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MV日韩MV国产网站,青青河边草高清免费版新闻,三年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中文,三年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中文

首頁 新聞 政務 圖片 要聞 聚焦 縣域 專題 文娛 科教 旅游 財經 論壇 名醫 招聘 數字報 新媒體 返回
首頁 >> 文娛 >> 心靈驛站 >> 正文

擁有“有底氣能爭氣”的飛機

來源:咸寧網 時間:2023-09-18 16:21

2021年11月3日,顧誦芬已是坐在輪椅上的鮐背老人。當他從習近平總書記手中,接過2020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獎章和證書時,臺下掌聲雷動。

大會后,習近平總書記走向行動不便的顧誦芬院士,同他再次握手,親切交流。

頒獎典禮閉幕之后,敏銳的記者向顧誦芬問道:為什么會選擇航空這個領域?為什么會在這個事業上奮斗一輩子,直到現在依然堅持工作?顧誦芬的回答意味深長:“選擇航空研究,源于自己的兒時的一個夢想,一個和國家民族命運聯系在一起的夢想。這個夢想出現在我腦海的時候,我只有7歲。”

童年的記憶總是銘心刻骨,甚至可以影響一個人的一生選擇。顧誦芬就是這樣。7歲時那如噩夢般的一場轟炸,好像一下把他炸醒、炸大。也因為這,催生了他畢生為之獻身的夢想。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開始。日本侵略者的飛機肆無忌憚地盤旋在中國東北、華北的領空,轟炸中國兵營之時,顧誦芬正在燕京大學附屬小學讀書。7月28日,日軍出動了他們的轟炸機編隊,目標就是駐扎在南苑的中國29軍軍營。而29軍的駐地,距離顧誦芬家所在的蔣家胡同3號院,最多不到兩千米。顧誦芬對那一幕終生難忘:“劇烈的爆炸聲把我從睡夢中驚醒了。我連忙跑出房間,只聽見天上不斷傳來巨大的轟鳴聲,抬頭望去,日本人的轟炸機排著整齊的編隊向西飛去。”

“為什么日本人的飛機這樣野蠻?我們怎么沒有飛機回擊?!”此刻,他明白了一個道理,因為我們沒有自己的飛機,所以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別人轟炸我們的國土,我們就只能受欺負。“中國只有強大起來,才能抵御外侵。”顧誦芬暗暗發誓,“一定要搞出屬于中國人自己的飛機!”

1947年17歲的顧誦芬高中畢業,他分別報考了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三所大學填報的都是航空專業。結果,顧誦芬被三所大學同時錄取。最終,他選擇了上海交通大學。

1951年,朝鮮戰爭打得異常慘烈,志愿軍急需空中的掩護。面對國防建設的需要和資金短缺的矛盾,國家領導人下了很大的決心,要排除一切困難,把航空事業搞起來!幾個月后,航空工業局(代號第四局,簡稱四局)正式成立。新中國的航空事業就此啟航。

當時,航空工業局隸屬于重工業部,號召所有航空專業的師生趕赴東北,盡快開展我國自己的航空工業研究與建設工作。

這個號召正是顧誦芬期盼已久的聲音。這一年8月,21歲的顧誦芬終于迎來了屬于自己、屬于祖國的時代。顧誦芬說:“1951年初我要畢業的時候,正碰上抗美援朝戰爭需要飛機,所以國家決定要建航空工業。當時,我們學校的系主任跟我說你就留在交大吧。我跟母親一說,母親當然高興,但是當時國家的建設形勢是急迫的,是放在首位的。所以當時把上海的大專畢業生都集中在交大學習了一個多月,學習的主要題目,就是怎么樣為人民服務,怎么能畢業以后服從分配,參加國家的建設。”

顧誦芬到航空工業局報到以后,被分到生產處,當時航空工業局的生產處處長是徐昌裕。航空工業局的辦公地址沒放在北京,而設在沈陽。

1952年,航空工業局機構調整,成立了飛機技術科,即第一技術科,主管各飛機廠的設計科以及飛機制造的工藝技術問題,由徐舜壽任科長,顧誦芬被調到了第一技術科當技術員。1956年8月,國家《關于成立飛機、發動機設計室的命令》終于發布了,決定從1956年8月15日起,在112廠、410廠分別成立飛機、發動機設計室。任命徐舜壽為飛機設計室主任設計師,葉正大、黃志千為副主任設計師。

我國第一個飛機設計機構——沈陽飛機設計室橫空出世。26歲的顧誦芬作為首批核心成員,擔任氣動組組長。當時飛機生產線雖有蘇聯援助,但自行設計卻是禁區。顧誦芬認為:“仿制而不自行設計,就等于命根子在人家手里。我們必須設計中國人自己的飛機!”壯志凌云。顧誦芬一生立志讓中國人自己擁有“有底氣、能爭氣”的飛機。他直接組織和參與了低、中、高三代飛機中的多種飛機氣動布局和全機的設計。他以對祖國的赤子之心,捧出了我國噴氣式飛機設計和空氣動力學研究的累累碩果……

在《我的飛機設計生涯》一書中,顧誦芬動情地說:“殲8是‘連滾帶爬’搞出來的。”一直以來,外界(包括廣大的空軍指戰員)都親切地贊譽顧誦芬為“殲8之父”,但顧誦芬不愿意別人這樣稱呼他。殲8系列飛機是中國航空自主研制的一代傳奇。中國航空工業的發展軌跡上,殲8站在了自主研制的起點,共衍生16種型號和技術驗證機,捍衛中國領空長達半個世紀。

顧誦芬說:“我只想對年輕人說,心中要有國家,永遠把國家放在第一位。”

“大型運輸機和大型客機有70%的技術可通用,通過實施大型運輸機項目,將提高我國在大型飛機的氣動力、機體結構設計、發動機、航電設備以及材料和制造技術等方面的研制能力,為大型客機的研制創造條件。”這是顧誦芬在2006年7月份參加一次高層會議上的發言。2006年夏末,按照國務院領導同志的意見,大飛機專家論證開始了,顧誦芬是論證會三位主持者之一。

2013年1月26日,中國新一代戰略軍用大型運輸機運20首飛成功。2017年5月5日,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C919大型客機首飛成功。顧誦芬的設想得以實現,中國的大飛機已經展翅翱翔,必將飛得更遠。

在2021年9月舉行的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一個重要命題:要大力培養使用戰略科學家。習近平總書記對“戰略科學家”的定義是:具有深厚科學素養、長期奮戰在科研第一線,視野開闊,前瞻性判斷力、跨學科理解能力、大兵團作戰組織領導能力強的科學家。顧誦芬就是這樣的“戰略科學家”。

2021年11月3日,顧誦芬和清華大學王大中院士榮獲2020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榮膺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國之棟梁,為“戰略科學家”立下了鮮明的標桿。

1986年10月顧誦芬到航空工業科技委員會工作后,總是高瞻遠矚,緊盯世界航空科技前沿。他注重理論研究,為重大項目決策、實施建言獻策,推動了航空裝備和技術發展。當前,面對各種“卡脖子”的技術短板,如果沒有以強烈愛國精神爭生存、求發展,是很難在短時間內迎頭趕上的。

顧誦芬院士說:“參加兩院院士大會,聆聽總書記的講話后,整夜沒能合眼,感覺壓力很大,一直在思考航空工業到底要如何突破‘卡脖子’的關鍵專業和技術問題。”他認為,作為新時代的科研工作者,惟有胸懷祖國,才可能認識到“卡脖子”技術問題不解決,就會使得國家和人民的命運受制于人;惟有從這種生存意識和危機意識中激發精神力量,才會堅定不移地通過創新尋求突破,化不可能為可能。像靜水深流,靜水里涌動報國的火,似大象無形,無形中深藏著強國夢。

(原載《北京日報》)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新書薦讀
下一篇: 新書薦讀

相關新聞

咸寧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咸寧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咸寧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咸寧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咸寧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新媒體

  •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門紅
  •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
  • <samp id="7vmt8"><dl id="7vmt8"><pre id="7vmt8"></pre></dl></samp>
  • <fieldset id="7vmt8"><table id="7vmt8"><kbd id="7vmt8"></kbd></table></fieldset>
      <sup id="7vmt8"><table id="7vmt8"></table></sup>
      <menuitem id="7vmt8"></menuitem>
    • <strike id="7vmt8"><table id="7vmt8"></table></strike>
      <fieldset id="7vmt8"><var id="7vmt8"></var></fieldset>
    • <fieldset id="7vmt8"><var id="7vmt8"></var></field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