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21年11月3日,顧誦芬已是坐在輪椅上的鮐背老人。當他從習近平總書記手中,接過2020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獎章和證書時,臺下掌聲雷動。
大會后,習近平總書記走向行動不便的顧誦芬院士,同他再次握手,親切交流。
頒獎典禮閉幕之后,敏銳的記者向顧誦芬問道:為什么會選擇航空這個領域?為什么會在這個事業上奮斗一輩子,直到現在依然堅持工作?顧誦芬的回答意味深長:“選擇航空研究,源于自己的兒時的一個夢想,一個和國家民族命運聯系在一起的夢想。這個夢想出現在我腦海的時候,我只有7歲。”
童年的記憶總是銘心刻骨,甚至可以影響一個人的一生選擇。顧誦芬就是這樣。7歲時那如噩夢般的一場轟炸,好像一下把他炸醒、炸大。也因為這,催生了他畢生為之獻身的夢想。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開始。日本侵略者的飛機肆無忌憚地盤旋在中國東北、華北的領空,轟炸中國兵營之時,顧誦芬正在燕京大學附屬小學讀書。7月28日,日軍出動了他們的轟炸機編隊,目標就是駐扎在南苑的中國29軍軍營。而29軍的駐地,距離顧誦芬家所在的蔣家胡同3號院,最多不到兩千米。顧誦芬對那一幕終生難忘:“劇烈的爆炸聲把我從睡夢中驚醒了。我連忙跑出房間,只聽見天上不斷傳來巨大的轟鳴聲,抬頭望去,日本人的轟炸機排著整齊的編隊向西飛去。”
“為什么日本人的飛機這樣野蠻?我們怎么沒有飛機回擊?!”此刻,他明白了一個道理,因為我們沒有自己的飛機,所以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別人轟炸我們的國土,我們就只能受欺負。“中國只有強大起來,才能抵御外侵。”顧誦芬暗暗發誓,“一定要搞出屬于中國人自己的飛機!”
1947年17歲的顧誦芬高中畢業,他分別報考了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三所大學填報的都是航空專業。結果,顧誦芬被三所大學同時錄取。最終,他選擇了上海交通大學。
1951年,朝鮮戰爭打得異常慘烈,志愿軍急需空中的掩護。面對國防建設的需要和資金短缺的矛盾,國家領導人下了很大的決心,要排除一切困難,把航空事業搞起來!幾個月后,航空工業局(代號第四局,簡稱四局)正式成立。新中國的航空事業就此啟航。
當時,航空工業局隸屬于重工業部,號召所有航空專業的師生趕赴東北,盡快開展我國自己的航空工業研究與建設工作。
這個號召正是顧誦芬期盼已久的聲音。這一年8月,21歲的顧誦芬終于迎來了屬于自己、屬于祖國的時代。顧誦芬說:“1951年初我要畢業的時候,正碰上抗美援朝戰爭需要飛機,所以國家決定要建航空工業。當時,我們學校的系主任跟我說你就留在交大吧。我跟母親一說,母親當然高興,但是當時國家的建設形勢是急迫的,是放在首位的。所以當時把上海的大專畢業生都集中在交大學習了一個多月,學習的主要題目,就是怎么樣為人民服務,怎么能畢業以后服從分配,參加國家的建設。”
顧誦芬到航空工業局報到以后,被分到生產處,當時航空工業局的生產處處長是徐昌裕。航空工業局的辦公地址沒放在北京,而設在沈陽。
1952年,航空工業局機構調整,成立了飛機技術科,即第一技術科,主管各飛機廠的設計科以及飛機制造的工藝技術問題,由徐舜壽任科長,顧誦芬被調到了第一技術科當技術員。1956年8月,國家《關于成立飛機、發動機設計室的命令》終于發布了,決定從1956年8月15日起,在112廠、410廠分別成立飛機、發動機設計室。任命徐舜壽為飛機設計室主任設計師,葉正大、黃志千為副主任設計師。
我國第一個飛機設計機構——沈陽飛機設計室橫空出世。26歲的顧誦芬作為首批核心成員,擔任氣動組組長。當時飛機生產線雖有蘇聯援助,但自行設計卻是禁區。顧誦芬認為:“仿制而不自行設計,就等于命根子在人家手里。我們必須設計中國人自己的飛機!”壯志凌云。顧誦芬一生立志讓中國人自己擁有“有底氣、能爭氣”的飛機。他直接組織和參與了低、中、高三代飛機中的多種飛機氣動布局和全機的設計。他以對祖國的赤子之心,捧出了我國噴氣式飛機設計和空氣動力學研究的累累碩果……
在《我的飛機設計生涯》一書中,顧誦芬動情地說:“殲8是‘連滾帶爬’搞出來的。”一直以來,外界(包括廣大的空軍指戰員)都親切地贊譽顧誦芬為“殲8之父”,但顧誦芬不愿意別人這樣稱呼他。殲8系列飛機是中國航空自主研制的一代傳奇。中國航空工業的發展軌跡上,殲8站在了自主研制的起點,共衍生16種型號和技術驗證機,捍衛中國領空長達半個世紀。
顧誦芬說:“我只想對年輕人說,心中要有國家,永遠把國家放在第一位。”
“大型運輸機和大型客機有70%的技術可通用,通過實施大型運輸機項目,將提高我國在大型飛機的氣動力、機體結構設計、發動機、航電設備以及材料和制造技術等方面的研制能力,為大型客機的研制創造條件。”這是顧誦芬在2006年7月份參加一次高層會議上的發言。2006年夏末,按照國務院領導同志的意見,大飛機專家論證開始了,顧誦芬是論證會三位主持者之一。
2013年1月26日,中國新一代戰略軍用大型運輸機運20首飛成功。2017年5月5日,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C919大型客機首飛成功。顧誦芬的設想得以實現,中國的大飛機已經展翅翱翔,必將飛得更遠。
在2021年9月舉行的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一個重要命題:要大力培養使用戰略科學家。習近平總書記對“戰略科學家”的定義是:具有深厚科學素養、長期奮戰在科研第一線,視野開闊,前瞻性判斷力、跨學科理解能力、大兵團作戰組織領導能力強的科學家。顧誦芬就是這樣的“戰略科學家”。
2021年11月3日,顧誦芬和清華大學王大中院士榮獲2020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榮膺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國之棟梁,為“戰略科學家”立下了鮮明的標桿。
1986年10月顧誦芬到航空工業科技委員會工作后,總是高瞻遠矚,緊盯世界航空科技前沿。他注重理論研究,為重大項目決策、實施建言獻策,推動了航空裝備和技術發展。當前,面對各種“卡脖子”的技術短板,如果沒有以強烈愛國精神爭生存、求發展,是很難在短時間內迎頭趕上的。
顧誦芬院士說:“參加兩院院士大會,聆聽總書記的講話后,整夜沒能合眼,感覺壓力很大,一直在思考航空工業到底要如何突破‘卡脖子’的關鍵專業和技術問題。”他認為,作為新時代的科研工作者,惟有胸懷祖國,才可能認識到“卡脖子”技術問題不解決,就會使得國家和人民的命運受制于人;惟有從這種生存意識和危機意識中激發精神力量,才會堅定不移地通過創新尋求突破,化不可能為可能。像靜水深流,靜水里涌動報國的火,似大象無形,無形中深藏著強國夢。
(原載《北京日報》)
編輯:但堂丹
作為一名青年教師,要進一步向學生講好中國共產黨的故事,引導他們堅定歷史自信,厚植家國情懷,以青春和熱血,譜寫中華民族更加燦...
由上海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承制的中宣部重大項目八集系列紀錄片《亞太戰爭審判》31日起登陸東方衛視。上海廣播電視臺供圖上...
程應峰(溫泉)夏天,是一個回望夢想的季節。比如上大學,尤其是上一所心儀理想的大學,就屬于青澀年華的一份夢想。回溯到1979...
來源:中新網2020-09-09 15:50 ?大閘蟹醋爆珠月餅橫空出世,立即成為爆品。”吃大閘蟹必須要蘸醋,吃大閘蟹月餅,也能一口蟹...
“小饅頭”“小份菜”“小鳥胃專屬餐”……自打開學以來,在倡導厲行節約方面,高校食堂可是接連放出了大招兒!開學后,學校...
,電影檔案影片數字化修復工程自2006年啟動以來,中國電影資料館已完成影片修復3100余部,其中包括普通影片修復2606部, 2K和4...
咸寧網訊記者黃柱、特約記者童金健報道:3月4日,位于赤壁高新區的武漢高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機器轟鳴運轉,穿著...
12月17日凌晨,它帶著中國科學家夢寐以求的月球樣本,穩穩降落在內蒙古四子王旗,宣告了我國首次月面自動采樣返回任務取得圓...
咸寧新聞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周榮華報道:11月20日,市委書記丁小強主持召開市委常務委員會會議,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
市政協黨組書記、主席曾國平(2019年1月24日)各位委員、同志們: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咸寧市第五屆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經過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