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彥
丁真、柯淳,他們的人生軌跡本不會相交,如果沒有流量。
丁真珍珠,2020年11月,一段幾秒鐘的視頻把來自四川甘孜理塘的藏族少年送入公眾視野。不到一個月,他以“甜野男孩”的形象從牧民搖身頂流,還被家鄉邀請當旅游大使,一時風光無限。
如果說丁真的一朝天下聞是互聯網時代流量裂變的個體代表,那么柯淳被更多人認知,乘上的是數字文娛產品迭代的風口。2024年,中國電影市場票房收入425億元的同時,微短劇在當年的行業產值突破了500億元。柯淳作為“短劇一哥”,手握20億播放量的作品,那可能是許多演員整個演藝生涯無法企及的數據。
現在,兩位不同意義上的“頂流”出現在了同一檔節目——由優酷和浙江衛視聯合出品的《無限超越班》無負成長季。這檔定位青年演員演技研習的綜藝里,當然也有以往同類型節目常見的分類,如初入行的、成名已久的、自帶流量的、等待被看見的、科班出身或是跨界而來的,不一而足。但素人、風口領域新貴以及一些新聞當事人的到來,還是激發了大眾的好奇心。
在橫店,記者見到了被流量重塑人生的他們。熱搜過后,他們想要做個好演員的愿望能達成嗎?剝離了標簽,綜藝能成為好演員的真路徑嗎?
起點
“聲臺形表……還是表演吧。”沉吟許久,丁真選出了他自認為目前相對不處于劣勢的演藝技能。
比起當年騎馬放牧的視頻里帶著未經雕琢的野性純真,記者眼前的丁真,童真依然。他坦承上節目前沒接受過系統訓練,對導師和藝員也幾乎零認知,分享自己喜愛的影視作品是童年記憶里的《西游記》和各類動畫片。但他不再是真正的“素人”。他會有模有樣地在采訪開啟和結束時給自己打板;會在被問及網絡批評與熱度一同來襲時,故作老成地吐露一句,“誰都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開心就好”。看起來,他手里已經握有一本“演員入行指南”,但距離領悟、做到,尚需時日。
“演員是誰都能來分一杯羹的職業嗎?”幾年前,章子怡在演技綜藝里的“靈魂拷問”至今在行業振聾發聵。做演員,究竟存在門檻嗎?《無限超越班》本季總導演范家駒也是當年名場面的見證者。他坦言,如今演員職業的多元起點,源于行業生態的多樣性。他將演技類綜藝的發展大致分為幾個階段:第一階段尋找“寶藏演員”,探討何為“好的表演”;第二階段伴隨著行業資源向一批流量明星流動,大家希望在流量與內容間找尋平衡之道;現在,當演藝行業的邊界在電影、電視、短視頻、橫屏短劇、豎屏微短劇的擴容中消弭,“不問出處”已成了常態。“跨界的、草根的、偶像出道的藝人都進來了,行業在變,我們試圖應答新的行業命題。”
以丁真為例,從牧民到旅游大使,從網絡頂流到洶涌流量退潮后真正開啟一份職業,他的轉型路本質上是對自我核心競爭力再認知后的一次升級。“一張白紙”上寫文章,題材、體裁、運筆都是講究。寫什么?參加《無限超越班》之前,丁真幾次公開亮相或是紀錄片的客串,亮出的都是他本人。第一期節目上線,導師們現場給零基礎新人來了一堂體驗課——真聽真看真感受,用身體的真實反饋驅動表演的能力。
不過,在行業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零基礎、感受型的丁真,真的能在節目結束后得到一份offer嗎?“特別難的一個點在于,哪怕我當下給了你offer,影視劇周期特別長,從邀約到最后拍成還要一年多的時間。”范家駒承認,演員的“就業”往往不是速成的,關鍵在于讓平臺、制作方看到演員身上的潛力。一個廣為人知的案例是,編劇賈東巖在參與《我就是演員》時看到了檀健次、金世佳的表演,后來,三人真的在《獵罪圖鑒》第一季中達成了合作。
“在打通市場這方面,我們會邀請更多行業內制片人,給藝員們更多的面試機會。”范家駒說,“演員總是希望演更好的角色,而我們恰恰集齊了圈內的好資源:不光是導師,還有我們背后整個行業的資源,這對演員來說,益處很大。”
正名
和丁真一樣,柯淳也是00后。從計算機專業畢業兩年后,誤打誤撞拍了短劇。憑借《頂級豪門總裁成了我的金絲雀》《好一個乖乖女》等30余部熱劇、爆款,短時間內一躍成為“短劇一哥”。
集均播放量七八千萬,日薪兩萬,最多時一天62場戲——在短劇界干得游刃有余、風生水起,柯淳為什么要來參加演技類綜藝?他本人說:“想為短劇正名,精品化也是短劇的發展方向。”導演組的看法:“我們會對各種行業新興話題有所側重,想通過演員的現狀,來反映行業。”在微短劇界闖出名堂的柯淳、李沐宸,折射的正是微短劇對長劇的沖擊。
正式亮出演技前,柯淳先帶來了屬于微短劇的鮮活氣質。面對探班記者的鏡頭,他調侃自己“演霸總時不羞恥”,自嘲“怕被親友要求報銷看劇費用”。外界對短劇難免“狗血”“浮夸”的質疑,他側面回應,將短劇比作“刀”,是表演武器庫里適用于不同體裁類型作品的其中一把。具體到《好一個乖乖女》為什么能點燃觀眾熱情,他借近期高分韓劇《苦盡柑來遇見你》表達觀點:“影視化讓我們相信愛情親情友情。”
整個探班現場,因柯淳的出現,有了非一般的熱鬧;甚至對于行進到第三季的《無限超越班》來說,微短劇演員的登場氣息,都是非一般的。這股“熱鬧”背后,與其說是微短劇演員的職業態度、他對行業的理解,毋寧看成,是網友審美變遷與微短劇“貼地感”之間的互文。戲里,微短劇的強情緒輸出和快節奏敘事,契合了當代觀眾的碎片化娛樂需求。而戲外,來自于微短劇演員的“活人感”,讓看膩了傳統影視行業“櫥窗法則”的觀眾清風拂面——那些被精心包裝的完美人設、格式化的營業話術,在柯淳“劇里高冷,劇外鮮活”的反差感面前不堪一擊。某種程度,微短劇作為影視行業的“闖入者”,在以中小成本博取大工業的同時,也壓縮了從業者與觀眾間的距離,而柯淳正是這次審美轉向“去精致化”趨勢的高度濃縮。
演技類綜藝最初的設想是想讓觀眾“認識好演員和好演技”,而探討“好演員的標準”在當下也顯得恰逢其時。什么是“好演員的標準”?爾冬升用“藝德、專心、對行業有熱情”來概括,李誠儒的“三好”異曲同工——文化好、品行好、形象好。劉濤更直言,在她的演藝生涯前期,沒有強大經紀公司做后盾,只能靠自己一家家跑劇組、一次次試戲,在貼地的生活中學會自洽與成長,也在真實的人生體驗里感悟表演這件事,“但現在的年輕演員,很多都被人包圍,卻離‘人’很遠”。
不謀而合的是,節目前期策劃時,導演組討論藝德和演技的關系到底是什么。“和TVB的前輩老師們聊得越多,越覺得,‘藝德好的演員,演技不會差’。如果你真的能做到不遲到,該背的稿子背了,該做的功課做了,演技自然而然會有長進。如果你一拍完就開始玩手機、上房車,怎么可能把人物塑造好?”范家駒說,幾個月的時間也許無法讓演員速成,“但至少在短時間內能讓青年演員找到自己的問題,知道可以往什么方向努力”。表演或者影視行業,不應該只是流量的附庸,而是需要用實力在短視頻時代重新定義自己的價值坐標系。
《文匯報》(2025年4月7日 05版)
編輯:但堂丹
據近日發布的《2021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顯示,我國9.44億網絡視聽用戶里, 28.2%會選擇倍速觀看視頻,尤其是00后用戶...
國產網劇:因“劇”制宜做出精品隨著懸疑劇《隱秘的角落》和行業劇《重生》《怪你過分美麗》以及低成本但故事內容新穎的古裝...
自從金星在節目中揭露行業亂象之后,觀眾人人都變成偵探,開始尋找娛樂圈隱藏的“數字小姐”,但是兩年過去,關于金星口中的...
說起吳謹言這個女演員,相信大家也是非常熟悉了,和大多數人認識到她,都是通過一部清宮劇《延禧攻略》,她在劇中飾演女主角...
2021年春節聯歡晚會今天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一號演播廳舉行了第二次聯排。整場晚會創新運用總臺超高清“云”傳播技術配合舞臺...
中共一大會址、老漁陽里2號、新漁陽里6號……觀眾仿佛置身于大學課堂、會議大廳、南湖小船中,成為歷史的旁觀者。劇中的故事...
如今,打開電視,翻開報紙,瀏覽網絡, “國家一級演員XXX”之字充斥在各種娛樂新聞里。
2020年8月7日,隨著白玉蘭獎的頒發,第26屆上海電視節正式落下帷幕。(白玉蘭獎與中國電視劇飛天獎、中國電視金鷹獎并成為中...
當地時間12日晚間,第77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在意大利威尼斯麗都島舉行了閉幕式。本屆電影節共有18部影片入圍主競賽單元展映,另...
對于真正的演員來說,角色越土,其實一定程度上越能彰顯出自己的演技,以專業能力來凸顯出驚艷感,這才是演員必修課,只有思想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