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希子 杜培清
| ||
| ||
|
每一片樹葉都有生命,它們是來自大自然的饋贈。在我市青年畫家丁力的筆下,一葉能知天下事,一筆能畫古今情。8月26日,一場以樹葉為繪畫載體的《千里江山圖》丁力葉畫藝術展,在市博物館開啟,引來觀眾如織,好評如潮。
葉畫世界妙趣無窮
8月25日深夜,正值周五,很多人已經休息,期待第二天的周末閑暇時光。而我市90后的咸寧籍畫家丁力可不輕松,他和市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們一起,在場館內穿梭忙碌著,為第二天的葉畫藝術展做準備。
葉是一種充滿包容的載體,與樹相連時它承載生命,離開樹后,它又可以成為匠人手中的藝術品,承載人文記憶。
葉畫,就是這樣一種以樹葉為載體的古老藝術形式,最早可追溯到周代。丁力是葉雕非遺文化傳承人,也是全國最年輕的葉畫家之一。當古老葉畫遇上當代匠人,迸發的是傳承的火花與以創新為內核的青春力量。
8月26日,《千里江山圖》丁力葉畫藝術展在市博物館正式開展。本次展覽選取了丁力精心創作的《千里江山圖》《瑞鶴圖》等葉雕、葉畫作品,充分展示了葉畫這一古老的技藝與當代藝術相結合的獨特魅力。
走進市博物館,門廳大堂里,噴繪+雕刻的3.2米高的《千里江山圖》五進門庭層層推進,將參觀者引入主會場。觀眾走過一道道門庭,仿佛穿越了時光隧道,來到了宋朝。
這是展覽的第一章《入畫》,開闔之間即見作者氣度。
“能在樹葉上畫得這么精細,難哦!”展覽一經開幕,葉畫作品巧妙的創作技法與獨特的藝術感染力就吸引了眾多市民游客嘖嘖稱贊,大家充分領略到葉畫這一千年古老的技藝與當代藝術相結合的獨特魅力。
“此次葉畫展既體現出了時代氣息,也極具個人創作風貌。”市政協副主席劉智毅在啟動儀式致辭中,對葉畫的藝術形式和創作者丁力的匠心獨運給予贊賞與肯定。他表示,參展作品通過獨特的創作技法將《千里江山圖》呈現在小小的樹葉之上,傳遞出了當代青年致力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發展的時代之音,也為咸寧文化繁榮發展貢獻了青春力量。
非遺文化魅力無限
丁力用刻刀針和毛筆在菩提葉玉蘭葉上創作各種國畫,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葉雕的第四代傳人。
走進展覽現場,市民叢君不禁覺得眼前一亮,叢君早年曾在北京工作,在故宮博物館旅游時看過古人的葉畫展覽。
得知市博物館此次展出的葉畫作品出自丁力之手后,叢君覺得很高興:“我一直知道丁力以及他的葉畫作品,他孜孜不倦地傳承葉畫工藝的執著精神感染了我,現在在家門口也能欣賞葉畫這種獨具魅力的藝術,我可以說是丁力的‘忠粉’”。
“你們看,這是石青,這是石綠……這些都是寶石。”開幕現場,丁力正興致勃勃地為前來看展的觀眾介紹每一幅葉畫的由來、創作靈感、制作工藝等等,他如數家珍,眼睛閃爍著光芒。
看著一幅幅作品,不禁讓人感嘆畫家技藝之精湛。畫面中所描繪的內容,大到祖國河山,小到蟲魚鳥獸、一草一木,惟妙惟肖,有著說不出的靈動。細細品味后,才更能體會到葉畫的獨特境界。
“葉畫有深厚的民間基礎,不是高高在上的小眾藝術。通過舉辦展覽的方式,能讓更多的市民認識到葉畫,更深刻的了解中華傳統文化。”市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舉辦葉畫這種形式的藝術展覽并非首次,除了葉畫,博物館已持續開展多種形式的非遺展,讓市民近距離欣賞非遺項目,傳播咸寧本土非遺文化。
本次葉畫展由市政協、市委宣傳部指導,市文旅局和團市委主辦,展覽從8月26日一直持續到10月10日,共展出丁力精心創作的《千里江山圖》《瑞鶴圖》等79件(組)葉雕、葉畫作品。
作品將古法紋身、蠟染等技法與葉雕、葉脈畫創作技法進行巧妙融合,以銀針為筆、礦物質顏料為墨,通過刺染葉脈、葉肉成畫,讓自然與藝術融為一體,力求達到返璞歸真、人與自然共創的境界。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葉畫展帶給大家的不僅僅是藝術上的享受,更能啟迪大家對人生的思考。通過這次畫展,我希望葉畫藝術能讓更多人知曉。讓世界熱愛中國文化、熱愛自然。”丁力說。
藝術追求永無止境
丁力有“定力”,生于書香門第的他自幼便對藝術有著濃厚的興趣。
14歲,丁力如愿以償,被“葉雕大師”第三代傳人陳老先生收為關門弟子,并受當代著名畫家吳冠中老師指導。
“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這十多年來,丁力從未懈怠對葉畫創作的修行。他鉆研技法,接力傳承。
丁力訪遍了全國20多個城市的葉雕藝人和民間大師,不斷學習與研究葉雕的表達方式與制作手法。他耗費數年,創作了一大批富有哲思的優秀作品。
早在2017年,丁力的葉畫作品《清明上河圖》就已小有名氣,為什么還要創作難度更大的《千里江山圖》呢?
這源于他心中的“文化復興夢”:“早在900年前的宋代,藝術就達到了歷史高峰,為世人景仰,也非常值得我們這些后代藝術愛好者去傳承、弘揚。我想用自己擅長的葉雕藝術視角、表現形式來表達,讓更多的人了解、熱愛中國傳統文化,知道中國藝術。”
定下目標后,丁力從2019年開始起稿。
首先,“選材”就絕非易事,不是隨便在地上撿起一片樹葉,就可以創作的。丁力介紹,能成為創作載體的葉片并非唾手可得。采集葉片是一個非常困難的過程,要穿山越嶺進入大山深處尋找大樹,還需要找到菩提樹、梧桐樹、白玉蘭樹等。
創作用的葉片,要具備幾個條件:生長周期滿五個月以上,黃而不脆,未被蟲叮咬。用“米尺”以葉片中間的葉桿為中心,測量葉片兩邊直徑尺寸,要適合作畫才最佳。經過這樣層層篩選的葉片,才可能被選為創作載體。
在創作的過程中,他先觀察《千里江山圖》,在紙上反復繪圖,確定構思、想法;而后在宣紙上勾畫葉子的輪廓,再在葉面范圍內進行再創作,以此掌握全部手感,形成肌肉記憶。最后在此基礎上,再用真正的樹葉進行構圖、刺染。
值得一提的是,丁力與自己的科研團隊耗時11年,將葉片防腐保護技術從第一代提升至第五代,已做到只要不是人為損壞,經過防腐處理的葉片創作出來的葉畫藝術作品,可世世代代傳承。
在傳承與創新相融合的實踐中,丁力也步入了葉畫創作的豐產期,不少葉畫作品參加各類展覽,好評紛至沓來,但他沒有沾沾自喜。
在作品展出后,有無數收藏家聞風而動,想收藏葉畫《千里江山圖》。但他表示,如果沒有遇到特別珍惜它想好好收藏它的人出現,他希望能把這套作品無償捐贈給故宮博物院收藏。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古老學堂變文化書屋
下一篇:
赤壁中伙鋪鎮濃濃書香潤童心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吳文謹、通訊員王遠遠報道:17日上午,市委黨校舉行2019年下半年主體班開學典禮暨“不忘初心、牢...
6月13日是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下稱遺產日),今年遺產日非遺活動的主題是“非遺傳承健康生活”。在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
劉源望(武漢)有一種傳承總是托舉著嫩尖尖累了的,都藏在袖子里在不經意時,落下還有一種傳承總是以一種集體謝幕的方式先把紛...
出隊旗、敬隊禮,齊唱隊歌,為烈士獻花,向烈士默哀并三鞠躬,為烈士獻詞……莊嚴肅穆,每一個環節都飽含著少先隊員對何功偉...
21日,政協第二聯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在討論政府工作報告時,皮定宇委員對咸寧中醫藥事業發展提出了六點建議:第一,...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譚昌強、通訊員王遠遠報道:1日,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徐小兵,為參加全市組織人事履職能力提升專...
搭上電商,非遺飛入百姓家——首屆“非遺購物節”述評(上)光明日報記者張玉玲“非遺直播”,叫好又叫“座”。“非遺購物節”...
穿漢服、逛國風集市等也引領了一波端午新風尚。微博投票:琴棋書畫、京劇、武術、舞蹈等國粹藝術580票漢服、團扇、國風美妝、...
”在拉薩市堆龍德慶區青少年活動中心舞蹈教室,伴隨著優美的藏戲唱腔,西藏自治區藏劇團藏戲演員達娃曲珍正向孩子們講解藏戲...
清明節來臨之際,赤壁市實驗小學在羊樓洞142烈士陵園開展“祭英烈、學黨史、跟黨走,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新時代好少年”革命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