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帆升
歷史上多次行政區劃,陽新與通山兩縣是重疊或隸屬的,通山縣有慈口等五個鄉鎮曾屬“興國”,我知道興國地域界址,一度以興國人為傲。良田沃土的富水河流域是我老家,與陽新只隔一道富水大壩。
大約一千五百多年前,酈道元罷官后著手整理《水經注》。他來到富水河,見到兩岸茂林,青山相對,雞犬聲相聞,沃野萬頃,那河畔的潮土又酥又軟,又肥,莊稼茁壯,稻香魚美,街道上商賈繁榮,于是欣然記之,時稱為“富川”。
興國這地,文風蔚然,武氣巍峨。唐宋的《興國州志》載有興國州至宋代就有72進士,蘇東坡從黃州到筠州(江西),興國軍知軍楊繪讓李翔去迎接到興國軍。李翔中進士后,建了一座懷坡閣,把東坡像掛在上面?!盁o與倫比的賢縣令”孟嘉,其親民公正的故事,在民間口口相傳。這個孟嘉可不簡單,他岳父是東晉名將陶侃,孟嘉又是田園詩人陶淵明(陶侃孫子)的親外公。孟嘉曾祖“孟宗哭竹”的故事,是“24孝”里感人的經典。
陽新曾是三國時期東吳大將甘寧的水軍操練之地,還有岳飛取銅制兵器的封三洞銅礦。這里也是大革命時期的根據地,彭德懷率紅五軍進駐龍港,留下畢生難忘的記憶。他在回憶錄中說:“該地(龍燕)群眾對紅軍的熱愛,比平江群眾有過之而無不及,群眾對傷病人員之照顧,真是無微不至。沿途歡迎紅軍之口號聲、歌聲、鑼鼓聲響徹云霄。當年天旱,可是紅軍路過,茶水滿布,宿營用水煮飯亦不困難……”
誕生了開國上將王平的陽新,如今發展到120萬人口,近些年國家傾力打造老區蘇區,使之有了飛速發展。我們所到的王英鎮、龍港鎮、網湖濕地自然保護區、百洞峽等處的村莊,道路刷黑,房屋華美,環境整潔,山林綠化,湖田蔥蘢,風是甜的,空氣是干凈的。鄉村恬靜,到處賞心悅目。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入夏,我們一行人落腳島湖賓館,打開窗是美麗的島湖,吃飯在島湖碧波之岸,散步交談在涼風習習的湖邊,看那仙島湖上,薄霧在山水間鋪了一層,湖面好靜,只有微風輕掠碧綠。大大小小的綠島,猶如一只只青鴨浮游水上,展翅的,擺尾的,鳧水的,簇擁的,翹首張望的,兀自漾波的,各種形態,彰顯動靜結合的藍圖。
夜晚,湖面東南各處遠遠地有零星的燈光,像星星又不像,一些倒映水底,或在水上閃爍,或在黝黑的山中。
次日凌晨,在布谷聲中醒了。有白鷺扇動白色的身體,在鉛藍的河面上飛過。一只機船飛快地掠過湖面,劃了個半個圈,激起白色的浪花。涼風,細雨,朦朧的霧,一只獨鷹在翱翔,這是何等愜意的相遇。
走在大街小巷,我能感受撲面而來的鄉情。那講話腔調、嗓門、尾音,都是興國土味,聽著就感覺煙火氣重,特別能勾起我的回憶。更值得欣慰的是,我吃到了童年就垂涎不已的美食。銀魚炒雞蛋、芋頭包坨、臘肉炒薯粉塊、干筍或鮮筍燉河魚、折子粉、手工扯面,這幾日嘗了個遍。鮮銀魚通體雪白,肉質鮮嫩,一盤銀魚上桌,簡直如金枝玉葉般撩人。興國芋頭坨,一碗僅能裝一兩個,里面的餡五味俱全,一個坨能讓你嘗遍興國土特產。要是汪曾祺食了,他的《美食人生》會加一味江南水鄉特色,更其饞人的。
回顧三天行程,上山或臨湖,覽洞或參觀非遺,總有一股清涼的風不間斷地擦過身體,將養身、養心、養性,恰好匯合。于是乎,不免感嘆——人讓人融洽得難分伯仲,山讓人登高而遼闊,水讓人臨湖而平靜,這是個令人留戀的地方。難怪有人說:陽新,太陽每天都是新的!
編輯:但堂丹
早就知道陽新縣恢復并修建了一段古驛道,那是地處楓林鎮石田村的石田古驛,這條隱藏在峽谷深山中的驛道因與大文豪蘇東坡有過...
早就知道陽新縣恢復并修建了一段古驛道,那是地處楓林鎮石田村的石田古驛,這條隱藏在峽谷深山中的驛道因與大文豪蘇東坡有過...
“大國小農”是中國長期的歷史存在,且長期影響著中國的歷史進程研究一個人的肌體,當從最微觀的細胞著眼?!杜d國調查》是毛...
這是一次沒有事先預約的拜訪,拜訪的對象是剛上任的興國縣訓導朱正煌,拜訪者東溪儒士邑庠生朱衾。
這是一次沒有事先預約的拜訪,拜訪的對象是剛上任的興國縣訓導朱正煌,拜訪者東溪儒士邑庠生朱衾。
這是一次沒有事先預約的拜訪,拜訪的對象是剛上任的興國縣訓導朱正煌,拜訪者東溪儒士邑庠生朱衾。
少一公曾孫就有二十三人,以“榮”字派取名,依次從榮一到榮二十三,從東溪朱氏宗譜來看,少一公榮字派的曾孫基本上遷出興國...
云中湖畔,高低錯落的樓閣燈火通明,光照湖水,與月色星光交織爭輝,像天宮般碧光閃耀,讓游人分不清天上人間。
回旋著永久的韻律,飄蕩在向陽湖畔的柔光里。
6月2日,湖北科技學院第三屆體育文化節開幕式暨校園龍舟賽在校內攬月湖舉行,來自學校各院系的16支龍舟代表隊在湖面劈波斬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