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行書七言楹聯“綠波春漲群魚樂,清露晨流百草香”,紙本,縱165厘米,橫39厘米。其品相與裝裱皆好,是中國國家博物館近年收藏的優秀作品之一。
過去國博收藏的文物,常以政治標準作為根據,對于政治上反動的歷史人物,一直保持審慎的態度,曾國藩便是其中之一。太平天國革命運動是中國近代農民革命的前驅,偉大的資產階級革命家孫中山先生和無產階級革命導師毛澤東同志,對于這次農民起義,給予極高的評價。而曾國藩恰恰是站在農民革命的對立面,并以極其殘酷的手段,無情地鎮壓了農民運動。他率領的湘軍,屠殺了數以十萬計的人民,因此人們給他起了一個外號,叫“曾剃頭”,可見農民對其憎惡之極。這樣一個人物,同時又是洋務運動的領袖,他在使中國從傳統走到近代的大變局中,客觀上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對于這樣一個復雜多變的歷史人物,是需要給予辨證的肯定。這也成了今天我們收藏的宗旨之一。
曾國藩,字滌生,湖南湘鄉人,道光十八年進士。他早年治義理之學,兼顧詞章考據。史籍稱,他“天性好文,治之終身不厭;有家法而不囿于一師,論學術兼綜漢、宋,以謂先王治世之道,經緯萬端”。在書法上,他屬于貼學一派,早年堅守顏平原“橫平豎直”的庭訓;中年以后,又受同鄉何紹基的影響,執筆懸腕,即以全身之力寫字。我們細審這副楹聯的內容,是描寫春天大自然十分祥和、靜謐的景象和容貌,但其文字書寫筆力,骨骼強勁,力藏于內;剛直之氣,躍然于紙上,實為曾國潘代表作品。
編輯:Administ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