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油茶產業成為亦農、亦工、亦游的跨界產業?通城應如何借油茶這張名片嫁接文化旅游產業?深度融合的油茶產業怎樣助力綠色崛起?
12月上旬,在通城黃袍山國家油茶產業示范園舉行的“黃袍山油茶生態旅游”推介會上,一個個問號引起了來自湖南岳陽和武漢、咸寧等地30多家旅行社負責人的濃厚興趣。
油茶成生態名片
“三溪九港十八洞,五山二水七龍珠”。通城生態旅游資源十分豐富,這些景區景點有一個共同點:被遍布全縣的20多萬畝油茶環抱,游客到通城觀光旅游,處處可以感受到油茶的芳香。
步入風光秀麗的黃袍山國家油茶產業示范園,山環水抱的花園式布局生機勃勃。油茶博物館造型新穎,展示著榨油工藝從傳統到現代的演進歷史;良種繁育苗區和榨油體驗區吸引眼球,匯集全國近百個油茶品種的品系園內,“花果并存抱子懷胎”的景象令人稱奇……
“做一個工廠,還是打造一個具有通城風韻的生態體系?毫無疑問,我們選擇后者。”黃袍山公司董事長晏綠金說。
自2007年以來,該公司緊緊依托我市三大“百億產業”發展戰略,爭取通城縣委、縣政府支持,出臺了全縣《油茶產業發展十年規劃》,規劃每年新發展3萬畝、改造1萬畝油茶基地。目前,全縣油茶種植面積達到20余萬畝,覆蓋68個行政村272個油茶基地。數以萬計的通城農民從中獲益,也讓數以萬計的游客陶醉其中。
生態游前景可期
加快綠色崛起,要強化農業與旅游、文化的深度融合。黃袍山公司特意舉辦“黃袍山油茶生態旅游”推介會,介紹了產業園“一環四區”的布局規劃,即環山步道、入口服務區、科普體驗區、觀光休閑區和預留發展區。
參會人員普遍認為,國內領先的油茶籽脫殼冷榨技術、油茶產業示范園公園式的工廠……這些為“油茶生態文化游”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近兩年,油茶產業園吸引了大批考察團和同行前來學習考察,一大批文藝愛好者前來采風。僅今年,產業園共接待全國各地觀光考察團共600多批近10萬人次,帶動銷售3200萬元。
以點帶面,串聯成片。黃袍山還推出了油茶生態“一日游”和“兩日游”線路,兩條路線均以城墻山萬畝油茶示范基地和油茶產業園為起終點,將羅榮恒紀念館、南嶺萬畝有機油茶基地、鳳凰池、天岳關等景點相串聯。
據悉,產業園在規劃之初就突出生態旅游的定位,按照油茶博物館、油茶樹品系園、油茶花觀賞區、榨油體驗區建設,今年還籌劃引進資金建設高爾夫體驗區。
目前,產業園正在申報國家5A級工業旅游景區、4A級旅游景區和五星級工農業旅游景區。
嫁接文化旅游業
打開山門天地寬,唱響品牌旅游興。市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說,通城地處湘鄂贛邊貿重地,具有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歷史文化底蘊,關鍵在于集中精力打響“油茶”的旅游品牌。
在推介會上,黃袍山公司與各旅行社就合作的模式進行洽談,并就如何提高通城油茶旅游的體驗度進行深入討論,業內專家們紛紛傳經送寶,給出建議。
“應在加強游客體驗上多做文章。”岳陽市縱橫國際旅行社負責人劉小君說。咸寧鴻雁旅行社總經理洪燕表示,應更多注入“生態、健康”理念。
湖北捷行旅行社總經理艾要文建議,應該突出“油茶”品牌和生態效益,加入麥市干子、兩頭烏豬肉等更多的通城元素,讓游客領略“通城味道”。
對于線路設計,大家紛紛表示,應加強同本市周邊地區、湖南岳陽和江西九江等地的協作,將通城油茶生態旅游納入到武漢、咸寧等大中城市的旅游線路中,以實現抱團發展。
縣旅游部門預測,三年內,游客可望達到100萬人,創造效益11億元。油茶生態游將成為黃袍山的又一支柱產業,成為通城綠色崛起的生力軍。(通訊員 盧華 羅杰 皮江星)
編輯: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嘉魚縣推出《嘉魚風物》 展文化魅力打造新名片
下一篇:
通山大路鄉實施“村村通” 推進廉政文化進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