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該書以24個朝代、50位名家、300幅傳世畫作為主線,構筑五千年的風雅傳承。書中呈現了中國美術的風格演變、技法沿革、題材變遷,解析歷代作品中蘊含的中國人獨特的精神追求:從舊石器時代的巖畫中,可以看見對天人和諧的祈盼;從商周青銅器中,可以看見對禮樂制度的堅守;從山水畫中,可以看見寄情高遠的文人情懷……美術里的中國,既淡雅、悠遠,又莊嚴、宏偉,中國人古今相連的審美情趣和生生不息的創造力躍然紙上。
中國美術史就是中國美術作品的歷史。正確理解中國美術史的前提之一,就是對中國美術作品有正確的感知。中國幾千年的美術創造,傳承有序,琳瑯滿目,美不勝收。這些作品,博大精深,幾乎成為中外藝術理論家的共識。中國美術作品的特征,內容豐富,一言難盡。擇其要者,有如下幾點:
從寫實到寫心
中國美術的發展,就其對情感的表現而言,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追求形似。早期的所謂“畫”,就是對事物外形的描繪。“畫者,畫也”“畫,類也”“畫,形也”,凡此種種,說明“畫”側重形貌。“畫者,華也”,說明“畫”側重色彩。“存形莫善于畫”“以形寫形,以色貌色”,就是中國早期繪畫理論的綱領。那么,后來人們為什么放棄了對“形似”的單純追求呢?因為人們感到,藝術的魅力不在于“形似”。對人物外貌的單純追求,反而使藝術失去了迷人的魅力。
第二階段:以形寫神。東晉大畫家顧愷之提出“以形寫神”,在中國藝術和藝術理論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形與神的關系是:神是形的靈魂,而形是神的基礎。“神”有兩種:一種是藝術家的“神”,我們就叫作主觀的“神”;第二種是藝術表現對象的“神”,叫作客觀的“神”——比如畫關公就是表現關公的忠義,畫張飛就是表現張飛的勇猛。
第三階段:心畫。唐宋的繪畫,不管是范寬的山水畫、趙佶的工筆花鳥畫,還是張擇端的風俗人物畫,都成為寫實繪畫發展頂峰的標志。人世間一切事物的發展,達到了頂點,便向反面轉化。北宋中后期,郭若虛提出“畫乃心印”,蘇軾提出“不求形似”,成為從寫實走向寫意、從模仿走向心畫的開始。在中國美術發展史上,蘇軾第一次提出,繪畫中的“神”是藝術家的主觀精神。元代,心畫成為繪畫的主流。如此,中國的繪畫,以元代為分水嶺。在元代之前,追求形似,師法造化;在元代之后,追求神似,表現心靈。
西方繪畫的基本理論就是繪畫是對自然的模仿,他們爭論不休的問題是:繪畫究竟是自然的“兒子、孫子還是老子”呢?中國繪畫表現心靈,對于西方畫家爭論不休的問題,做出了自己全新的回答:繪畫既不是自然的“兒子”“孫子”,也不是自然的“老子”,繪畫就是我自己。畫如其人,畫就是我,我就是畫,畫我同一。
西方繪畫追求真,中國繪畫同樣追求“真”。西方繪畫的“真”,是真實地反映了外部世界;中國繪畫的“真”,是真實地表現了心靈世界。西方繪畫的“真”,靠形似;中國繪畫的“真”,不求形似而求神似。西畫“真”的表現方式,要靠筆,筆不到就沒有“真”;國畫“真”的表現方式,不僅僅靠筆,主要靠“意”,是“意到筆不到”的“真”。
氣韻生動是中國繪畫的精髓所在
氣韻生動是中國繪畫的精髓所在。可以說,不懂得“氣韻生動”,就不懂得中國繪畫。何謂氣韻生動?最簡單地說,就是“活”,就是生命。國畫最大的特點,最迷人的魅力,就是表現活的生命。
這個特點源于中國哲學。《易經》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里的“天”,不是指大氣層,而是指世界。世界的運動,剛強勁健,因此,君子要像“天”一樣,自強不息。《易經》又說:“天地之大德曰生。”世界究竟是什么?西方人說,世界是物質,或者說,世界是精神。中國古人說,世界是一個活生生的、不斷流轉、生生不息的生命。所以,繪畫就是要表現活的生命。
中國人是以生命的精神看待大千世界的,中國的山水畫,不論是深山飛瀑、蒼松古木還是幽澗深潭,都不是冷冰冰的、沒有生命的死物,而是活潑潑的生命。山水像一個人一樣,有血脈,有毛發,有神采,有秀媚,有精神。一句話,那就是活的生命。
中國繪畫的顯著特征就是與哲學的密切聯系
中國繪畫的顯著特征就是與哲學的密切聯系。中國的哲學寓于藝術之中,中國的藝術又是哲學的延伸。中國繪畫是中國古代哲學培育的絢麗花朵。中國哲學與西方哲學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西方哲學的研究對象是外部世界的本質,其目的就是教人如何正確地認識和改造外部世界,而中國哲學研究的對象是人的內部精神世界,其目的就是教人如何做一個好人。儒釋道的道理,千頭萬緒,歸根結底,就是一句話——做一個靈魂純凈的好人。
西方哲學影響了西方繪畫,西方繪畫重再現、重模仿、重典型,繪畫追求的目標是真和美,西方繪畫的終極目的是使人獲得審美愉悅。中國哲學影響了中國繪畫,中國繪畫重表現、重抒情、重意境,中國繪畫的終極目的就是教人做一個靈魂純凈的好人。人物畫的終極目的就是戒惡勸善。山水畫的終極目的就是教人淡紛爭之心,啟仁愛之性。花鳥畫的終極目的,是教人具有崇高道德和純凈心靈。幾千年來,中國繪畫創造了無數名垂青史的佳作,在這些佳作背后,往往有藝術家純凈善良的靈魂。
魯迅說:“美術家固然需有精熟的技工,但尤需有進步的思想與高尚的人格。他的制作,表面上是一張畫或一個雕像,其實是他的思想與人格的表現。”正是畫家純凈的靈魂,感染著、陶冶著、影響著、凈化著我們觀者的靈魂。做一個靈魂純凈的好人,這就是中國繪畫的終極目的,也是這本書的終極目的。
編輯:但堂丹
咸寧新聞網訊 通訊員樂昌興、伍偉報道:11月25日,經傳統保護村落發展專家委員會評審認定,住建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財...
咸寧新聞網訊 記者劉子川、特約記者彭志剛、童金健、通訊員張杰報道:11月8日,第二屆中國有機農產品展銷會暨中國青(米)磚...
咸寧新聞網訊 特約記者劉建平、通訊員皮江星、付婧燁報道:12日,中國新農村生活體驗示范工程正式落戶通城。 據了解,中...
咸寧新聞網訊 記者劉子川、特約記者彭志剛、童金健、通訊員張杰報道:11月8日,第二屆中國有機農產品展銷會暨中國青(米)磚...
題:這份“進博答卷”,兌現力重千鈞的中國承諾辛識平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如期而至。一年來,哈薩克斯坦的糖果、果汁、面...
題:世界500強眼中的進博會:不容錯失的“中國機遇”新華社記者潘清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科技生活展區里,世界500強、家具及...
題:全球抗疫彰顯中國之“義”辛識平疫情如火,命運與共。不會忘記柬埔寨首相洪森“逆行”訪華,不會忘記中日韓“風月同天”的...
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中國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作為最早向國際社會通報疫情、最早迎戰疫情的國家,中國全民動員...
——攜手全球抗疫彰顯中國擔當②人民日報評論員“在共同的敵人面前,沖鋒陷陣的人值得尊重”。第一時間向世界衛生組織報告疫...
谷崎潤一郎是日本著名唯美主義文學家,多次提名諾貝爾文學獎,代表作有《細雪》《秦淮之夜》《春琴抄》(見圖,資料圖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