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哲夫(崇陽)
那日,陽光和煦,天朗氣清,我懷著雀躍的心情第一次踏上了蛤蟆石村的土地。
一路經過許多獨門獨戶的農家小院。成群的鴨子聲勢浩蕩地闖過小路,涌上池塘邊的小土坡。有火紅的柿子樹裝點在農家小院的一角,熟透的果實仿佛一顆顆小燈籠懸掛在枝頭。
蛤蟆石村因村中有眾多大小不一的石頭酷似蛤蟆而得名。從縣政府往西,途經西外環公路的一個拐彎處,有一塊巨石佇立在路邊,形似金蟾張開大嘴,其下散落的石塊恰似一群蛤蟆子孫,形態各異。這塊大蛤蟆石不僅是村名的由來,也是村里的地理標志。
小車在蜿蜒的村路間靈活而平穩地穿行,村干部一邊開車,一邊向我們介紹即將走訪的貧困戶的基本情況。不一會兒,我們就到了楊別明兩口子的家,看到夫妻倆戴著草帽,正在自家的新房里忙上忙下。眼前這座新建成的一百二十五平米的房子竟然是國家和政府免費贈予的!除此之外,政府還通過各種幫扶政策對他們家進行了家庭產業扶持,本來夫妻倆因為身體原因無法繼續外出打工,生活走進了死胡同,卻因為政府的幫助而豁然開朗。如今夫妻倆不僅住房有了著落,還收獲了維持生計的產業和手藝。
在我的固有印象里,貧困戶一般都是頹靡凄苦、郁郁寡歡的形象,然而在楊別明兩口子的臉上,我只看到了搬進新家的喜悅和對新生活的向往。夫妻倆樸實無華的笑容,一如他們家旁邊那顆掛滿黃色果實的枇杷樹,欣欣向榮。
告別楊別明夫婦,我們又陸陸續續跑了好幾家,在臨近鄉間公路的一戶人家里,我見到了楊明晃老人。老人身體還算健朗,家里養了一只看門的小花狗。他家進門的第一間大堂里堆滿了明黃色的半成品木材,同事告訴我,在政府的技術幫助和資金支持下,老人的小兒子自食其力,做起了木工生意,不僅建了新房,生活越來越好,去年還娶了媳婦。臨走前,老人激動地握住我的手,用蹩腳的普通話表達對政府的感謝。我眼眶一熱,回頭看了一眼帶隊的村干部,他站在門外,笑著沖我點了點頭。
短短一天時間,我們一行人跑了二十七戶人家。我看到了留守在家的陳細初老人,領取教育補助的小孫子乖巧可愛,客廳墻頭貼滿了他的三好學生的獎狀;我看到了妻子身患乳腺癌卻對生活依舊樂觀的夏冒龍一家,在政府的幫助下又新購置了一千多只雞苗,把家禽養殖做得如火如荼;我看到了勤勞的晏衛紅兩口子,父慈子孝其樂融融,說到結對幫扶人他們千恩萬謝紅了眼睛;我看到了蛤蟆石村全體干部的付出和努力,讓這個坐落在崇陽天城鎮西邊的小村莊離“精準扶貧,不落一人”的口號近一點,更近一點。
回程的路上,我們又經過村口那塊張大嘴巴的金蟾巨石,夕陽余暉的映照之下,它顯現出一種前所未有的神采,仿佛就要吐出象征著幸福富裕的金幣。灌溪河水靜靜流向遠方,幾只黑白相間的番鴨從河邊的草窠里鉆出來,排著隊兒回家。路邊的農家小院里傳來歡聲笑語,空氣中夾雜著當特特產的油茶的香氣。炊煙裊裊,天邊一輪紅日。
寒冬將盡,春天來到蛤蟆石。
編輯:Administ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