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聽觀察】
作者:周蓉(中國電視藝術交流協會影視藝術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
《家里家外》以良好的市場表現成為2025年微短劇領域的佳作:上線3天播放量突破10億,半個月全網話題量超40億。這一爆款的誕生,不僅打破了微短劇行業長期以來的制作運營定式,更標志著內容創作思維的根本轉變——從依賴“強刺激”的感官轟炸轉向追求“強共鳴”的情感連接。當下部分內容生產陷入了投流、算法的數據邏輯中,影響了內容的質量。而《家里家外》的成功證明:真實的生活敘事、真摯的情感表達、真誠的藝術創作,具有穿透算法壁壘、直抵觀眾心靈的力量。
《家里家外》開辟了微短劇現實題材創作的新賽道。該劇將鏡頭對準普通人,將巴蜀地域文化、倫理情感敘事與改革開放時代記憶相融合,講述20世紀80年代一個重組家庭在時代浪潮中攜手奮斗的溫馨故事。爽點高頻化是現在微短劇的普遍特征,它迎合了一些觀眾對情感滿足和情緒疏解的需求。但這些廉價的爽點難以支撐起劇集的社會價值,也無法給觀眾提供持久的精神滋養和深度的審美體驗。《家里家外》中,女主角蔡曉艷敢愛敢恨,不內耗,是遠近聞名的“歪婆娘”;男主角陳海清有責任,有擔當,是家務全包、工資卡上交的“耙耳朵”。這對性格迥異的重組夫妻,給予雙方的孩子充分關愛,他們共同構筑起溫暖的小家。創作者將鏡頭埋進情感褶皺里,捕捉生活本身的戲劇張力,通過真實細膩的觀察和幽默溫情的敘事,表現溫馨自然的情感互動以及重組家庭建立信任的過程,引發觀眾的情感共振。
一段時間以來,微短劇行業陷入用戶認知的誤區:從業者基于刻板印象,將核心受眾簡單定位為“下沉市場”,在內容生產上套用一些網絡文學的套路化模式。這種先天不足的創作邏輯導致一個吊詭現象——觀眾沉溺于碎片化敘事帶來的即時快感,卻因內容質量低下、格調低俗而產生觀劇羞恥心理,甚至對自身的審美趣味產生懷疑?!都依锛彝狻返某霈F打破了這一行業困局。在受眾認知上,顛覆了“微短劇是下沉市場專屬”的行業偏見。在觀看倫理上,它讓觀眾擺脫了“看微短劇就是低級趣味”的心理負擔,實現了從“偷偷追劇”到“主動分享”的轉變。
中國微短劇行業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節點。雖然《家里家外》的熱播為行業注入了新活力,但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僅靠個別優質作品的突破遠不足以改變行業整體生態。當前,微短劇行業仍面臨諸多深層次問題:從內容層面看,同質化、低俗化、爽點廉價化等問題依然突出;從商業模式看,單一投流機制和“流量黑箱”制約著行業健康發展;從制作端看,小投入快回報的投機心態導致“劣幣驅逐良幣”現象頻發。即便是《家里家外》也不可避免地存在模式化小品和段子式表達的局限。
2024年中國微短劇市場規模已突破500億元,行業正迎來從量變到質變的轉折。要實現真正的轉型升級,必須從根本上改變發展邏輯:一方面要突破單一投流模式的桎梏,通過深度挖掘內容價值來拓展用戶群體,提升優質用戶占比;另一方面要建立良性的商業生態,探索非流量的變現路徑?!都依锛彝狻返某晒涷灡砻?,只有堅持內容創新、價值升維和受眾重構,才能推動微短劇從“流量販售”邁向“精耕時代”。
值得欣慰的是,在政策引導下,越來越多的從業者開始主動擁抱變化。他們扎根行業沃土,摒棄低俗內容,積極探索高質量發展路徑。當然,這場轉型并非一蹴而就,那些仍在批量生產“爽感代糖”的創作者需要明白:真正能打動觀眾的,從來不是算法推薦的瀑布流,而是那些能照進觀眾精神原鄉的微光——那里有生活的煙火氣,有時光的韻律感,更有跨越時空的人性共鳴。直面問題、勇于創新,中國微短劇終將實現質的飛躍。
《光明日報》(2025年04月16日 15版)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陳明昊:做演員,得和角色過日子
下一篇:
清明檔穩中求進 “五一”檔蓄勢待發
本月起,中國廣告協會發布的《網絡直播營銷行為規范》正式實施,由于電商直播的日益火爆,此規范一經發布便受到了廣泛關注?!?..
《一個村莊的奮斗:1965-2020》董筱丹著?內容簡介:溫鐵軍工作室繼《八次危機》《去依附》后的全新力作,書中記錄不斷變遷的鄉...
○王恬余華,在我的印象里是一位“冷酷”的作家。余華用他那冰冷筆調,不動聲色的讓我們目睹了故事中的人物一個又一個地死去...
為督促網絡直播平臺落實主體責任,強化網絡主播行為管理,推動網絡直播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下一步,湖北省互聯網違法與不良信息舉報中心將深入踐行網上群眾路線,進一步將網絡舉報工作做深做實,引導網民面對網絡暴力...
同時,歡迎廣大網民積極參與監督舉報,共同營造清朗網絡空間。
國家網信辦對手機瀏覽器亂象進行專項整治再見了,關不完的廣告彈窗近年來,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手機瀏覽器逐漸成為廣...
中央網信辦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將按照工作計劃安排,有力有序推進2024年“清朗”系列專項行動,確保整治工作取得扎實成效,...
督促網站平臺依法依約關閉和長期禁言處置“超能攝影陽陽”“攝影劉大錘”“老板王大發”“娛樂冇飯”“追星少女卓小宴”“貼...
針對這類情況,很多患者的第一反應是吃“消炎藥”,但患者往往分不清消炎藥和抗生素類藥物的區別就自行服用,造成健康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