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希子
日前,記者從中國作家網發布的“中國作家協會2023年新會員名單”中獲悉,我市王定濟、方鈺霆、成麗、劉源望、周春泉、梅贊6位作家成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在咸寧這片文學沃土上,成長、走出了一大批有一定影響和成就的作家、詩人,文學創作整體質量不斷攀升,一批作家進入創作佳境,也標志著咸寧文學再度熱起來。
作家隊伍“精彩亮相”
據悉,我市此次入圍國家作協會員名單的眾位作家,均長年堅持業余從事文學創作,每人都有30篇(首)以上作品在報刊等媒體發表,不少作品在多項征文比賽中獲獎。
“這對我是莫大的鞭策和鼓勵,會繼續在文字的道路上走下去。”入選的本土作家成麗說。
成麗出生于湖北通山,現任咸寧市女作家協會主席、市作協副主席、咸安區作協副主席。
成麗從事散文創作多年,在眾多媒體發表文章累計達200余萬字。2014年與2019年先后簽約湖北省作協青年作家定點寫作(系列散文)項目及長篇散文“家鄉書”項目,2016年簽約《散文選刊》原創版,系湖北省文聯中青年優秀文藝人才庫人才,咸寧市“南鄂楷?!?。
成麗連續多次獲“通山文學獎”。2022年7月,獲湖北省作協“散文新銳作家”,作品先后在《人民文學》《海外文摘》《湖北日報》等二十余家省級以上報刊發表,入選多種散文年度選本、中考及中學試卷,出版散文集《月從故鄉來》《文宣逸語》?!对聫墓枢l來》獲2020年度中國散文年會“十佳散文集獎”。
近年來,在市委宣傳部和市文聯領導下,市作協切實踐行,組織作家創作了一大批有深度、有筋骨、有溫度的文學作品,既推出了一批優秀作品,又錘煉了作家隊伍。
以市女作協為例,協會成立以來,會員們堅持黨的文藝方針,潛心文學創作,大力弘揚時代主旋律,在各級各地媒體(刊物)發表了大量文學作品,為宣傳咸寧的先進人物和講好咸寧故事作出了積極貢獻。
協會會員先后有23人出版了共66部文學專著,其中16部獲得了“香城泉都文藝獎”,近10人榮獲“咸寧市百名優秀文藝人才”稱號。
市文聯相關負責人介紹,不僅是專業作家,我市民間文學愛好者也紛紛筆耕不輟,勤奮創作,圍繞文化熱點、鄉土生活、旅途感悟等創作詩歌、散文,近些年來,文學創作呈現了集中爆發的趨勢,持續體現了咸寧文學熱現象。
竭力傳播文學火種
日前,通山縣圖書館接受市作家協會名譽主席李專捐贈圖書活動儀式在縣圖書館一樓大廳舉行。李專主席向縣圖書館捐贈新書《路自通山》,為建設“書香通山”貢獻了一份自己的力量。
在該縣大竹村小學,李專向全校師生每人捐贈了一本新著,并通過自己的成長故事在孩子們心中撒下閱讀與寫作的種子,勉勵孩子們以夢想為動力,養成閱讀與寫作的好習慣,在閱讀與寫作中獲得更多向上生長的精神力量,長大以后為家鄉作貢獻。
《路自通山》是李專近兩年的散文新作,是一部關于通山的“家鄉書”,包含了山色景物、歷史名人、房屋建筑、山歌對唱、產業發展、鄉村振興等一系列散文。
該書以深情與細膩的筆觸書寫通山極具地域特色的歷史文化和風土人情,以宏大的視野從時光的流變中把握通山優勢產業的發展過程和現狀,以現代意識和當下語言在鄉村振興的語境中描摹山鄉巨變的時代畫卷。
李專心系通山縣文化事業,熱衷于向通山縣圖書館捐贈圖書,自2021年至今,已向縣圖書館捐贈圖書千余冊,在支持圖書館事業發展上發揮著重要的表率作用。
在咸安區甘魯村,市女作家協會的成員們捐贈了多冊書籍給村委會圖書室,并親力親為,積極開展鄉村作文講座,培育文學幼苗。
只見紅杏書房里,30余名孩子在這里安靜看書。市女作協成員楊華給看書的孩子們講授了一堂生動的《唯有真情能動人》的公益作文寫作課。
富有愛心的楊華是一名資深文字工作者,數十年筆耕不輟,為多家報刊、雜志撰寫文章。
“授人玫瑰留有余香?!睏钊A坦言,看到書房里的孩子們專注的神情,自己也常常收獲感動。
據悉,我市作協成員們紛紛擔起公益職責,不僅把文學講座送到群眾家門口,還深深扎根基層,與社區、學校、村組居民“結對子、種文化”,助推書香咸寧建設。
集群輻射效應漸顯
文學創作的豐收,與我市注重培養文學人才是分不開的。
2020年,我市“咸寧文學講堂”正式開講,活動由市委宣傳部主辦,市文化和旅游局和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承辦,旨在激發本地作家的創作熱情,寫出一批具有咸寧特色,根在咸寧、花開四海的文學精品力作,打造正能量文學品牌,進一步推動文藝創作繁榮發展,服務咸寧經濟社會發展。
“咸寧文學講堂”每年舉辦2至3期。主要通過邀請在國內外有一定影響的正能量作家、文學評論家授課的方式,具體講授文學作者應該選擇的創作題材,肩負的社會責任和貢獻,解決基層文學作者寫什么、怎么寫的困惑。
一些咸寧籍作家或許已經在地理上離開了這塊土地,但是他們的作品帶有強烈的“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印記,能從中看到他們的根在哪里。每位本土作家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但群體的出現散發出一種共性的光彩。
近年來,“咸寧作家群”以其蓬勃旺盛的創作態勢和光彩奪目的輝煌成就,影響力日盛,也吸引了各地文學界的關注目光。
為讓作家們獲得更多鮮活的素材,市作協適時組織開展與“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題相關的采風創作活動。
此外,市作協與相關外聯組織廣泛開展合作,舉辦專題采風、撰稿活動、文學創作座談會等,邀請知名作家、編輯等到香城泉都采風、講學、改稿,大力推介本土作家和作品,激發作家們的創作熱情。
“入選的作家們是值得學習的榜樣?!蔽沂袕V大中青年文學工作者表示,要進一步增強繁榮發展文學事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繼續實施文學精品工程,加強文學隊伍建設,加大創作技能培訓力度,提升作家整體創作水平,推動咸寧文學事業發展,為本土文化繁榮發展貢獻力量。
近年來,我市文學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作家隊伍不斷發展壯大,截至目前為止,共有中國作協會員22人,省作協會員224人,市作協會員592人。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通山縣地方文化專著出版
下一篇:
咸安區肖橋村守護青少年網絡安全
這家伙,我作協的朋友,叫了這又冷又熱的微信名,讓我省略了她真實的名和姓。當時,一桌的文學愛好者里,她獨樹一幟,圓臉,...
咸寧網訊特約記者徐大發、通訊員阮長興報道:9月24日,由通山縣委宣傳部主辦,縣文聯和縣作協承辦的“我的鄰居是黨員”主題征...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陳希子近年來,我市文壇活躍著一個人數眾多、充滿活力的女作家群,她們創作門類齊全,涉及長短篇小說、詩...
本次活動的開展,為通山和孝感兩地架起了文化交流的紐帶和橋梁,對于促進兩地文學藝術的協同發展、共同繁榮都有重要的意義。
跑山電工不辭辛勞、扎根基層的奉獻精神,不停奔跑、風雨兼程的拼搏精神,不斷登高、開拓創新的進取精神,不忘初心、電亮萬家...
近年來,咸寧市文學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作家隊伍不斷發展壯大,截至目前,共有中國作協會員22人,省作協會員224人,市作協會...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陳希子從古至今,女作家的創作素來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而在文化底蘊深厚的赤壁市,就有這樣一群熱愛文學...
咸寧網訊特約記者徐大發報道:近日,深圳市寶安區鴻雁文學社、石巖文學創作協會一行15人來到通山觀光交流,與通山作協的作家們...
咸寧網訊通訊員楊華報道:追尋紅色地名,弘揚紅色文化。本次活動由市民政局、市文聯聯合主辦,市社會組織聯合會、市行政區劃與...
近年來,我市作家協會會員和文學愛好者創作熱情高漲,創作發表的作品數量大幅增長,質量不斷提升,呈現出百花爭艷的大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