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MV日韩MV国产网站,青青河边草高清免费版新闻,三年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中文,三年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中文

首頁 新聞 政務 圖片 要聞 聚焦 縣域 專題 文娛 科教 旅游 財經 論壇 名醫 招聘 數字報 新媒體 返回
首頁 >> 咸寧發布 >> 正文

義守烈士陵園38年!咸寧一對夫妻的“生死之約”…

來源:咸寧網官方網站 時間:2022-04-08 10:43

汀泗河低吟著繞過山林,似在述說著歷史烽煙。

中南革命烈士陵園。清明節前夕,一位身形單薄的老婆婆,艱難地走上臺階,跟往日一樣,為烈士掃墓。

老婆婆叫龍運娥,今年84歲,家住咸安區汀泗橋鎮赤崗村一組,與丈夫接力為烈士守墓,至今已有38載。

▲龍運娥講述烈士墓的故事

獻出自家山林?安葬五百忠骨

4月1日,天氣陰冷。記者沿107國道來到綠樹掩映、碧水繞村的汀泗橋鎮赤崗村一組石頭嘴山,只見中南革命烈士陵園干凈整潔,紀念碑巍然聳立。

龍運娥老人一如往常,緩緩邁上臺階,到陵園除草、拾垃圾。

山頂,一座巨大的墓冢躍入眼簾。“這是中南榮校500多位烈士的合葬墓,他們中年齡最小的14歲,還有些無名無姓。”龍運娥老人雙眼泛淚。

繼續拾級而上,是50座小墓碑。這里安葬的烈士有姓名、家鄉、入伍時間、犧牲時間。

蒼松翠柏下,龍運娥老人與村組干部一道,向記者回憶起那段難忘的歲月——

1950年,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南軍區奉命進軍長沙,為減輕戰斗部隊負擔,將部分傷病員安置在汀泗,并建立起“中南榮校”。一些戰士病情太重,醫治無效犧牲后,就地安葬在赤崗村的河畔沙洲上。

當時,汀泗橋鎮還未修建水庫,一到汛期,河水漫堤奔騰,沙洲上的烈士墳墓,不少被洪水沖毀。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龍運娥的丈夫章榮武擔任生產隊長。他為了烈士們四處奔波,建議把埋在赤崗村內的烈士遷葬在一起,修一座紀念碑。1984年,建議得到采納,市政府撥款支持該村修建烈士陵園。

章榮武處處身先士卒,不僅將自家屋后山林捐作墓地,還號召生產隊所有人出動尋找,將散落沙洲的烈士墓碑一塊一塊清理出來。

烈士熱血灑在異鄉熱土,鄉親們又用熱土掩埋忠骨。遷葬所用的勞力,生產隊均無償提供。

合葬墓建好后,中南榮校于解放初期立下的碑文,字跡已然模糊不清,章榮武等黨員干部又請人拓印了碑文,雕刻在墓旁一側的大理石上,以便后人銘記——

“病故同志們,你們在中國共產黨英明領導下,曾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舍生赴義,冒槍林蹈火海沖擊頑敵,英勇搏斗克服了一切常人不能忍受的困難,贏得了戰爭的勝利……”碑上挽聯“為解放事業因傷或病故,樹碑題名忠義永垂不朽!”橫批“光榮一生”。

銘記烈士精神?激發前行動力

英魂的安息之地,距章榮武、龍運娥家僅數百米。

夫妻倆相約,要為烈士守墓,保證陵園干凈整潔、莊嚴肅穆。后來,他們又義務種下不少松樹和柏樹,如今已亭亭如蓋。

“這些伢崽們為國家解放出生入死,年紀輕輕就離開這個世界。他們老家都很遠,逢年過節沒人看望,我們不能讓他們寂寞……”龍運娥回憶起丈夫的話,熱淚盈眶。

龍運娥告訴記者,丈夫章榮武是遺腹子,8歲時母親病逝,從小靠給地主家放牛、打柴為生,受盡折磨。

而那些在中南榮校的戰士們,就算身負重傷也惦念著當地“老鄉”。他們拖著傷殘的身子,幫村里修路,為左鄰右舍收、種莊稼,為孤寡老人挑水、打掃衛生……

這些義舉,深深印在年幼的章榮武心中,他暗下決心:“我要向戰士們學習,努力活下去,幫助更多的人。”

這份信念,伴隨了章榮武一生。他不僅自己入了黨,還竭己所能,幫助有困難的鄉鄰。

“上世紀八十年代分田到戶后,章榮武與妻子龍運娥勤勞奮斗,分別成了生產隊的男、女隊長,曾是我村第一個萬元戶,鄉親們受過他倆不少幫助。”村黨支部書記黃東平介紹。

最令黃東平難忘的,是章榮武老人的愛國情懷。“他是村里唯一連續三年的省勞模,龍運娥也當選過市政協委員。老人說一定要送一個兒子去當兵,后來他三兒子果然成為一名軍人,還榮立過三等功。”

生為烈士守墓?死與烈士相伴

從白天守到夜晚,從春天守到冬天,從青絲守到白發。

2007年,章榮武老人因病去世。臨終前,他再三囑咐妻子:“我很榮幸,生前能為烈士守靈,死后還得繼續守護他們。”

依照丈夫遺愿,龍運娥將他安葬在與烈士墓一墻之隔、直線距離不到2米的圍墻外。

守墓的重任從此落在龍運娥一人肩上。她一有空就去陵園清掃落葉、除掉雜草,也跟烈士墓旁長眠的老伴說說心里話,一如丈夫在世時的模樣。她要求兒子們每年清明給父親掃墓時,必先祭奠英烈、追思英魂。

38年過去,時間風化了雕刻的碑文,但守墓的誓言從未被沖淡,它早已融進這里的泥土,滋養著墓旁的青松翠柏。

龍運娥的腿腳沒從前利索了,幾十米高的臺階越走越吃力,有人勸她:事情過去這么多年,你歲數大了,沒必要堅持了。

“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們現在的好日子,是烈士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怎么能忘記?再說,我答應了丈夫要為烈士守墓,不能言而無信。”龍運娥說。

如今,此處陵園不僅僅是烈士的安息之地,更是革命精神的傳承之所和紅色旅游地。每年清明節及革命烈士公祭日,省內外高校、鎮中小學校的師生,市、區、鎮的黨員干部10萬余人次來此獻花、祭奠烈士。

“我們周邊的很多人,都來過這個陵園。村里從老人到孩子,都了解那段歷史。”黃東平介紹。

采訪時,正遇上一位前來祭掃的七旬老人吳老,他住汀泗河對岸的赤壁市官塘驛鎮,每年都要到此祭掃。老人動情地說:“沒有這些軍人拋頭顱灑熱血,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無論什么情況,無論什么時代,都不能忘記這些為國家犧牲的烈士……”采訪結束時,龍運娥對記者說,“將來我沒了,也要像丈夫一樣,埋在烈士陵園的圍墻外,跟烈士做伴。”

來源:咸寧網官方網站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饒敏 馬麗婭 見博 特約記者:胡劍芳

編輯:王炎艷

監制:陳小彬

出品:咸寧日報網絡傳媒中心



編輯:xzx

上一篇: 市政府辦發文!咸寧這6個單位責任明確了!
下一篇: 4月6日,湖北省新增本土無癥狀感染者4例

相關新聞

咸寧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咸寧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咸寧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咸寧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咸寧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新媒體

  •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門紅
  •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
  • <samp id="7vmt8"><dl id="7vmt8"><pre id="7vmt8"></pre></dl></samp>
  • <fieldset id="7vmt8"><table id="7vmt8"><kbd id="7vmt8"></kbd></table></fieldset>
      <sup id="7vmt8"><table id="7vmt8"></table></sup>
      <menuitem id="7vmt8"></menuitem>
    • <strike id="7vmt8"><table id="7vmt8"></table></strike>
      <fieldset id="7vmt8"><var id="7vmt8"></var></fieldset>
    • <fieldset id="7vmt8"><var id="7vmt8"></var></field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