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在職期間的最后一個教師節,再過約二十天時間,我就要從教育崗位上退下來了,對陪伴自己走過了教育生涯39年的這個節日,真是感慨良多。每臨教師節,我總會不自覺地想起我的父親,想起那個把教師的悲情和愛意都鑄進骨骼融入血液的老教育工作者。
在我讀小學的時候,在近乎文化干涸的大幕山老家,解放前念過古書教過私塾的我的爺爺,是我們十里八村紅白文案的行家里手,也是小時候的我心中的驕傲,而對于我的父親,因為有一次他把我家藏在閣樓里的許多書籍一股腦的當廢紙賣了以后,讓喜愛看閑書的我好是傷心,由此我猜想父親肯定沒怎么讀過書。不料有一次,帶我們算術課的老師病了,學校找人代課,竟把常年放養生產隊那幾條黃牛的父親找來了,也不曾想走上講臺的父親,一改做農活時的窘態和粗笨,算術課竟講得生動而有趣,讓一向有點瞧不起父親的我驚詫不已,當然,也心傲不已。
由此我逐漸知道,父親不僅讀過不少書,而且是湖北省立第一高中畢業,1945年高中畢業后,曾在崇陽、咸寧多地教過十多年的書,“文革”開始后,由于多種原因,被迫離開了教師崗位,回鄉務農。也許是由于文化惹的禍,父親在那時期對與文化沾邊的事情只字不提,有一陣子,甚至看到與文化相連的事物都覺得堵心。所以,他把承載著自己教書夢想的一切東西都舍棄了。而自從那次代課了以后,父親似乎找到了自己的自尊和價值,即使是在家放牛,也放得興趣盎然,并且,也開始關注我們的學業,過問一些讀書和學校的事情了。
而真正讓父親挺直腰桿的事兒,是“文革”結束后他被平反了,重新走上了教師崗位,掙脫羈絆的父親總是精神矍鑠,渾身上下好像有使不完的勁兒,全心全意地撲在教育事業上。那時候,父親帶著我和弟弟在老家大幕常收小學教書,而我在附近的大幕高中上學,走讀,經常很晚下自習回來時,總會看見伏案工作的父親,暗淡的燈光籠罩著父親瘦弱的身影,輕輕的咳嗽聲,仿佛透過厚重的歷史,依然縈繞在我的耳邊……
其后的好多年,已經退休的父親不愿居閑在家,他總是很樂意被許多學校返聘,很樂意忙碌在教師崗位上。直到后來他腿腳不便,站立很費勁,才念念不舍地離開了三尺講臺。而且在他賦閑居家的日子里,人前總是津津樂道于自己的教書生涯,人后又以傲然而肅然的神情教育后輩,他說:教書即積德,德厚則家興,家興則國強。
受我父親的影響,我們一大家三代人以教書為業的已有十多人,活躍在各地的教育戰線上,努力踐行著我父親曾經的教育理想。而今,我也到了即將從教育戰線退休的年齡,在舉國慶祝第四十個教師節來臨之際,我又不自覺的想起了父親,想起了那個雖已過世了二十多年,但其教育精神和教育夢想依然在我們家族薪火相傳的老教師! (陳怡升)
編輯:但堂丹
3月30日,筆者在通山縣通羊五小看到了賀艷星老師一摞厚厚的大紅證書,這些證書分別是各級部門表彰頒發的,它們見證著賀老師的...
黃楚良,離休教師,今年93歲,原崇陽一中語文老師,他執教37年,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莘莘學子,桃李滿天下,春暉遍四方。立德...
王天龍我的父親名叫王仲蘇,出生于一九二四年十月十一日,一九七九年八月十七日逝世,享年五十五歲月。
他們從這里走出大山,考上大學,最終選擇和王值軍一起堅守在鄉村,承擔教育使命,傳承教育精神。
扎根鄉村,是他無怨無悔的不二選擇.他還為每個留守兒童建立檔案和家庭聯系卡,四處奔走聯系愛心人士對貧困學生一對一幫扶……...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方達星宋旭余委員建議,推動義務教育學校集群發展,集團化辦學、學區制、名校辦分校、對口支援、委托管理...
從教以來,他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用一顆滾燙的奉獻之心教書育人,以一種不老的信念不忘初心,對學生因材施教,激勵學生邁向...
咸寧網訊通訊員饒德斌報道:近日,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健康體育發展中心發文,授予全國152所學校為“中國校園健康行動護...
今年9月10日是我國第36個教師節,為大力弘揚尊師文化,引導社會各界感念師恩、禮敬教師,努力營造濃厚的節日氛圍,教育部教師...
■周緒成(咸安)回憶我從教四十年中,有一個教師節沒在學校里過,我戲稱那是個被疾病“偷”走的教師節,但那個教師節發生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