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丁婉瑩
| ||
|
??
文物是歷史的結晶,是尋跡人類文明源頭的文化線索。咸寧上承周楚文化,下接吳越文化,文化遺存豐富,境內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7處。如何讓更多的年輕人了解咸寧歷史、傳承中華文脈?如何讓咸寧的這些文化遺存真正“走出去”為更多的人所認知,咸寧市博物館為此努力嘗試,而文物繪本《漫說咸博》的出版便是其有力的印證。
亮相文博會圈了一波粉
11月26-28日,首屆中國(武漢)文化旅游博覽會在漢舉行,咸寧以“華中康養地中國桂花城”的姿態出鏡。溫泉、桂花等咸寧文化元素集體“亮相”展會,青磚茶、紫蘇醬等美味以及各類文創產品吸引了一眾參展者駐足品味流連。
在眾多的展品中,文物繪本《漫畫咸博》很快憑借精美的裝幀、豐富有趣的內容受到了參展者的喜愛。
“咸寧文化底蘊深厚,從這本書里便能略知一二?!薄霸瓌摰臅炓彩志?感受到了咸寧市博物館滿滿的心意。”“文物變得這么可愛,小朋友一翻開書就舍不得放下了。”來往的參展者被“圈了粉”,興奮地和它“合影”,還紛紛咨詢購買渠道。
據咸寧市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目前該書已經在咸寧市圖書館以及咸寧市區的各個香城書房上架,且計劃捐贈部分至湖北省圖書館,將作為公益性圖書供市民閱覽。此外,在咸寧市博物館一樓大廳內,還專門為市民們開辟了一塊“閱覽角”,這本書也被陳列在書架上供來訪者翻閱。
“《漫說咸博》一書以活潑的文風介紹‘咸博’,同時又跳出‘咸博’,進而擴大了本書的涵量。集知識性,趣味性,科學性,可讀性于一體,不失為一部老少咸宜的科普讀物。”原咸寧市委黨校教授、副校長艾國松在閱讀后評價道。
半路學手繪成就一本書
《漫說咸博》屬于科普讀物,目標群體主要為兒童和青少年,繪本由三個部分的內容構成,分別以“石光”“銅趣”“瓷語”為題,介紹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咸寧市博物館館藏文物,講述了關于它們的故事和由此引申的文化。
為增強趣味性,還穿插設計有“咸博小課堂”“漲點兒知識”等互動性強的小欄目。
軟萌的大熊貓、神秘的銅鏡、霸氣的弓弩……這些或呆萌、或精細、或粗獷的手繪形象均出自一人之手——魏楊。他既是本書的創作者也是咸寧市博物館的一份子。
2015年,魏楊進入市博物館工作。在此之前,他并沒有專業學習過文物考古類的相關知識,是真正意義上的“小白”。
怎樣才能更好地融入博物館這個大家庭,更好地勝任館內工作?他一直在思考、學習和探索。
他發現,想要拉近文物與人的距離,就必須展現文物“活潑可愛”的一面,讓文物變得有溫度。于是工作之余他自掏腰包購買了平板電腦,自學手繪相關課程,創作手繪文物形象。并通過參考相關文獻資料、翻閱權威人士所著書籍、收聽觀看《國家寶藏》《國寶檔案》等文化類節目來進補專業知識。
在創作第二章第九話“銅鏡”時,為了更詳盡地解讀一面東漢時期名為“規矩八禽鏡”的銅鏡,他反復研看與銅鏡紋飾和漢字有關的文史資料,查看東漢時期歷史,最終將鏡面上方的古銘文編譯出來呈現給讀者,力求保證所傳遞內容的科學性和專業性。
經過近一年的努力,這本164頁的手繪文物故事《漫說咸博》最終順利出版。
文創頻出新萌化一座城
其實,《漫說咸博》已經不是咸寧市博物館在文創上的初次嘗試了。
早在兩年前,咸寧市博物館就已經陸續在其公眾號上推出“漫說咸博”文物手繪作品?!兑咔橹械南滩┲驹刚摺贰秶鴮氈v國寶》《文博擺攤圖鑒》《八佰前傳》等一系列線上原創條漫,以時下最流行最為年輕群體喜聞樂見的形式介紹咸寧的“國寶”。
其自主設計推出的“咸博萌寶”官方微信表情包也大受歡迎。
讓更多的年輕人了解屬于自己的文化,是文化得以永續傳承的前提。
“今天我帶孩子們去博物館,將來他們長大后又會帶他們的孩子去各地的博物館,文化和傳統才能夠很好地傳遞下去。”《漫說咸博》在致讀者的話中寫道。
博物館這幾個字,容易給人留下厚重刻板的印象。為了轉變這種固有的思維,消弭博物館與市民之間的距離感,也為了讓更多人知悉歷史,多元了解源遠流長的文化,咸寧市博物館一直在尋找創新的途徑。
“創作《漫說咸博》繪本的初衷其實很簡單,就是想讓更多的人愿意和‘咸博’‘交朋友’?!边@本書里集中介紹的文物只是“冰山一角”,魏楊說,在工作期間,他發現其實考古的過程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咸寧的民俗、古橋、古民居等都散發著非凡的魅力,未來他還希望將更多有關博物館的知識、有關咸寧的文化,通過文物繪本這樣容易被青少年被市民接受的形式記錄傳播開來。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咸寧市作協舉辦文學創作培訓
下一篇:
咸安桂花鎮傳統戲曲下鄉村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記者朱亞平報道:近日,咸寧市博物館7名館員參加了由中國文物報社主辦、文博圈承辦的2020年博物館線上培訓班...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記者朱亞平報道:近日, ,該館已恢復開放,居民入館須提前預約。參觀時,觀眾可使用手機掃碼“咸寧市博物館”...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記者王恬報道:9日,記者在市博物館微信公眾號上看到,該館推出了“漫說咸博”專欄,第一期《國寶說國寶》正...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記者陳希子報道:“我想繼續參加類似的活動,了解更多的傳統文化知識,并以自己的力量宣傳家鄉?!苯?,咸寧...
本次活動讓市民在家門口就能感受濃郁的咸寧地域文化,拉近了市博物館與廣大居民的距離,提升了群眾熱愛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責...
搭建博物館與市民溝通與互動的平臺,加深市民對博物館的了解與認同,激發群眾對咸寧歷史文化產生興趣,鼓勵吸引他們走進博物...
,由文物局主辦的“文物及博物館相關文化創意展區”將在服貿會開幕當天于奧運景觀大道8號和2號展篷精彩亮相。包括首都博物館、...
12月22日,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發布公告,我市柃蜜小鎮·白崖山景區獲評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浪口溫泉度假區規劃范圍沿雋...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陳希子?博物館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殿堂,是連接過去、現在、未來的橋梁,在促進世界文明交流互鑒...
咸寧網訊(香城都市報記者杜培清實習生陳斯昊通訊員彭禹希潘靈)1月25日, “《牛轉乾坤》——辛丑(牛年)新春生肖文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