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希子 通訊員 海岸 王成高
|
他是一名退伍老兵,為搜集文物跑遍大江南北;他為人節儉,卻花費資金收藏紅色文物幾萬件,他創建的紅色文化博物館從2018年至今都是無償免費展出。他說:“我不僅要當好紅色文物的守護者,更要做好紅色基因和紅色文化的傳承者。”他,就是咸寧民間紅色文物收藏家趙錫兵。
1 不遺余力收藏紅色文物
14日,記者慕名來到位于咸安大道的文創空間,這里有座咸寧市紅色文化博物館。記者進入館里,只見一排排紅色文物有序擺放,參觀者絡繹不絕,趙錫兵正在小心翼翼地擦拭整理文物。
“光是玻璃展柜里的雜志、報紙,就約一萬多冊……”展架前,趙錫兵興致勃勃向參觀者深情講述著一件件展品背后的故事。玻璃展架里,胸章、雜志、報紙、畫冊等紅色文物吸引著眾人的目光,各種老物件琳瑯滿目。
1980年,懷揣好男兒志在四方的青春夢想,趙錫兵應征入伍成了一名光榮的鐵道兵,軍營生涯練就了他堅忍不拔的品格。
1984年趙錫兵退伍回到家鄉咸寧,一直從事華新水泥和海油水泥湖南片區總代理工作,后來成為京珠高速和武廣高鐵水泥供應商,2013年成立了湖北新創材料有限公司和咸寧市京奧商貿有限公司,漸漸生意做得風生水起。
致富后的趙錫兵仍堅守初心,對紅色文物收藏情有獨鐘。只要聽說有紅色文物,趙錫兵就特別有精神勁。有一次,趙錫兵通過友人得知,某位老人家中有些“舊物”,苦于沒有地方接手保存。
“那天其實交通特別不方便,但我沒有想那么多,帶上行李就出門了。”等趙錫兵幾經周折找到目的地,衣服已被汗水浸濕。“我本來東西不是特別想轉手的,看得出您是真的有誠意,不是為了賺錢,我就象征性收你點錢算了。”老人家很是感動,把一批紅色舊物低價轉手給他。
特別是趙錫兵收藏的景德鎮瓷器——十大元帥塑像(當初全國只制作了四套,包括國家博物館、長沙博物館收藏的兩套,現在都已經部分流失)已經成為中國唯一的珍品,被國家博物館副研究員、中央電視臺鑒寶欄目特邀專家、北大教授馬秀銀鑒定為絕世真品。趙錫兵紅色收藏規模之大、藏寶之豐富,堪稱湖北省乃至中南地區個人紅色藏品第一人。
2 不計回報打造紅色驛站
2018年11月,香城文創空間建成運營。在財政補貼的基礎上,香城文創空間負責人程科投資上百萬元為所有入孵企業配好家具和辦公設備,人才服務廳、項目路演廳、創客咖啡廳、項目展示廳、健身活動廳……各項設施一應俱全。
“文創空間有場地,我有紅色文物,一拍即合。”2018年,趙錫兵斥巨資將自己幾十年的部分紅色收藏品集中在咸安區三億茶都文創空間,并聯合文創空間專門開辟了一個紅色文化博物館,致力于把這個收藏館打造成咸寧市紅色教育基地和湖北紅色驛站。趙錫兵打心里高興,隨著黨和政府越來越重視紅色文化,他收藏的紅色文物派得上用場了!
2019年的八一建軍節,對趙錫兵而言,是極其難忘的日子。這天,咸寧市三億茶都迎來了一批特殊客人——一群咸寧籍老兵。他們相約這里,用自己獨特的方式慶祝建軍92周年。
趙錫兵是這次老兵聯歡的發起人。2019年年初,趙錫兵就四處奔波,為了趕在8月1日建軍節這天紅色文化博物館能如期開館,他特地邀請了咸寧籍不同時期的老兵來到場館,一來觀摩紅色展覽,二來重溫軍旅生活、不忘初心。
聯歡會在咸寧市文創空間紅色文化博物館舉行,氣氛輕松又愉快。老兵們紛紛表示,將以戰友趙錫兵為榜樣,在各自崗位上建功立業。
“學史明理,我們希望通過展出趙錫兵收藏的革命文物,讓人們學習歷史、緬懷先烈。”咸安區委宣傳部相關工作人員介紹說,截止目前,咸寧市紅色文化博物館已接待游客百余次,已成為城區干群、青少年學生開展紅色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
“說實話,組建博物館、組織活動真的蠻耗時間精力,但我一點都不覺得麻煩,像這樣有意義的事,多多益善!”趙錫兵心中割舍不斷的老兵情懷,是他最珍貴的精神動力。
3 不辭辛勞宣傳紅色文化
趙錫兵的家位于咸安城區一小區,除去廚房、衛生間與臥室用來日常起居,空余的場地基本都成了儲藏文物的“倉庫”。為了照顧好這些“寶貝”,趙錫兵將用于儲藏文物的房間都仔細整理好,細心打掃通風。
“這些年基本心思都在搜集文物,對家人感到很愧疚。”說到此,趙錫兵有些不好意思。
家人曾埋怨他,把錢買了一大堆“老古董”,占地方不說,還要花時間整理保養。后來,家人漸漸了解了紅色文物收藏的意義,也為趙錫兵的執著而感動,一起支持他的收藏事業。
趙錫兵一件衣服可以穿很多年,但對收藏紅色文物,卻舍得花錢。“人家掙錢都是為了吃穿享受,老趙不一樣,自己省下錢來搜集保存紅色文物,是個有情懷的人!”時間久了,左鄰右舍漸漸也熟悉了趙錫兵公益收藏紅色文物的事跡,對他很是欽佩。
曾經有位香港富商想出高價收購趙錫兵的十大元帥塑像收藏品,但他不為所動。“對方出的價格,不夸張的說,只要我點頭,這輩子都不用奮斗了。但我不為所動,紅色文物無價,再好的價錢我也不能賣。”趙錫兵淡定地說。
“我喜歡歷史,喜歡閱讀,博物館里的每件文物,我都能給你講解。”收藏的過程對于趙錫兵,也是一個學習歷史和思想升華的過程。每搜集到一件文物,他都要向主人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甚至去圖書館或買書籍查閱相關資料,這使他積累了豐富知識,在博物館給參觀者講解時總能娓娓道來。
看著自己收藏的文物逐步走進公眾視野,趙錫兵覺得自己所有的付出都值得。尤其是青少年們圍著他提問,了解文物的來源和相關歷史,讓他覺得很有成就感。
談及未來博物館的發展和規劃,趙錫兵還有一個心愿:“紅色文化博物館得到了宣傳、文旅等部門的大力支持,我想再多讀一些黨史方面的書,爭取把博物館建設成大型綜合文化館,讓紅色文物更好地發揮教育人、鼓舞人、激勵人的作用。”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嘉魚退役軍人觀看愛國影片
下一篇:
溫泉街道辦事處組織參觀黨史展
《我們的父輩血肉豐滿》用細節書寫革命者豐富的內心世界李釗魯迅文學獎獲得者賀捷生是賀龍元帥的女兒,繼《父親的雪山母親的...
咸寧網訊?通訊員孟晚霞報道:6月1日,張貼著“傳承紅色基因,踐行初心使命”, “倡導全民閱讀,助力鄉村振興”的咸安區圖書...
該教育基地利用金紫山鄂南革命根據地的紅色歷史,依托中共蒲圻縣委、縣蘇維埃政府、紅軍醫院等革命舊址而建,將方圓25公里范...
幕阜山片區基礎薄弱,發展滯后,是推進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堅中之堅。建議由市委宣傳部等部門牽頭,對全市黨史、革命史以及...
在大別山腹地河南省信陽市新縣,有一個特殊的黨支部, 12名成員“專職”研究、弘揚紅色文化。
4月1日,市紀委監委與通城縣紀委監委聯合開展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傳承紅色文化,向革命先烈致敬”為主題的支部主題黨日...
咸寧網訊特約記者胡劍芳、通訊員胡光報道:近日,咸寧市第五小學的師生們依次參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咸安區紅色主題教育展...
此次活動,旨在讓楹聯詩詞走進校園、走進課堂,讓學生傳承中國文化,弘揚革命傳統和紅色基因,做中華文化的傳播者及傳承人。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記者丁偉報道:25日,咸寧市黨史人物系列明信片(第一組)首發式在老年大學舉行。據悉,咸寧市黨史人物系列...
從黨史汲取營養用青春報國為民——四川大學著力推動紅色文化在青年學子心中扎根光明日報記者周洪雙李曉東光明日報通訊員陳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