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疆域遼闊、文化博大的統一多民族國家。在中華現代國家的演進歷史中,各民族共同開拓了幅員遼闊的疆土、共同創造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中華文化的形成與演化,不僅為中華各民族提供了共同的文化符號和身份特征,而且為中華各民族提供了共有的精神家園和集體記憶。在當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節點,我國迫切需要推進中華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推進中華各民族的民族文化認同,為全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精神動力和智識支撐。
中華文化的精神特質:中和仁禮
中華文化最為鮮明的精神特質可以說是“中和仁禮”。《禮記·中庸》云:“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中者,天地之所終始也,夫德莫大于和,而道莫正于中。”這里的“中和之道”,是為“執中以致和”,強調采取正確的方法(執中)達到理想的目的(致和),即以中正之道來觀察與應對天下世事。這種“中和之道”經孔子的發揚與闡述,最終又與“執人已之中”的“仁”與“以和為貴”的“禮”結合在一起,使得中華文化形成以“中和仁禮”為核心的文化體系。
中華文化的風骨氣象:剛健有為
中華文化的“剛健有為”大體可以從“剛”和“健”兩個層面進行解讀。“剛”,即剛毅堅卓,強調“獨立不懼”和“立不易方”。
按照孔子的闡述,“剛毅木訥近仁”。“人有欲則無剛,剛則不屈于欲”。這種剛毅不屈,在個體而言,乃是“吾善養吾浩然之氣”,強調“厚德載物”“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國體而言,則是“天下之大,非體乾剛健,其能治乎”,強調國家治理要“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君子法天,故應“自強不息”。“自強不息”并不僅僅強調個人的奮發向上,也包括各個民族、整個國家都應當自強不息。個體當以“自強”為貴,乾乾進德,至誠不息。
中華文化的生存理念:天人合一
“中華文化的‘天人合一’,即尊重自然,道法自然,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先秦時期,這種‘天人合一’的理念就已雛形初現。”《易經·文言》云:“范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體現出了“敬天法地”的思想。漢代,董仲舒提出“以類合之,天人一也”“天人之際,合而為一”。
“天人合一”的生存智慧,其精義在于強調“人亦天地間之一物”,強調人與自然的“優態共生”。為了實現“天人合一”,中華先民強調人類首先要“敬天”,“道法自然”;其次要“齊天”,“人在天地間,與萬物同流”;再次是“愛天”,即“以天地萬物為一體”;最后是“用天”,即“裁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尊重天道。“這種‘天人合一’的思想,不僅是中華民族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深切體悟,而且還是中華民族對自我生存理念的深刻反省。”在經過無數次人與自然相較的經驗教訓后,“天人合一”最終成為中華現代國家的生態文明建設理念,強調人類與自然界統一的關系。
中華文化的天下想象:協和萬邦
“中華文化是一個由人與自我的和解、人與社會的和合、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天下的和睦交織而成的價值體系。它影響了古今中華國家的思維模式,使得中華國家形成‘協和萬邦’的天下想象。”這種“協和萬邦”的思想,《周易·乾》的表述則是:“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但無論是“協和萬邦”,還是“萬國咸寧”,都不要求在各方面的一致性,更多強調“和而不同”的理念。
中華文化“協和萬邦”的天下想象,孕育了中華現代國家的外交理念,并使得中華現代國家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呈現出迥然不同的國家邏輯。縱覽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演進的歷史,始終潛藏著“對抗”思維和“霸道”邏輯。西方辯證法鼻祖赫拉克利特就認為“戰爭是萬物之父”“正義就是斗爭”。及至近代,西方傳統的“對抗”思維和“霸道”邏輯更是成為西方資本主義國家處理國際關系的內隱法則。在國際關系上,一些西方國家不斷拋出所謂的“修昔底德陷阱”和“國家安全困境”的說辭,極力追求自我霸權的最大化。在意識形態上,一些西方國家則帶有濃烈的“西方中心論”,認為“西式民主制度”是“人類意識發展的終點”和“人類最后一種統治形式”。與之相反的是,中華民族在現代國家建構過程中始終堅守中華文明傳統中的“親仁善鄰”和“協和萬邦”理念,并創造性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主張“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旨在加強全球各國的“文明交流”和“文明互鑒”。
(原載《北京日報》,作者張健)
編輯:但堂丹
咸寧新聞網訊 (記者周萱)將于本月底舉行的第四屆“錦華杯”中華司儀主持大賽全國總決賽暨中國咸寧金秋婚慶文化節籌備工作...
★對中華法系進行重新認識,既是時代的重任,亦是學者的使命★對中華法系進行重新認識,既是時代的重任,亦是學者的使命中華...
要深刻認識和把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一“本來”,提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標識,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與馬克思主義相融...
潘天波將中華工匠文明的內涵與外延、代表性工匠技術于古老中華大地的醞釀與創造及其向世界、向現代的傳播嬗變做了通俗易懂又...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強調:“必須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
核心閱讀:我們要深刻把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思想內容、使命追求、開放品格等方面高度的契合性,充分發...
核心閱讀:繼續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必須堅定歷史自信、文化自信,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對中華...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指出:“‘第二個結合’,是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是對中...
系列解讀之五:這個“相結合”,蘊含生生之道新華網記者王子暉【學習進行時】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是一篇光輝的馬克思...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指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