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長青
記得小時候,物質匱乏,難得的一些青蔬,就成了親朋鄰里之間饋送的禮物。尤其是青蔬旺盛期,比如蘿卜和菜苔集中成熟期,哪家種植了的,采收后肯定是吃不完的,放著時間長了就會壞,這時候就是送給親朋好友、弄里芳鄰的好時機。
后來成家立業,這一傳統一直延續。自己沒有菜園,買了一些時令青蔬,也是經常跟鄰居同事分享,比如在咸寧鐵中住平房的那些年,我跟老丁老張等,既是同事又是同學還是鄰居,我們之間就經常共享一些青蔬。
及至搬家到溫泉,住在鄂高的那些年,母親也住在鄂高附近我妹妹家。那時候鄂高附近還沒開發,有大量荒地無人管,母親沒事就去開墾種菜,青蔬采收期也是經常送菜給親朋好友。幾年后搬家到社保小區,母親又在龍潭河邊開墾,種了幾年菜,及至龍潭河濕地公園開發才停止。記得有一次幾個學生從武漢來溫泉玩,是冬天,我帶他們去我母親的菜地采摘菜苔。看著鮮嫩可愛的菜苔,他們一個個興奮異常,尤其是張莉宋蘭芳兩個“女神”更是興奮,采摘了好多帶回家。
那些年一直拿青蔬作為“外交”禮物。自己種的菜比市場上買的就是味道好,同學們和朋友們都樂意接受這些新鮮健康美味的青蔬。特別是岳母種的菜,品相質量俱佳,更是親朋鄰里之間增進感情的好禮物。這些年,土豆、胡蘿卜采收后,我們都快遞給上海的女兒一家吃,外孫小熊就特別喜歡赤壁老奶奶也就是我岳母種的土豆、胡蘿卜。我們每次周末回赤壁,也是大包小包帶青蔬回溫泉,好多青蔬都分給了學生張莉同學老丁等。還有個學生徐建偉,住的是別墅有菜園,我家蔬菜“青黃不接”的時候,我就牽著小狗去他家菜園摘菜,看著那些長勢旺盛的青蔬,采摘起來真是一種享受啊!
前不久,龍潭街上一位許姓商戶,賣五金制品的,跟廖老師發信息說有青菜,需要就去拿。這個小許是我們經常遛狗經過她家門店認識的,一來二去就熟了,跟廖老師也談得來。某一次經過她家,她說我家老公送菜來了,很新鮮,你們拿一些去吧。我們自然客氣一番,她說她一個人在龍潭,老公在家養牛種地,不是經常來,她一個人也吃不完,我們就算是幫她處理吧。這樣說我們當然樂于接受了。于是后來,隔三岔五她就跟廖老師發信息讓我們去拿菜。有一次,我溜狗經過她家五金店的馬路對面,她遠遠看見我大聲喊我,要我過去拿菜。那天我其實不需要青菜。但沖著她這份隔路喊話的熱情,我欣然接受。回小區后,我轉手全部送給了院子里的一位鄰居。
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我想說,親朋鄰里之交淡如“菜”。青蔬“外交”,心心念念,既淡又濃。大道至簡,情到深處只剩“菜”,人間有味是清歡……
編輯:但堂丹
陳亞平(咸安)春節于全民來說似一大聯歡,對于我等公務人員而言,卻帶著年檢年審的味道。生活質量提升的同時,家族高齡老人...
母親燒好一大鍋滾燙的開水,當主事者一把長刀捅下去,鮮血汩汩地淌進案板下的大瓷盆。下午母親將切成條狀的鮮豬肉用稻繩拴了...
記者郭蓉從1月24日起到3月5日,嘉魚縣江櫻花園小區臨時黨支部書記盧勇已連續41天奮戰在防疫一線。通過細化臨時黨支部人員分工...
阮家傳(溫泉)在所有的電視節目中,母親對每天晚上中央電視一臺的《天氣預報》情有獨鐘,可以說到了癡迷的程度。母親就這樣...
和普天之下所有母親一樣,我的母親也不乏勤勞樸實的美德。我也從來不會讓她失望,力爭優秀以換取母親的欣慰和微笑,因而我一...
疫中小雜記■黎洪濤(市中心醫院)疫情前,街上車水馬龍、熱鬧非凡,人們都在歡天喜地地置辦年貨或聚會,一派歲月靜好、現世...
楊華(咸安)這一天帶露的野艾在市場上找到了一席之地這一天母親把艾蒿插上門楣驅邪祈平安這一天母親煮幾個雞蛋涂上紅裝進新手...
《媽媽,對不起》內容簡介:這是一本阿爾茨海默癥看護日記,作者是日本資深記者松浦晉也,書中他用記者和兒子這樣的雙重身份,...
袁麗明(通山)我像一只蟲子,蟄伏于這個梅雨頻繁的夏季。不登此山,何得此景?一幢破舊的老屋前,一位鬢發花白的大娘舉著傘,提...
林緒雍(通山)滾圓憨厚的紅薯,既能當主食又能當菜,直吃到來年農歷。母親兩腿夾住籮筐,上身前傾,左手撐住缽沿,右手握住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