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樹名木是林木資源中的瑰寶,也是自然界和祖先留給后人的寶貴財富,是活著的文物,具有難以替代的自然價值和文化意義。地處鄂東南邊陲的通山,作為我省重點林區縣,境內古樹資源豐富。近日,記者一行進入幕阜山腹地,探尋通山古樹名木現狀及保護的點點滴滴。
通山古樹名木資源豐富
“好幾個人才能合抱過來的香榧古樹,還是第一次見呢!”3月23日,通山縣廈鋪鎮冷水坪村下黃的一處山坡上,一株參天古樹令游客們驚嘆不已。
記者遠遠就看到,這株香榧樹樹冠碩大,似一把撐開的大傘,枝繁葉茂,生機勃勃。走近一看,只見樹身上掛有標識牌,上面有“國家一級古樹 榧樹 樹齡:900年”等字樣。
當地村民介紹,幾年前,通山縣政府對古樹進行摸排登記后編了號,村里這棵古樹也有了自己的“身份證”。
在三界谷,這樣的古樹還有很多很多:廈鋪鎮林上村金盆,樹齡超過1000年的香榧,樹圍達到414厘米;樹齡近300年的甜櫧和青錢柳,靜靜地立在村舍旁;樹齡250多年的古梨樹依然滿樹繁花,預告著秋天的豐收……
“在我們的童年記憶中,這些古樹就高大粗壯,就像老朋友一樣默默守護著村子。”廈鋪鎮林上村支書黃早恩介紹,這些古樹見證了歷史的變遷,對當地百姓來說已經不單單是一株株樹,更是當地的名片和記憶。
通山縣地處鄂東南邊陲,幕阜山脈北麓,地貌構成為“八山一水一分田”,是湖北省重點林區縣。“通山是典型的低山丘陵地區,為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光照充足,熱量豐富,雨量充沛,適宜植物生長。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獨特優越的氣候條件,孕育了通山豐富的古樹資源。”通山縣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股負責人張毅介紹,通山的古樹有35科、27屬、90種,共2212株(不包括九宮山管理局)。其中一級保護138株、二級保護528株、三級保護1546株。主要樹種為青岡櫟、紅豆杉、銀杏、馬尾松、楓香、苦櫧栲和柏木等。珍貴名木紅豆杉76株,居我省第一,占全省30%;榧樹96株,居我省第一,占全省94%。該縣古樹分布相對集中在洪港鎮、廈鋪鎮、黃沙鋪鎮、燕廈鄉等鄉鎮,其他鄉鎮、林場為零星分布。
古樹名木保護主要做法
“養護責任范圍是編號分別為421224000138-141號的四棵圓柏和一棵編號為421224000142的黃連木古樹,坐落在龍窩湖灣……”2020年11月3日,通山縣大路鄉洞口羅村委會,村民胡細義與大路林業站簽訂了古樹名木養護責任書。
責任書明確,古樹養護責任單位或責任人要對古樹名木資源開展日常巡查,如發現損害古樹行為,要及時勸阻、制止或上報縣林業局依法處理;林業部門將對做出顯著成績的責任人上報給予表彰獎勵。
簽訂古樹名木養護責任書,是通山常態化開展古樹保護的一個縮影。據介紹,為進一步掌握古樹名木資源現狀,通山縣在2003年第一輪古樹名木普查的基礎上,于2017年又開展了一次全面詳細的普查,通過兩輪古樹名木普查,掌握了通山古樹名木資源現狀,摸清了該縣古樹名木資源總量、種類、分布和生長狀況,為古樹的保護管理提供了可靠依據。
“普查后,我們建立了古樹名木信息檔案,對全縣古樹名木實行‘一樹一檔’管理。”通山縣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股負責人張毅介紹,通過建立古樹名木信息和影像資料檔案,登記古樹名木樹種、樹齡、胸徑、冠幅、生長勢、?生長環境等,并追溯其歷史變遷,對有關古樹名木典故、傳說、故事等做記錄整理和宣傳,既給保護古樹名木提供依據,又可加深人們對古樹名木的認識,從而達到保護古樹名木的目的。
據介紹,該縣對轄區古樹名木相關信息進行再核實的基礎上,按標準樣式和材質制作了保護牌,做到“一樹一證”,進行統一掛牌保護,保護牌上標明樹木名稱、保護等級、編號、樹齡等內容。
古樹名木保護任重道遠
除了普查登記、建檔管理,組織林業技術人員研究古樹名木的保護、復壯技術,也是古樹名木保護的重要一環。
2021年6月22日凌晨6時許,通山洪港鎮江源村5組一棵古榔榆樹受風雨侵襲后發生倒伏。得知消息后,通山縣林業局野保股工作人員趕赴現場查看,研究制定修復方案,迅速組織開展救護工作。
針對古樹靠近土坑易垮塌等隱患,該局制定了主要采取修整枝條、就地扶正還原、護基培士、鋼管支撐、打大樹營養液等措施的救護方案。按照方案,23日,村組利用挖機等設備先將古樹扶正培土,并用鋼管搭支架支撐。6月24日,經過一天一夜的搶救,這棵古樹被扶正后掛上了“營養液”,開始接受“輸液治療”。
“古樹保護不僅為了守護生態環境,更是為了傳承生態文明的薪火。”通山縣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股負責人張毅表示,古樹保護工作雖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還存在認識不到位、保護意識不強、管理手段單一等問題,動土傷根、搭建建筑物等人為破壞現象時有發生,少數群眾對古樹的價值、作用和保護的意義缺乏足夠的認識,欠缺自覺保護的意識。對此,通山縣林業局加大古樹名木保護宣傳力度,不斷提高全民保護意識,推進形成關注古樹名木、保護生態環境的良好社會氛圍。
采訪中,通山縣林業局相關負責人透露,通山縣境內古樹雖然大部分長勢良好,但仍存在大量空心、枯枝、雷擊、病蟲害等生長衰弱、瀕危的古樹,急需保護復壯的古樹數量多,衰弱、瀕危原因各異、地域分布分散,復壯任務非常繁重。
“我們將落實保護監管責任,逐步對列入保護范圍的古樹名木實行屬地管理,制定養護、管理方案,落實保護人員,明確養護責任,確保每棵古樹名木日常養護落到實處。”通山縣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來源:學習強國-咸寧日報
記者:王奇峰 葛利利 陳婧 阮金華 徐芳
編輯:王炎艷
監制:陳小彬
出品:咸寧日報網絡傳媒中心
編輯:xzx
上一篇:
學習強國丨崇陽:農家書屋點亮農民新生活
下一篇:
好消息!咸寧一地86座公路橋將大變樣
新模式——區有路政員、鄉鎮有監管員、村有護路員“大普線白鶴村段和朱新線鹿過村段路邊有廢棄物堆積、麻大線村民建私房拆了...
咸寧網訊記者馬麗婭、通訊員沈強、張敬報道:7日下午,受強降雨影響,咸崇旅游公路崇陽烏土山地段突發山體滑坡險情。接到險情...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朱哲夏正鋒10月7日是中國傳統節日重陽節,也是全國第七個老年節。咸安區溫泉街道辦事處通過招商引資,引進...
咸寧網訊記者焦姣報道:近日,家住溫泉城區岔路口附近的劉女士咨詢,自家父親有三高,平時應該如何養護心臟?浮山社區衛生服務...
咸寧網訊記者陳希子報道:近日,家住咸安區南大街社區的顏女士咨詢,秋季如何科學養肝?南大街社區醫務室工作人員介紹,秋季空...
咸寧網訊記者查生輝、朱亞平報道:1月28日早上8點半,在咸通高速上, 30歲的巡邏員陳辰與隊友踏著風雪隨車巡邏,見到被吹到路...
連日來,我市持續遭遇暴雨襲擊,部分國省干線出現不同程度邊坡垮塌、山體落石、路基塌陷。毛孟攝(影像咸寧)。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馬麗婭報道:26日上午,全省“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調研座談會在崇陽召開。專題研討了《湖北省...
昨日,市城管執法委舉行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宣講動員部署暨宣講報告會。核心4:優化環境衛生持續鞏固優化環衛市場化成果,...
咸寧網訊記者丁偉、通訊員阮鵬程、金黃琴報道:日前,崇陽縣電力大道上,十多位綠化養護人員冒雨清除城區行道樹樹池內的雜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