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余華曾在采訪中透露:有一部小說,他從1998年著筆,好不容易寫了20多萬字,不滿意又刪了一半,前后修改十多次,才最終定稿。他所指的,正是長篇小說《文城》。
小說講述了一個愛而不得的悲情故事。余華用20多年時間,刻畫了一個淳樸癡情、有情有義的男主人公形象。
《文城》讓我們看到人性的知足和善良,也揭開了人性的貪婪與丑惡。我們無法得知等待的盡頭是如愿以償,還是遺憾終生。但主人公林祥福的經歷告訴我們:做人,要放低姿態,看淡得失,放下執念,才能從容過一生。
放低姿態 尋得底氣
林祥福出生在黃河北邊的一戶富裕人家,是當地名副其實的少爺。父親是鄉里唯一的秀才,母親是舉人的女兒。家有良田四百多畝,宅院六間,每年靠收租為生。
然而,他偏偏是一個勤勞踏實的人。13歲那年開始,他就跟著管家田大,去田里察看莊稼的長勢,甚至會挽起褲腿,與佃農一起勞作。日子一長,林祥福的手法和佃農一樣熟練。父親去世后,年紀輕輕的他便能獨自打理幾百畝田地。
積極上進的人,即使生活再富有,也不會停下追求的腳步。
林祥福和父親一樣,酷愛木工活。農閑時,他就跟隨木匠師傅學習。不管是落魄沒有雇主的軟木器匠,還是年過六旬的硬木器匠,他都耐心聆聽,虛心請教。教過他的老師,個個都夸他態度謙卑,一點也沒有少爺的架子。林祥福的低姿態、肯吃苦,化作指尖上的熟能生巧,成為他對抗生活的底氣。
24歲那年,林祥福遇到北上尋親的小美和阿強,夫妻倆在他家借宿。誰知,他們貪圖林家的財產,謊稱是兄妹。表面上小美裝病留下來,阿強繼續北上,私下卻約好日后在定川車站相聚。不知情的林祥福好心收留小美。在朝夕相處中,對小美生出情愫,不久娶小美為夫妻。然而,小美生下女兒后,偷走林家近一半的財產,不知所蹤。林祥福為了找她,向南而行,憑借口音來到溪鎮。
那時的溪鎮,剛被冰雹和暴風雪洗禮,家家戶戶的門窗都出現破損。林祥福苦學多年的木工活,此時有了用武之地。他推著小推車,走街串巷,上門幫村民修理門窗。村民囊中羞澀,林祥福也不計較,樂在其中。昔日富家子弟甘愿放下身段,彎腰屈膝為陌生人解決困難,也為自己帶來了生活的希望。當林祥福的木器社在溪鎮開業時,街坊鄰居熱情地幫忙搬東西,紛紛找他定做家具。因此,木器社的生意如日中天。林祥福憑借熟練的木工技巧和低調謙遜的態度,在他鄉迅速扎穩腳跟。
《老子》有言:“水因善下終歸海,山不爭高自成峰。”低處求知,并不是自我貶低,而是一種彈性的人生態度。迂回前行,持續精進,越是向下沉淀,越能積蓄向上的力量。放低姿態,潛心學習,平等待人。如此,才有無畏向前的底氣。
看淡得失 尋得自在
沈復在《浮生六記》中寫道:“人生碌碌,競短論長,卻不道榮枯有數,得失難量。”得失本就是人生的常態,無法被左右。林祥福的一生,便是在得到與失去之間循環往復。5歲時父親猝然離世,19歲時母親撒手人寰,就連期待已久的婚姻也被人算計。林祥福心里充滿怨恨和孤獨,他變得沉默寡言,不再微笑。
然而,人有悲歡離合,物有散盡破碎。一個人得失心越重,越容易慌亂不堪。當我們不為得失而深陷其中,心才能回歸平靜,去感受身邊的溫暖和友善。
在溪鎮,林祥福結識了陳永良一家人。他們給予林祥福如家人般的關懷和支持。陳永良的妻子李美蓮待他女兒視如己出,從小陪伴她成長。
清末民初,社會動蕩,溪鎮附近土匪橫行,靠綁票勒索為生。林祥福的女兒不幸被他們綁走。李美蓮果斷讓自己的兒子去當替身,換回林福祥的女兒。和善的陳永良一家,讓漂泊在外的林祥福,漸漸感到充實和開心。
失去愛情,他卻收獲了情同手足的友情。心寬似海,不計得失,方能感受當下的美好,并感恩相待。在溪鎮發家后,林祥福不僅善待眼前人,也不曾忘記故人。他購買了一千多畝田地,把其中三百畝送給陳永良,以感謝他多年來的照顧。當管家田大千里迢迢送來土地的收成時,林祥福不僅沒拿,反而把每年的收租送給田家五兄弟,以感謝他們幫忙打理家業。
常言道:“安于得失,淡于成敗,順其自然。”得失乃人生歷練。人在失去的痛苦中,難免陷入悲觀的境地,讓心囿于一方天地。唯有淡然處之,保持一顆平常心,才能獲得靈魂深處的安寧。人生在世,隨一切自然來去,方能尋得自在。
放下執念 尋得心安
《文城》中最讓人心酸的,莫過于林祥福對妻子的執念。他經歷了人生的起起落落,看淡了世間萬物,唯獨對小美念念不忘。然而,愛得執念,反成束縛。初到溪鎮,林祥福四處打聽小美的消息,得到的都是迷茫的眼神和不斷的搖頭。他在溪鎮的街上游走,鍥而不舍地尋找相似的背影,看到的卻是陌生的臉龐。春去秋來十七載,小美卻再也沒有出現。
林祥福始終忠于愛情,寧愿在漫長的黑夜里忍受著寂寞,也不愿意再娶。他對過往的經歷只字不提,一個人苦守秘密,日夜等待。
愛得專一卻得不到回應,對愛的人來說,何嘗不是一種煎熬?伴隨著女兒的成長,林祥福對小美的印象也在漸漸遠去。那時,土匪惡勢力擴大,隔三岔五洗劫村莊,百姓的日子不得安寧。林祥福在期待與失望中無力掙扎,他開始意識到再也找不到小美了。
有人說,放下執念,生活才會透進光芒,人生才不留遺憾。可林祥福命運多舛。當他放下執念,準備迎接新生活時,卻在贖回溪鎮商會會長顧益民的過程中,不幸遇難。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依然沒有見到小美。殊不知,小美早在當年那場暴風雪中被凍死……
《文城》所要傳遞的是那個時代動蕩中的無奈?還是人性拷問中交織著與無處可逃的命運對峙?書中的文城是遙遠之外不同于北方的南方?還是想象的心中歸宿?
“文城在哪里?”
“總有一個地方叫文城。”
有專家評價,《文城》把人間的“情義”二字,深深地植入到人物的精神血脈之中,使他們在世俗生活里的一舉一動,都悄無聲息地彰顯著這種珍貴的品質。《文城》雖書寫過去,但照樣可觸動我們的心靈。
(咸寧日報綜合)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次只做一件事 一事預設一目標 閱讀改變了我
下一篇:
新書薦讀
《人生》路遙著內容簡介:《人生》是茅盾文學獎得主路遙的代表作,激勵了萬千讀者的文學經典。《人生》以陜北高原的城鄉生活為...
劉凌(通山)光陰易逝,人生何其短暫,不知不覺已年至花甲,天干地支一個輪回了。六十歲,辭去卸裝,意味著法定工作生涯的終結...
黎洪濤(溫泉)我是一名超聲醫生,每日目不轉睛地盯著儀器屏幕,手握探頭從不同的方位、角度掃查,要做到沒有遺漏、切面標準、...
○劉念周末一個下午,我看完了《人間值得》。閱讀這本書,能讓人心情平靜下來,放下我們許多不必要的焦慮和煩惱,重新思考生...
人生的幸福,一半要爭,一半要隨。人生到了下半場,要逐漸懂得:盲目較勁,苦的是自己。”人生在世,要主動爭取,才會有想要...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陳希子閑時光陰易過,轉眼2021年已經過去了三分之二。掰著指頭數數不夠上進的日子,間歇性勤奮,又上網淘...
陳舞雩著內容簡介:本書縱貫整個封建時代,講述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等封建帝王的雄心霸業與歷史功過,展現能臣將相的人生抉擇...
馬輝久二0一八年三月二十日,一個平常的日子,我親愛的哥哥啊,一顆普通而平凡的心臟,永遠地停止了跳動。
倪慧娟(北京)著名作家林清玄說:人生有許多事是值得等待的。這個因新冠肺炎而壓抑的冬天,安靜與浮躁并存。被關在家里的人們...
○王恬在我看來,一個人熱愛讀書,可以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到了中學時代,忽覺得看課外書也非常有意思,常以課本做掩飾,在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