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MV日韩MV国产网站,青青河边草高清免费版新闻,三年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中文,三年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中文

首頁 新聞 政務 圖片 要聞 聚焦 縣域 專題 文娛 科教 旅游 財經 論壇 名醫 招聘 數字報 新媒體 返回
首頁 >> 文娛 >> 心靈驛站 >> 正文

中國之文的發現與再造

來源:咸寧網 時間:2023-04-20 16:01

推薦理由:本書是一本文化散文集。以《漢書》《史記》為基本閱讀范疇,以史實及相關史料為基本內容,從中梳理中國傳統的人文精神。全書約20萬字,文章寫世態,寫人情,指陳弊病,縱論古今,不乏誅心之論,更是有世事洞明,人情練達做底子。作者看重古人的規矩,遵循規矩對照當下文學審美,以此走出百年以來國人于西學的“學徒”心態,尋回文化自信。

以前,我讀過一些穆濤的散文,也讀過他對散文的論述,常感到眼前一亮。這次,有緣得讀其全部作品,受到很大震動。這種震動既有關于他這個“人”的,也有關于他的散文的,還有關于他的文學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如將所有這些概括起來,那就是:穆濤不是一般的散文家,也非一般人,而是個得道者。他胸有謀略,運籌帷幄;他心有韜略,內斂沉靜;他大道藏身,舉重若輕;他看透世界人生,逍遙自適。這與那些隨波逐流的散文寫作和渾渾噩噩過人生的人大為不同。本文主要談談穆濤散文的敘事策略,從中可見其境界、品位、風格、氣度。

有人將中國傳統文化分為“大傳統”和“小傳統”。所謂“大傳統”,是指中國古代文化傳統;所謂“小傳統”,是指“五四”以來開辟的新文化傳統,或曰向西方學習后得來的“現代性”傳統。長期以來,對于這兩個傳統,不論是文學還是文化都處于斷裂甚至尷尬狀態:既然“五四”新文學和新文化是在批判乃至否定中國古代傳統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求新求變、去老破舊也就勢在必行。因此,不管怎么說,“五四”在開辟一個新時代的同時,也與中國古代文學文化傳統斷裂了,這在“五四”那代有著深厚國學功底的人身上表現得尚不明顯,越到后來這一斷裂愈加突出。

“五四”那代人仿佛在清醒中又中了魔,他們不遺余力批判和否定中國古代文化傳統。魯迅將中國古代文化比成“吃人的宴席”,陳獨秀覺得中國古代的儒家、道家、釋家都應打倒和根除,錢玄同甚至偏激地說中國應廢除漢字和換血換種,林語堂則痛罵中華民族是根本敗類的民族,等等。在這一過程中,雖有學衡派等的堅決反對和據理力爭,但基本是一邊倒,即用西方的現代性之刀割斷中國傳統文化的臍帶。樂黛云曾回憶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她沒讀過《詩經》,被湯用彤的“誰生厲階,至今為梗”一句考住的窘態。盡管她找的理由是搞現代文學的,老師沒教過這課,但湯先生卻認為,連《詩經》都沒讀過,還算是中文系畢業生?于是,樂黛云感到非常恥辱,從此發奮背誦《詩經》,并表示:“我認識到作為一個中國學者,做什么學問都要有中國文化根基,就是從湯老的教訓開始的。”

更年輕的國人、學人、作家對于中國古代傳統文化更是忽略,在西方文化的天然優越和先進的預設中,唯“西方是從”和“西方崇拜”的現象非常突出。即使所謂的“尋根文學”也往往不一定尋到真正的“根”,有的還將糟粕當精華。很多歷史文化散文往往存在兩個不足:一是知識漏洞百出,因此受到多方批評;二是用西方價值觀審視和剪裁中國歷史。可以說,在“五四”以來的小傳統面前,包括散文家在內的不少作家、學者都陷入一種盲目隨從狀態。他們在文化的意義上缺少謀篇布局,更無理性自覺。在此,穆濤有著清醒的認識,他說:“二十世紀的一百年,是中國歷史中唯一的一個‘不自信的一百年’。上一個世紀,軍閥們做的惡劣事情以及惡劣結果,已經被認識到了,但文化上釀的一杯杯苦酒還有待于我們自斟自酌。”(《解放思想》)事實上,長期以來,我們一直遵循著這樣的啟蒙邏輯:國家戰敗是因為軍事不如人,軍事戰敗是因為缺乏實業,實業不興是政治所致,政治腐敗是因為制度落后,制度落后的根源在文化的劣根性。于是,中國古代傳統文化成為罪魁禍首,被“五四”新文學和新文化挖根掘墳。

穆濤首先充分肯定“五四”革命的價值,他在《現代精神與民間立場》一文中說:“‘五四’以其現代精神革掉了封建舊制式的命,拆除了老圍墻,前后左右貫通了思路,進而在文心上真的雕了一個龍,而且是飛舞起來的巨龍。”不過,他也指出其局限性,“但從散文角度看,‘五四’另一個‘大成就’正是把散文從正統席位上推了下去。”不過,與許多人不同,穆濤全力探入中國古代散文、文學、文化的歷史,特別是對班固《漢書》有專深研討,發表一系列成果。他在《代價與成本》一文中表示:“強化中國傳統元素才顯得更為迫切。一個國家的大學,特別是人文學科領域,自身元素不占上風,是讓后輩人不幸的大事。”穆濤對于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的態度誠懇堅定,充滿強烈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耐心,他像一個癡迷的探險者和尋寶者樂此不疲。

首先,在他筆下,中國歷史知識如花樹一般枝繁葉茂,充滿生機活力。在《算緡和告緡》一文中,穆濤講到漢代的兩個經濟措施:“算緡是中國歷史上農業稅之外的首項財產稅,為開拓之屬。功益處在于不加重農民負擔……漢武帝是有作為的皇帝,有作為,就是多做大事情。”“為確保政令暢通,作為配套措施,公元前118年和公元前114年,兩度發布‘告緡令’,鼓勵百姓檢舉揭發。”“告緡使民風敗惡,倡導誠信反而使誠信淪喪,百姓風行給政府打小報告,做政府的密探。”類似的知識點在穆濤散文中俯拾皆是,如春日之繁花似錦,令人目不暇接。

其次,穆濤對于中國古代文化的根本認識非常透辟,處處是真知灼見,有的還是意義重大的,這在《敬與恥》《正信》《什么樣的樸素什么樣的愛》《致中和》《敬禮》《清雅》等文中都有較好體現。他這樣談“敬”:“敬有兩方面的指向,敬人與敬己。敬己是敬德,是自尊,自重,自愛,是克敬守敬。敬禮不是舉舉手,擺個姿勢,裝裝樣子,而是循規守矩的總稱。敬人、敬業、敬天地萬物。”“敬是一個人的態度,要有態有度,態是行為狀態,度是分寸感。無論對人還是對己,不及和過分都是失敗。”(《敬與恥》)他如此論“信”:“正信,是迷信的基礎上再上一個臺階。迷信是忘我地去相信。正信要清醒,要走出迷宮,要找到通往理的大方向。正信,也不是質疑那個層面,用懷疑的眼光看待一切,會出大問題的。迷信,再加上一份自信,離正信就不太遠了。”“‘信得過’這個詞指的是上一個臺階,僅僅覺悟了還不夠,還要有超越,要跨過去。”“信見,是正信之后的所見。以信見指導所為,才會積好一點的功德。”“義的主航道不在生活的表層,有點類似隧道,也不是通途,需要勘探,需要撥開迷霧,有時也需要破冰或者鑿巖。”

再次,用心感悟的智慧在穆濤散文中并不少見。這是一個理性和智力往往達不到的地方,是一種醍醐灌頂和豁然開朗的通透清明境界。在《黃帝的三十年之悟》一文中,穆濤說:“灰色是不動聲色,包羅萬象。黑和白摻和在一起是灰,紅黃藍摻和在一起還是灰。顏色越雜,灰得越沉。物質,當然還有思想,充分燃燒之后是灰的。天破曉,地之初是灰的。天蒼蒼,野茫茫,蒼和茫都閃爍著灰的光質。在希望和失望的交叉地帶上,是一覽無余的灰色。一個人,灰什么都行,心萬萬不能灰的,心要透亮,不能雜蕪。”他還說:“中國人真正相信的東西其實不多,但黃帝,是骨子里自發的迷信,著迷般的堅信。無論海內的,還是海外的,只要是華人都自傲為他的子孫,附庸其后。”這樣的表述充滿“悟力”,是從數千年歷史文化中感受到的心語。“灰什么都行,心萬萬不能灰的”這句話,像智慧的“心燈”一樣將暗夜照亮。

(原載《天津日報》,作者王兆勝)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新書薦讀
下一篇: 幸福密碼

相關新聞

咸寧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咸寧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咸寧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咸寧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咸寧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新媒體

  •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門紅
  •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
  • <samp id="7vmt8"><dl id="7vmt8"><pre id="7vmt8"></pre></dl></samp>
  • <fieldset id="7vmt8"><table id="7vmt8"><kbd id="7vmt8"></kbd></table></fieldset>
      <sup id="7vmt8"><table id="7vmt8"></table></sup>
      <menuitem id="7vmt8"></menuitem>
    • <strike id="7vmt8"><table id="7vmt8"></table></strike>
      <fieldset id="7vmt8"><var id="7vmt8"></var></fieldset>
    • <fieldset id="7vmt8"><var id="7vmt8"></var></field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