戶加盟,統一優質良種,統一育秧機插,統一綠色防控,全程提供訂單式服務。去年,合作社種植水稻1.7萬畝,收糧500多萬斤,產值600多萬元,盈利60萬元。
集中育秧用機插方式移栽。“我們合作社有3臺插秧機,還可外調6臺,每臺每天插秧30畝。”張治國說,去年種早稻6000畝,復種晚稻6000畝,今年將擴大早晚稻雙季種植面積1000畝。
為何要擴大雙季稻種植?原來,咸安區今年積極落實國家糧食安全政策,增加復種指數,提高糧食產量,讓農民享受國家雙季稻輪作項目資金。具體來講,農民種一畝早稻,除了領取種糧一次性補貼和稻谷補貼110元,還可享受國家雙季稻輪作項目資金150元;一畝早稻收割后,再種植一季晚稻,既提高了復種指數,提高了糧食產量,又可領取種糧一次性補貼、稻谷補貼和雙季稻輪作項目資金共計260元。這樣,種一畝雙季稻,相當于享受補貼套餐520元。
優惠的政策,調動了農民種植雙季稻的積極性。雙溪橋鎮吳浩家庭農場的吳佑明,去年種水稻700多畝,其中早稻僅100多畝,600畝是中稻。他計劃今年擴大早晚雙季稻種植,面積達到300多畝。他算了一筆賬:一畝早稻畝產800斤,一畝中稻畝產1200斤左右,表面上看,一畝中稻比一畝早稻高產400斤;但一畝早稻收割后,又種一季晚稻,總產量可達1600斤,既提高了復種指數,增加產量400斤,又可享受補貼套餐520元。
目前,咸安區早宣傳、早落實國家種糧優惠政策,已集中育秧175畝,可機插早稻1.4萬畝;4月初以來,已開始直播早稻2.5萬畝。計劃今年種植雙季稻3.9萬畝,比去年擴大1萬畝。
來源:學習強國-咸寧日報
作者:江世棟 李婷婷
編輯:王炎艷
監制:陳小彬
出品:咸寧日報網絡傳媒中心
編輯:xzx
上一篇:
下一篇:
學習強國丨咸寧如何做強做優蔬菜產業鏈?
9月9日,在咸安區汀泗橋鎮大橋村5組,收割機正在稻田里收割中稻。為保障中稻收割,目前咸安區已經組織40余臺機械投入秋收生產。
受前期強降雨影響,嘉魚縣渡普鎮部分農田遭受洪澇災害。據了解,截至7月15日,嘉魚縣渡普鎮農作物受災面積3401公頃,絕收面積...
咸寧網訊特約記者胡劍芳、李星報道:7月15日下午,咸安區汀泗橋鎮古塘村西湖垸內綠油油的稻田上,旋耕機轟隆隆轉來轉去,將秧...
咸寧網訊全媒體記者鄒輝報道:6月2日,市委常委、崇陽縣委書記杭鶯深入石城鎮、沙坪鎮、肖嶺鄉調研督導疫情防控、糧食生產、鄉...
4月12日,春光明媚,氣溫高升,咸安區雙溪橋鎮峽山村馬龍畈30畝集中育秧基地已掀開薄膜,讓秧苗自然生長。
咸寧網訊記者劉珊珊報道:2月23日,在通城縣優質稻發展種植聯合社的存儲倉內,為今年春耕準備的3萬多斤早稻種子堆得滿滿當當...
截至目前,新店鎮已備足種子60000多斤、各類化肥300多噸,全鎮農資產品供應充足。
組織73名農業技術推廣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查苗情、墑情,推廣農業技術。
“距離小龍蝦大量上市,只有一個月時間了,我們正在全力做好開工生產前期工作……”4月1日,赤壁宇匯供銷水產生態產業園負責...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譚昌強、通訊員魯煉報道:4月22日,嘉魚縣高鐵嶺鎮白果樹村村委會里擠滿了人,數十位村民自覺排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