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張亮只身臥底“打傳銷”的事跡在全省工商系統引起大討論。3月2日下午,記者聯系上張亮,他正在趕往杭州,辦理新的案件。
現年38歲的張亮是市工商局網監科科員。從2015年7月開始,他歷時一年多,行程4萬多公里,破獲“云在指尖”特大傳銷案。
資料顯示:“云在指尖”涉案金額6.2億元、會員人數280萬余人、遍及34個省級行政區……2016年國家工商總局發布七件網絡傳銷典型案例,“云在指尖”案排第一位。騰訊認為,“云在指尖”為微信生態下的新型傳銷治理樹立了典型案例,具有“風向標”意義。
破獲如此錯綜復雜的傳銷大案,
期間發生了多少驚心動魄的故事。
今天小布來講述張亮的故事
面對法律風險,是膽怯退縮還是直面挑戰——張亮選擇:尋找鐵證,用事實說話
“法律專家認為‘云在指尖’是創新的商業模式,你比這些泰斗還權威嗎?”2016年1月5日,一位代理律師拿著一份法律意見書,在市工商局盛氣凌人地詰問張亮。
擺在張亮眼前的意見書上,6名國內法律專家的簽名赫然紙上。
這一切源于2015年4月的一條匿名舉報:“廣州云在指尖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涉嫌傳銷,請工商部門查處”。
按照舉報信的指引,張亮打開網站發現,“云在指尖”短時間內聚集龐大流量。瀏覽人數1.2億,微信等關注人數2400余萬,直接參與人數260多萬。
是全新商業模式,還是違法傳銷?張亮果斷決定:化身臥底一探究竟。
通過購買商品繳納“入門費”,按照金字塔層級發展下線,蟄伏20多天,張亮獲取第一筆傭金。
在一線多年“打傳”積累的經驗告訴他,這是個大案。
2015年7月20日,市工商局正式立案調查“云在指尖”,張亮主動請纓成為主力。
同年11月25日,市公安局溫泉分局依法凍結“云在指尖”2400萬元賬戶資金。
此后不久,當事人浮出水面。云在指尖公司代表及法律顧問承認違法,并表示愿意接受法律法規的處罰。
出乎張亮的意料,當事人取得法律意見書后,態度發生大逆轉:“云在指尖”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具體表現。
同事勸他:“雙創”是國家大政方針,一旦查處稍有偏頗,不僅自己身敗名裂,還將危及工商系統的權威……
朋友忠告:形勢不明朗,潛在風險大,不要自踩雷區……
家人擔心:你只是一名普通基層干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面對潛在的風險和同事、朋友、家人的關心,張亮有了幾分遲疑:是退縮還是向前?
“傳銷與否,要讓法律來判定,要用證據來說話。”張亮這樣說服自已,決定直面挑戰:尋找鐵證,用事實說話。
面對錯綜案情,是半途而廢還是堅持不懈——張亮選擇:馬不停蹄,與時間賽跑
掌握鐵證,必須破解“云在指尖”復雜的傭金鏈條、傳銷層級。
因此,打開“云在指尖”后臺數據庫,是張亮的唯一選項。
張亮南下廣州,在騰訊公司調取資料時發現,“云在指尖”所有數據都存儲在另一大互聯網巨頭公司——阿里巴巴。
馬不停蹄,張亮又趕赴杭州。
“云在指尖”在阿里巴巴租用了整整29臺服務器,空間有60TB。
“解析這些數據至少等3年!”工作人員回答。
計算機專業畢業的張亮明白,工作人員的話并非虛言。60TB數據,用辦公電腦裝,需要120臺;用10M帶寬24小時不間斷下載,需要3年才能下完。
放棄么?
“傳銷,往往披著精美的外衣,刺激著人們一夜暴富、不勞而獲的欲望,沖擊腳踏實地、勤勞致富的傳統價值觀。”張亮在筆記本上寫下這段話,告誡自己,再難也要找到“云在指尖”的傳銷鐵證。
歷時6個月,9赴騰訊、8赴阿里,張亮終于拷貝回想要的數據,成功破解“云在指尖”的運作鏈條。
這期間的艱辛,讓張亮記憶猶新——
調取數據,阿里巴巴有非常嚴格的內部審批程序。第一次從阿里巴巴拷貝回“云在指尖”其中一臺服務器近1TB的數據,歷經了20多天排隊、走程序、說好話、焦急等待。
張亮說,剛拿到數據時非常興奮,以為馬上能大功告成。
“這里面只是緩存信息,完全無用。”計算機專家的結論,有如當頭一盆冷水。
執著的張亮并沒因此放棄,他日日夜夜盯著海量數據,發揮自己計算機專業的特長,終于找到下一個IP地址,信心滿滿地再赴阿里巴巴。
一個月后,他第二次拷回數據,但經分析后,依然不是要找的證據。
一次次接近,又一次次重回原點, 沮喪和焦灼伴隨著張亮奔波在廣州、杭州、廈門、重慶等多個城市,一年多的時間里日夜兼程4萬多公里,意志、身心受到殘酷挑戰。
盡管如此,張亮心中只有一個信念:與時間賽跑,撥開重重迷霧!
面對舉報詆毀,是患得患失還是不計榮辱——張亮選擇:不忘初心,永遠在路上
當張亮為案件取得突破而“春風滿面”時,一陣寒意冷不丁向他襲來。
“咸寧市工商局工作人員張亮一意孤行,對公司造成了無法挽回的損失,要求停止案件調查,并對張亮進行行政調查……”
“云在指尖”雪花般的舉報信,寄到了從中央到咸寧各級紀委以及主管部門的信箱。
猝不及防的舉報發難,再一次令張亮作出選擇。
有親友勸道:被舉報,對一個公務員而言危及個人前程,還是適可而止。
有朋友勸慰:替家人想想,別讓家人擔驚受怕。
的確,為了這個案子,張亮虧欠家人太多。
年邁的老父親中風住院時,他正在出差取證的途中,家人向他隱瞞了病情;
3歲女兒的幼兒園開家長會時,他正伏案辦公桌前,分析數以億計涉案資金的來龍去脈;
體弱的妻子扛著大米上樓累得氣喘吁吁時,他正輾轉重慶、廈門等地,想方設法為電子證據做司法鑒定。
骨子里的堅韌和擔當,讓張亮再次戰勝了遲疑。他安慰家人:“穿上制服,就要對得起帽子上的國徽,對得起這身制服。”
為職責而戰!
張亮羅列出一份“任務清單”:5000多封往來郵件要梳理、6.2億元的資金流水要審計、數十TB的電子數據要分析、6000多種商品信息要統計、幾百家供貨商待調查。
為形成完整的證據鏈,多少個夜里,孤燈挑戰到天明;多少個早晨,睜開眼就是證據、證據、證據;多少個節假日,泡在辦公室里冥思苦想……
2016年端午節假期的第三天,妻子帶著女兒到單位送飯,張亮已經三天三夜不眠不休,看到滿眼血絲的丈夫,心疼得掉淚了:“你何苦這樣逼自己,世上的案子你辦得完么?”
“遇到一件案件,就要辦結一件。”張亮輕聲說。
功夫不負有心人,一件件核心證據被鎖定確認。2016年6月,張亮逐一掌握“人員—層級—資金—傳播過程—社會影響”等各方面完備的證據體系。
在同年7月18日的聽證會上,細心的律師發現:紙版證據資料,壘起近1米高;電子版證據資料,裝了十幾個硬盤。
聽證會上,連續10天的面對面交鋒,這些海量證據迫使對方律師團隊低頭。“云在指尖”實際控制人鄭某,表示愿意接受法律法規的處罰。
一起跨度一年多的特大網絡傳銷案,畫上句號。
網友“草原”留言:“這場較量結局漂亮,但愿此案能喚醒那些異想天開一夜暴富的朋友。”
而張亮沒有時間沉浸在贊譽里,帶著案卷走在查辦下一起案件的路上……
編輯:Administrator
上一篇:
12個重點示范項目在建!近5年來咸寧投入14億,這錢花在哪里?
下一篇:
2月這“十大謠言”傳得特別邪乎,很多人都中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