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空間站里能不能剪指甲?為什么航天員在太空中不能看悲傷的電影……航天員在空間站的生活日常是怎樣的呢?日前,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推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聞新的《1小時星際探索》,帶領大家探索神秘太空。
重點關注航天員的心理健康
據《1小時星際探索》責任編輯李明非介紹,該書希望能讓讀者用1小時的時間,來全面了解航天員的學習、訓練、工作,以及在空間站里的生活情況。除了很多太空方面的科學知識,書中對航天員在太空中身體的變化和心理變化,以及太空生存環境對心理健康的影響給予了特別關注。此外,書中還饒有興趣地介紹了一些航天員在太空中遇到的煩心事和那些與地球生活不同的遭遇。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該書撰稿和編輯過程中,恰逢神舟十二號和神舟十三號執行飛天任務,書中還特別介紹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歷程,讓讀者和中國航天人一起見證那激動人心的時刻。
據了解,《1小時星際探索》作者聞新現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曾長期在航天院所擔任主任設計師、副總設計師等職務,主持完成神舟飛船故障診斷系統等項目;除了從事高校航天教學工作,聞新還堅持科普作品寫作,一度擔任《太空探索》《科學探索》等雜志的特約撰稿人。
據聞新在該書前言介紹,這本書是其通過教學實踐進行總結的結晶,書中部分內容來自其創建的國家級精品在線課程和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航天、人文與藝術”以及江蘇省在線課程“我從地球來”的輔導材料。在編寫過程中,他更是參考了大量國外文獻資料,希望對青少年有更大的指導作用,讓他們能欣賞自然、理解科學、樹立正確的宇宙觀。
有人說太空的味道像煎牛排味
對很多人來說,太空是個充滿魅力的神奇世界,他們很想知道,在太空中,在空間站里,航天員是如何工作和生活的?《1小時星際探索》將關注的視角伸向了方方面面。
比如太空是什么味道的呢?航天員隔著航天服不能直接聞到太空的氣味,有人曾對在太空行走后縈繞在氣閘艙中的味道進行過描述,有的說那是在雪里滾過的濕衣服味,有的說是燒杏仁餅干的味道,也有人說是新鮮的空氣味道、燃燒的火藥味、煎牛排味,等等。
尿液和月壤混合會怎么樣呢?據相關研究證明,二者結合,會形成一種可以硬化的“月球混凝土”。書中介紹道,其性質與傳統混凝土類似,可以用于未來月球上的建筑。“在貧瘠的月球環境中,每一滴液體都很重要,所以,無論尿液被用作建筑材料、肥料還是生命支持,都在其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意味著,當人類冒險進入太陽系時,我們的小便似乎將會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在太空失重的環境下,航天員是如何洗臉刷牙的?通常,航天員使用的洗發液是干洗型的,因為失重環境使得洗發液呈現顆粒狀,所以頭發上的污垢很快被帶走,干洗完成后只需要用紙巾或毛巾擦一下,就完成了整個清潔過程。對男航天員來說,程序會相對復雜一些,因為他們在刮胡須時,會使用類似吸塵器的特殊裝置,這樣可以避免碎渣亂飄。值得一提的是,航天用的洗漱水是需要回收的,在經過處理后變成干凈的水,實現循環再利用。
航天員在太空中用于鍛煉身體的腳踏車是沒有座位的;航天員在跑步機上跑步時,要先將自己綁在跑步機上,否則跑著跑著就會飛起來;太空飲食越加豐富起來,微波爐與電磁爐的使用也為他們加熱食物提供了便利,可以吃到一些脫水食物、低溫或冷凍的自然形態食物等;在太空里航天員站著和躺著是沒有區別的,所以,他們睡覺時并不需要保持躺下來的姿勢,只需鉆進睡袋里,拉上拉鏈就可以美美地睡上一覺。不過,睡袋要通過鉤子與束縛帶子固定在艙壁上,防止熟睡時航天員飄來飄去,甚至導致做噩夢。
在太空看悲傷的電影很危險
談到航天員,人們就會想起他們奔赴一望無際的宇宙,發現一個又一個從沒有見過的奇觀,完成一系列神秘而又宏偉的任務,受到世界各國關注。但是,拋開這些光環,航天員的生活其實承受著各種各樣的壓力。
比如,他們剪指甲時就得非常謹慎,一不小心,指甲屑就會在空間站里長時間飄浮,成為難以打掃的鋒利尖銳的“不明飛行物”,甚至有被吸入人體內的危險。《1小時星際探索》告訴我們,在太空中有一個專門剪指甲的地方,這個地方就是一個排風口,即此處呈現負壓,掉落的指甲碎屑就會被吸進去。
但是,在太空看悲傷的電影卻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因為沒有重力,眼淚不會像在地球上那樣掉下來,而是會留在那里,清理起來有點疼;同時,如果眼淚體積較大,在失重的狀態下,容易引發空間站電氣設備事故。同樣的,由于液體在太空中,以不受管制的形式呈現出球體的形狀,這意味著身體的熱量不會從皮膚上通過汗水散發出去,并一直停留在臉上,形成一層咸水膜。
《1小時星際探索》還介紹,在太空中,航天員打嗝從本質上居然與嘔吐相似。這又是怎么回事呢?原來,這是因為打嗝時,重力作用非常微弱,胃部氣體不會從液體中分離所致。為了用打嗝方式排氣,航天員會通過“推打嗝”,即推墻,創造出一種慣性力作用,來代替使身體里的食物落回胃里的重力作用,最終將胃里的氣體和液體分離。
由于在太空里,航天員解決大小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空間站的衛生間顯得非常特殊。馬桶不僅要尺寸合適,還要具備將大小便吸出的能力——這可以通過馬桶中央的一個管道來實現。而航天員的大小便是被分開處理的:小便時使用馬桶上的吸尿管,尿液由這根管子進入儲尿箱,或定期向空間站的太空中排放,或進行回收;而收集的糞便會經烘干焚燒后帶回地面處理。
另外,由于空間站中的晝夜更替更加頻繁,比如天宮二號每90分鐘繞地球一圈,一天中要經歷16次日出日落,所以航天員睡覺時需戴上眼罩和防噪音的耳罩入睡。
(咸寧日報綜合)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閱讀,是父親留給我最寶貴的財富
下一篇:
新書薦讀
在積貧積弱的舊中國,飛向太空只是美麗的神話和美好的夢想。這不僅是航天技術快速發展的成果,更依賴于一種強大的精神動力,...
如果要問人類為何對宇宙如此執著,書中也點明了答案:“因為我們誕生于宇宙群星,最后也終將駛入宇宙群星。
《空間站簡史》這本書,收集500余幅震撼的照片、手稿、漫畫、設計圖紙等圖片,直觀清晰地展現空間站的發展歷史,看后會讓人明...
太空垃圾一直是困擾著航天活動開展的一個問題。近期,歐空局和“清潔太空”公司簽訂合同,將在2025年發射世界上第一個太空垃...
他制定了多項試驗方案,嘗試著將每把鎖的鋼索緊固螺母每轉動1度,測出12把鎖對應的鉤間距、鋼絲繩張力和繩輪角度等3個變化量...
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艷華說,嫦娥五號任務創造了五項“中國首次”:一是在地外天體的采樣與封裝,二是地外...
咸寧新聞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劉丁維、通訊員王婧報道:“穿上宇航服,我也做了一回航天人,徜徉在浩瀚星空,遙望美麗的地...
在神舟五號飛船研制過程中,為確保航天員安全,時任飛船副總設計師的張柏楠帶隊,搭“試驗田”,用“鐵鍋炒黃沙”,模擬出最...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在線版及埃隆·馬斯克社交賬號最新消息,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計劃開始建造“浮動太空港”,可為其...
地球上人類又迎來新的一年,就在2021年新年過后約一個月, 3個無人探測器將駛入火星軌道附近。火星上的聚會日環食中國首次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