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24年,中國制造業將往何處去?這個問題牽動著全球經濟的脈搏。在過去幾十年里,中國制造業以其高效率、低成本和規模效應成為全球制造業的重要引擎,推動了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然而,隨著國內外環境的變化和技術進步的推動,中國制造業正在面臨諸多挑戰和機遇。
三大沖擊及其背后的全球產業鏈變局
近幾年,全球產業鏈面臨著三大沖擊:以中美經貿摩擦為代表的大國競爭、2020年暴發的新冠疫情、影響全球的俄烏沖突。
貿易沖突短期內增加了貿易成本,在生產中大幅提高了中間品及產業鏈上的生產流通成本,使跨國公司在世界范圍內的生產決策布局趨于保守,引發全球價值鏈、產業鏈的拆解和重構;以紡織業、電子產品為代表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將加速向東南亞、孟加拉國、印度等生產成本更低的地區轉移,而產業鏈上端技術和資本要求更高的產業將趨向于向日韓、歐洲等資本密集、經濟發達的地區轉移。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在高科技和先進制造上意圖精準脫鉤,從貿易摩擦延伸到技術戰,甚至產業鏈戰,已經嚴重影響到中國制造業各個行業,導致中國經濟循環不暢。
美日等國認為,高端制造,尤其生物、醫藥健康的生產鏈不能過分依賴國際市場,不能掌握在別人手中,至少國內應該有備份。未來的全球產業鏈可能會變成區域化的、洲際的。產業鏈的區域化將代替全球化,或者成為塊狀的全球化。比如東亞、北美、歐洲,各自成鏈。對中國而言,某些產業還有可能收縮成國內產業鏈,或者形成由中美各自主導的兩條平行供應鏈。
疫情重創世界各國實體經濟,部分產業鏈停擺導致民眾收入減少引發需求萎縮,產業鏈危機由供給端擴散至需求端。新冠疫情結束后,各國為消化巨大的抗疫成本,投資和消費都將在相當長的時間內處于低迷期。美歐國家發現,以往追求效率最大化的全球產業鏈過長過細,過于復雜,過于脆弱,尤其太過依賴中國,開始布局“中國+1”。對涉及民生以及國家命脈的戰略產業,各國將縱向整合以縮短供應鏈條,本土化、區域化的產業鏈和供應鏈將加速形成。俄烏沖突則使世界工業的生產原料與能源價格大幅上漲。
總結來說,以上三大沖擊對全球產業鏈產生了深刻而長遠的影響,使全球化趨于保守。全球化進程變慢,逐漸變成“半球化”“慢球化”。對于關鍵產業鏈,有能力的國家將在自身周邊建立比較完善的產業鏈條,同時實現供應商多元化,在全球多個地區生產同樣的零部件;還有一些國家將繼續參與大國主導的區域產業鏈,但將增加談判籌碼,謀求產業升級和更大的市場空間。
三大沖擊之外,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也將帶來全球產業鏈的新變化。對中國而言,需在穩定全球產業鏈、確保產業鏈安全與暢通上切實發力,發揮超大規模市場的優勢,加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升制造業核心競爭力。同時,積極培育和發展國內產業鏈和區域價值鏈,構筑自主可控的全產業鏈體系。
中國制造業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得益于全球化,實現了經濟發展的“中國奇跡”。面對全球產業鏈萎縮的沖擊以及世界產業鏈新格局的形成,中國制造業短期已經承受了損失,保衛產業鏈安全迫在眉睫。但在此進程中,中國的超大規模市場和工業門類齊全等比較優勢,或將有可能使東亞產業鏈發展得更為緊密,也將推動國內統一大市場的建設進程。
更需要高水平開放與開放式創新
實現核心技術、關鍵技術的自主創新,才能有效應對美國等西方勢力的封鎖打壓。但自主創新并不排斥借鑒和吸收國外先進技術,要進一步擴大開放,開展更廣泛的國際交流合作。自主創新絕不是事事自力更生,而且一定要明白,自主創新也是有邊界的。
新發展格局是高水平的開放格局。以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提出后,有些人認為國際經濟大循環已經結束了。對此,習近平總書記這樣強調:新發展格局“決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更加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
中國市場將是開放的世界市場。暢通國內市場,以內循環吸引外循環,這是新發展格局的題中應有之義。以往我們有“中國制造”“中國基建”“中國電商”,新格局之下,我們還需要“中國市場”。在“中國制造”的基礎上打造“中國市場”,使中國從“世界工廠”逐步成為“世界市場”。
市場是當今世界最稀缺的資源,中國內需市場與美國相當,潛力甚至超過美國。建設世界市場,一個必要的前提是更高水平、更大程度的對外開放。
制度性開放是產業鏈重構的制高點。經過多年的全球化進程,各國利益高度融合,互利共贏是長期趨勢。經濟全球化雖然有所遲滯,但仍是歷史大潮流。2020年下半年以來,中國進出口和投資一度逆勢增長。原因何在?除了中國經濟一枝獨秀,各國對中國進口猛增外,也與中國放寬外商投資領域、縮減負面清單有關。近年《外商投資法》和《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的實施,為外商在華利益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此外,還需要在開放與合作中把握產業鏈安全;不可忽視高水平開放;暢通內外循環,加大改革開放力度。
(原載《北京日報》)
編輯:但堂丹
咸寧新聞網訊 通訊員樂昌興、伍偉報道:11月25日,經傳統保護村落發展專家委員會評審認定,住建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財...
咸寧新聞網訊 記者劉子川、特約記者彭志剛、童金健、通訊員張杰報道:11月8日,第二屆中國有機農產品展銷會暨中國青(米)磚...
咸寧新聞網訊 特約記者劉建平、通訊員皮江星、付婧燁報道:12日,中國新農村生活體驗示范工程正式落戶通城。 據了解,中...
咸寧新聞網訊 記者劉子川、特約記者彭志剛、童金健、通訊員張杰報道:11月8日,第二屆中國有機農產品展銷會暨中國青(米)磚...
題:這份“進博答卷”,兌現力重千鈞的中國承諾辛識平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如期而至。一年來,哈薩克斯坦的糖果、果汁、面...
題:世界500強眼中的進博會:不容錯失的“中國機遇”新華社記者潘清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科技生活展區里,世界500強、家具及...
題:全球抗疫彰顯中國之“義”辛識平疫情如火,命運與共。不會忘記柬埔寨首相洪森“逆行”訪華,不會忘記中日韓“風月同天”的...
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中國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作為最早向國際社會通報疫情、最早迎戰疫情的國家,中國全民動員...
——攜手全球抗疫彰顯中國擔當②人民日報評論員“在共同的敵人面前,沖鋒陷陣的人值得尊重”。第一時間向世界衛生組織報告疫...
谷崎潤一郎是日本著名唯美主義文學家,多次提名諾貝爾文學獎,代表作有《細雪》《秦淮之夜》《春琴抄》(見圖,資料圖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