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發(通山) |
最美人間四月天。一群人被大巴車拋撒在云中村。濕漉漉的路面,隱隱約約的村舍,云霧繚繞中,那些高高大大的華蓋一團團一簇簇的墨綠圍繞著房舍靈動閃現……大家好奇地在村前村后尋尋覓覓,感受著嶄新的陌生的傳奇。空氣是那么新鮮,景色是那么怡人。眼睛不夠看,耳朵不夠聽,鼻子不夠聞……這個叫林上村的地方,是個我們慕名而來的久違了的地方。
吸引我們的是,林上村的古樹。
在通山其他地方的鄉村,古樹其實也并不鮮見,但那些古樹都比較零星和單一,帶有點染和象征的意味。而林上的古樹,你來看后一定會深深的震撼。
林上村的古樹在地邊路旁、房前屋后、拐彎抹角處都能看到。一眼望去感覺整個村莊古樹多于房舍,那些屋舍倒成了古樹的點綴。榧樹、銀杏、榔榆、黃檀、槐樹、棕樹、小八角茴、青錢柳……樹群密集品種繁多形狀多樣。
林上村共有古樹84株,其中榧樹56株,一級古樹15株、二級古樹29株、三級古樹40株。
林上村二組金盆灣共有古樹25棵,大茶園灣32棵。五組泉洪灣共有古樹29棵,其中一級古樹8棵,二級古樹10棵,三級古樹11棵……這是從公示牌上看到的信息。
有的古樹以高大挺拔奪目,有的古樹以圍大盤枝惹眼,有的古樹以造型奇特出眾。最老的古樹已有1500年,最年輕的也有一兩百歲了。相比而言,感覺樹比人幸福。在這美好的環境中,他們靜靜的活出自己的精彩,卻從不感到孤獨和寂寞。
每棵古樹的樹干上都帶有一個“身份證”或“戶口本”。編號“00561”的一棵一級古樹榧樹,樹齡1500年。廈鋪鎮共有古樹252株,11個村均有分布。近年來,廈鋪鎮對全鎮所有古樹名木進行一次大摸底,同時對轄區內古樹名木進行了統一掛牌保護,建立了古樹名木信息檔案,對列入保護范圍的古樹名木實行屬地管理,落實保護人員,明確養護責任,確保古樹日常養護落到了實處,這下樹們應感到過上“小康”了。
有幾處古樹旁就是土木結構的老屋,門窗全是木制的,竹包的水龍頭,晾衣竹竿,彎彎籬笆,土筑的斑駁的老墻,青石板小路,青黛的瓦片,屋場上是碧綠的嫩草,屋旁是跳躍的小溪……隨行的女孩禁不住說真的想在這里好好住上幾天。
信步走向密林深處,這里的古樹更加蒼勁蔭郁。老竹老樹們爭先向上,山下竹筍已老化成林,而這里的竹筍方嫩。大有林上住一日,世上已千年之感。鳴泉飛瀑,小鳥啾啾。有白練在竹林間歡欣雀躍,一路鳴唱著流向幽深的遠方。
看到一棵老槐樹,我疑心是到了董永的故鄉。一棵八百年的銀杏,樹身布滿了蕨類苔蘚綠得發亮,伸出的虬枝鋪開了周遭幾百個平方。并排的古樹,也是自成風景。還有一大群各式各樣的古樹。大家舉了相機仰視,旋轉,橫豎,拉伸,搖動……滿屏盡是驚艷驚詫和驚喜。大樹下,是人工鋪就的彎彎曲曲的彩磚小徑,大家情不自禁的在古樹下合影留念。
一抬頭,看到一塊林長責任公示牌,因了綠水青山,金山銀山,林長制正在發揮效力。不禁想到,千百年來林上的古樹沒有林長制時是怎樣得以保護下來的。在許多鄉村群落的古樹是因為深信神靈說風水說才被幸存的,許多大樹下就建有低矮的福神廟或吳主社供人祭拜。可以說對古樹的敬畏也是對大自然的一種敬畏。而林上村可不是這樣的。林上一位老人說,村里自古以來就流傳著一句俗語:“寧少一斗米,不舍一棵樹。”可見,林上人是多么的愛護古樹啊!
看到了一個資料,說是林上的古樹大多數具有實用價值和食用藥用價值,這些古樹通身都是寶。另外,古樹還可以擋風遮陽躲雨防洪防塌方,避免了許多的自然地質災害,也美化了鄉村的居住環境。可以說,這些古樹千百年來已在心田生根,真正成了林上人醉美的“風水”。
我把林上古樹群圖發了個抖音,以“林上古木,人間仙境,康養勝地”為題,并配以“云水禪心”古曲,點擊率一天破萬。網友紛紛跟帖點贊,一位叫“鄭大大”的網友還熱心地留言提供了一條古樹觀賞新路線:通山縣城——楊芳林橫溪村(上鄭灣古樹群,梓木坑?頭古樹群)——林上村——林上村返回崇陽嶺宋家村(古樹群也散滿了其各個村落)。我將擇日照此路線圖再游古樹群村落,親愛的朋友,你也來不?
編輯:但堂丹
咸寧新聞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周榮華、見習記者吳文謹報道:11月8日,市委書記丁小強主持召開市委中心組專題學習會議,集中...
咸寧新聞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朱哲、通訊員張文會報道:20日,我市召開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深入學習貫徹...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杜培清“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寧志豐委員說,我市鄉村產業振興應加強產業規劃...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陳志茹“鄉村振興應與大自然相結合、應與城市垃圾治理相結合、應與發展綠色農產品相結合、應于脫貧攻堅相...
通訊員楊惠春日前,嘉魚農商行簰洲灣支行為湖北助民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貸款1000萬元,解決了公司春節生產收購原材料資金缺口。...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全媒記者王恬通訊員龍鈺山間的花香野果、餐桌上的家鄉味道、離別時父母的牽腸掛肚……每個人記憶中的鄉村各...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咸安建區20周年,也是咸安發展進程中極為關鍵、極不平凡的一年。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鄉...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朱哲、通訊員張敏15日,我市收視收聽全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暨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電視電話會議。丁小強指出,...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朱哲、通訊員李瑞豐、張文會13日,全市鄉村振興暨美麗鄉村建設現場推進會在赤壁市召開,深入學習貫徹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