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希子 通訊員 張丹 |
|
今年53歲的詹文峰系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從2001年開始自學攝影至今,他始終以咸寧本土為題材,帶著溫度記錄鄂南大地的人和事。2021年3月,詹文峰獲評第六屆湖北省優秀文藝志愿者。
用鏡頭記錄原生態
一件防水衣,一雙手套,一艘小船……彎腰,抬手,動作麻利,技術嫻熟,蓮藕接二連三裝在框子里,寒風中,挖藕人小心翼翼地將蓮藕捧在手上,就像捧著一件來之不易的戰利品。
這便是詹文峰的攝影作品《不畏寒的反季候鳥——挖藕人》紀實記錄的一組鏡頭。如此深刻動人的一組人文紀實,拍紀實片須要有這種親自休會的精力。關注嘉魚挖藕人,源自他對咸寧故土深深的眷念。水鄉咸寧有縱橫交錯的水網,串起許多常年不涸的湖泊。《詩經·小雅》里有一詩篇《南有嘉魚》:“南有嘉魚,烝然罩罩……南有嘉魚,烝然汕汕。”地處長江南岸的鄂南嘉魚縣,就是因此而得名。
嘉魚縣內有上百個大小湖泊,水多的地方,湖塘、河灣、港汊自然就多,所以嘉魚最豐盛的出產,除了魚蝦河蟹,尤多蓮藕與菱角。
為了捕捉到挖藕人辛苦的瞬間,讓拍攝效果盡善盡美,詹文峰和挖藕師傅們待在一起,調整了多個場景和鏡頭,沒想到才站了10多分鐘,手就凍僵了,腿也有點麻。但看到最后的攝影效果,詹文峰覺得一切辛苦都煙消云散。
說起詹文峰,其作品多次被新華網、人民網、中國攝影家協會網、中國日報、新浪網、《上海攝影》、《湖北畫報》、《湖北日報》、《中國電力報》、《國家電網報》等多家媒體先后刊載并有專版介紹。被評為咸寧市首屆重點文藝人才。
53歲的詹文峰,生活工作在咸寧30余年,就職于市供電公司的他,最大愛好就是攝影,數十年來從未改變。每逢周末或節假日,他就背著心愛的相機出發了,讓鄂南大地的人文風情走進自己的鏡頭。
攝影師遇上提琴戲
“2009年11月28日,天很冷,下著大雪。我和妻子回家看岳父母,晚上10點多開車回溫泉。路過白霓時,老遠就看到有人在唱戲。”被雪夜里的燈火輝煌吸引,詹文峰停下車子,搖下車窗,歡快的曲子就飄進了車里,他精神一震,原來這就是提琴戲。
被這種原生態戲曲展現的魅力吸引,更為唱戲人的敬業執著折服,下雪的深夜里,詹文峰和戲班的演員聊了起來,他發現自己有用照相機定格那一幅幅畫面的沖動。這個戲班正是詹文峰《鄉音——湖北崇陽民間提琴戲班影像》的主角:白霓鎮灣頭戲班。詹文峰和他們約定,只要是周末有演出,就給他打電話,他要來看戲并拍照。
四天后,詹文峰接到電話,周六在港口有一場戲。還是大雪天,一大早出發,詹文峰花了近兩個小時,終于找到那個小山村。
他到時,戲還沒開演,但戲臺前已經坐滿了村民,這是為慶祝龐家祠堂修繕完畢請的戲。這是他第一次近距離全程直面提琴戲,拍了整整一天,對提琴戲有了更深的認識。
歷經5年時間,詹文峰因熱愛與執著,記錄和拍攝了提琴戲的點點滴滴并編輯成《鄉音——湖北崇陽民間提琴戲班影像》一書,帶給人們視覺與文化盛宴。
書籍的出版引起關注。法國著名攝影師盧卡斯·席夫雷評價道:詹文峰的《鄉村提琴戲》專題,我認為已經拍得非常好了,并已經夠完整了,建議去參加國際型比賽。
書籍的135張照片,是從15000張照片里遴選出來的。冬去春來,夏走秋至,五年里,田間地頭,村村落落,詹文峰一直走在拍攝提琴戲的路上。3萬文字,是從與演員、村民的一次次對話、聊天中,從自己的思考中而來。他拍了五年,也思考了五年,這些思考反映在字里行間,體現出他的人文關懷。
癡心不改堅守夢想
5月9日,咸寧一片晴好天氣,溫暖的陽光灑遍大地。詹文峰背起他心愛的攝影器材,繼續穿梭在大街小巷捕捉動人的鏡頭。
一幅好的攝影作品,背后的艱辛只有攝影工作者自己知道。為了獲取一張好的畫面,除了拍攝技巧,更需要敏銳的觀察力和耐心的等待,有時為了拍一個鏡頭,需要“蹲點”幾個小時,甚至幾天。而詹文峰樂此不疲。
“將一切美好的事物定格下來, 是很有意義的。”沒有接觸攝影之前,詹文峰對所見所聞除了腦海中的記憶,并沒有過多的記錄。那時候的他在想,如果有一個東西可以記錄下自己身邊的一切。后來他終于找到了,那就是攝影。
對詹文峰而言,攝影并不是出門閑逛拍拍照片那么簡單,更是一種心情,一種無法言喻的心靈滿足。“好的攝影作品一定是能引起觀眾的共鳴。” 對于攝影,詹文峰也有自己的理解。拍攝時,他會努力做到精益求精,首選要將自己想表達的東西嚴謹地呈現出來,讓自己滿意;再就是讓讀者感同身受。讓大家去感受作者的風格和思想,這樣才能傳遞攝影藝術的精神。
人們常說,生活并不缺乏美,缺乏的是發現美的眼光。稀松平常的場景,別人或許覺得可拍可不拍,但詹文峰總能在平常中捕捉到他想要的內容;比如拍攝活動中,他總能敏銳地找到最好的拍攝方位,待別人跟上去時,他已完成拍攝轉到了另一角度。詹文峰的作品,總能讓人在畫面中發現比美更耐人尋味的東西。
盡管已經出版了攝影作品集,詹文峰卻認為,他的工作還沒有做完,他還將繼續關注身邊值得記錄的人和事。正如《鄉音》最后一個畫面:一輛嶄新的提琴戲劇團演出車,行進在鄉間崎嶇的小路上, 田野里一只白鵝正引項高歌……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嘉魚開展紅色采風活動
下一篇:
這個村有”詩意”
咸寧網訊記者陳希子、通訊員吳丹報道:秋雨綿綿,涼風陣陣。”該縣提琴協會副會長饒浩良對崇陽提琴戲做了專業而又全面的介紹,...
光明日報記者王勝昔袁于飛丁艷光明網記者董大正在一些人的印象里,河南農村很“土”,大多是“泥腿子”。鄉村圖書銷全國在河...
題:放下鋤頭,卻撥動命運的琴弦新華社記者史林靜、汪亞“手指不要抓弓太緊”“用小臂輕輕帶動手腕”……周末,河南駐馬店市確...
9月14日,全市領導干部廉政黨課暨警示教育大會上,由崇陽縣提琴戲劇團演出的提琴戲《一錢誅吏》,給全體與會人員上了一堂別開...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記者陳希子報道:近日,市群眾藝術館演出室內,一臺熱鬧好看的通城花鼓戲吸引了不少觀眾前來觀看。相關負...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記者陳希子報道:近日,市群眾藝術館演出室內,一臺熱鬧好看的通城花鼓戲吸引了不少觀眾前來觀看。相關負...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記者朱亞平報道:近日, ,該館將在7月18日、19日兩天的下午3時,在咸寧市文化中心群藝館四樓香城戲臺,舉辦黃...
咸寧網訊9月26日,崇陽縣紀委監委聯合縣文化和旅游局組織完成廉政提琴戲《一錢誅吏》在咸寧市的巡演活動,先后在全市6個縣區...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陳希子連日高溫天氣,博物院、群藝館等不少文化場所成為許多市民和游客納涼消暑的好去處。現場相關負責人...
咸寧網訊見習記者聶瑩穎報道:近日,由市委宣傳部、市教育局、市文旅局聯合主辦的2020年“戲曲進校園”線上展演活動正式開啟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