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頻
謝靈運,他開創了山水詩一派。如果你注意到謝靈運的眾多詩文,會發現一個特點,那就是他經常把各種草木的名字,寫進里面。這就使得他的詩文,充滿了大自然的草木韻味。
有一年,謝靈運乘一艘船,從楠溪江的下游來到上游,他要去游覽一座石室山。在那里,他發現了一種中藥叫黃精,并記錄在了《游名山志》之中。這種藥材有補氣益陰、健脾潤肺等功效。在當地,有很多老百姓吃不到糧食,他們就在山上找黃精的根莖和花瓣來吃,所以,當地老百姓就將這種藥材稱之為仙人余糧。
當然,謝靈運在永嘉擔任郡守時期,也不是每天都在外面游山玩水,他也會花一些時間用來體察民情,了解水稻的生產情況。當時,他知道當地水田不是很多,就勸當地的老百姓種桑樹,他還曾經寫下《植桑》詩:“詩人陳條柯,亦有美攘剔。前修為誰故,后事資紡績。常佩智方誠,愧微富教益。浮陽騖嘉月,藝桑迨閑隙。疏欄發近郛,長行達廣場。曠流始毖泉,湎途猶跬跡。俾此將長成,慰我海外役。”在這首詩里,謝靈運肯定了桑樹的經濟價值,而且他也指出,農民要經常對桑樹的枝條進行修剪,也要順應桑樹的生長和氣候變化。通過這首詩,表達了他對當地老百姓的關心。因為如果你看過古代農業方面的書,就知道桑樹在古代小農經濟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古代,以農桑為本,輕視外出經商的人。在那樣的歷史氛圍下,謝靈運順應農業發展情況,興修水利、鼓勵農桑、創辦學校,體現了他作為一方大員的責任心。
幾年后,他離開了永嘉郡,回到他的老家上虞縣。在那個地方,他每天出去游覽山水,發現各種草木。當然,他也收獲了非常多的經驗,隨后,他寫了一篇文章《山居賦》。
他在這篇文章里,提到的草木非常多,藥材方面有天門冬、蘭草、卷柏、白茯苓。果蔬方面有梨子、枇杷、柿子、桃樹、杏樹、橘樹。要知道棗樹、杏樹、梨樹這三種樹,其老家在北方,但是在謝靈運生活的那個時代,也已經被人們從北方帶到南方來了。農作物有麻、黃豆、粟米、蘿卜、生姜、薺菜。花卉有蓼草、荷花、蘭草。文中還寫道:“水草則萍藻蕰菼,雚蒲芹蓀,蒹菰蘋蘩,蕝荇菱蓮。雖備物之偕美,獨扶渠之華鮮。播綠葉之郁茂,含紅敷之繽翻。怨清香之難留,矜盛容之易闌。”謝靈運對荷花非常喜愛,他認為荷花美麗而高潔,但同時又感到一點遺憾,就是荷花的清香不能長久保持,花朵也很快就會枯萎。不過這只是感慨而已,畢竟世界上萬事萬物,都會給人留下缺憾。有缺憾,才會讓人珍惜。謝靈運是一個善于觀察、善于發現、善于表達的人。
他在這篇文章中,記錄了很多樹木的名字:“其木則松柏檀櫟,楩楠桐榆。檿柘榖棟,楸梓檉樗。剛柔性異,貞脆質殊。卑高沃脊,各隨所如。干合抱以隱岑,杪千仞而排虛。凌岡上而喬竦,蔭澗下而扶疏。沿長谷以傾柯,攢積石以插衢。華映水而增光,氣結風而回敷。當嚴勁而蔥倩,承和煦而芬腴。送墜葉于秋晏,遲含萼于春初。”這些樹木形態各異,名稱也不一樣。有的生長在山崖上,有的生長在高地,但是這些樹都能夠生存下來,而且長得繁茂。一種自然的生命力,蓬勃于他的字里行間。如果謝靈運在官場得意,也許他不會注重自然界的草木,正是因為他心中有郁結,所以需要尋找這些草木,去轉移心中的塊壘。看他的詩文,現在的讀者能夠了解那個時期,浙江東部的草木情況。
謝靈運《酬從弟惠連》云:“山桃發紅萼,野蕨漸紫苞。”他看到山上的桃樹,開出了粉紅色的花瓣,山腳下的野生蕨菜,長出了像拳頭似的葉苞。特別是這種蕨菜,據考證,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植物品種之一。特別是在深山老林里,隨處可見。這些帶有草木清香、泥土芬芳的詩文,直到當下,還有一股清新之氣,這也許是他的獨特魅力所在吧。
編輯:但堂丹
張沖許多男子都喜歡蘭草花許多女子也喜歡但她們從來不說只將自己取名為蘭英蘭芳蘭萍讓別人去叫去喚去喊叫出的喜歡喚出的喜愛...
2021年六一兒童節,室溫較前幾天明顯升高,客廳的折鶴蘭開花了,米粒般的小白花,或兩三朵簇擁,或一朵朵串聯,甚是有趣。據...
夏瑩(通山)最近一次回母親的故鄉,依然是陪母親去看望垂垂老矣的外公外婆。所以,關于外婆家的年,我還是有些許朦朧記憶……...
孔帆升(通山)清明一到,大地就變得更加松馳與寬闊起來。燕子,百花,陽光,雨露,鳥鳴,溪流,鋪展的嫩綠,以及田野上穿著單...
石世明給予山頂的分量,總會比山根的重出一些。除了黃土和蒼穹,還有什么,更值得我敬畏和篤信?
■盧建明(黃石)今年國慶節前夕,受所在支教的黃沖小學校長闞時春之邀,我們三位黃石來的支教老師驅車前往他的家鄉半山闞做客...
不刺不痛不青春柯建斌青春不覺老朱顏,強半銷磨簿領間。返回的途中,她發現了我腿上的紅斑和臂上的劃痕,我才恍然大悟,不知...
致一棵古桑樹柯于明題記:泉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
劉細云(嘉魚)度過了一個漫長的疫情防控期,為了抓住庚子年春天的尾巴,想起前幾日文友程老師在朋友圈里的“桑椹熟了”美圖...
深邃而煜亮的果實,汁液激流? ? ? ? ? ? ? ?當我輕身躲在小院深處吮吸,品味它豐富而又豐饒的味蕾讓黑夜黑得像墨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