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MV日韩MV国产网站,青青河边草高清免费版新闻,三年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中文,三年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中文

首頁 新聞 政務 圖片 要聞 聚焦 縣域 專題 文娛 科教 旅游 財經 論壇 名醫 招聘 數字報 新媒體 返回
首頁 >> 文化 >> 熱點資訊 >> 正文

5000年前,那一束照耀遼河流域的文明曙光

來源:光明網 時間:2020-11-02 15:24

5000年前,那一束照耀遼河流域的文明曙光

——“玉出紅山——紅山文化考古成就展”印象

光明日報記者 李韻

提起“紅山文化”,您最先想到什么?

在國家博物館北9展廳外,記者隨機問了幾位觀眾。C形龍、玉豬龍、牛河梁被提及的次數最多。還有呢?走進展廳,“玉出紅山——紅山文化考古成就展”給出了更多答案。

禮重在祭

紅山文化是距今約6500至5000年遼河流域最著名的考古學文化,是多元一體中華文明的重要源頭之一。20世紀70年代以后,隨著遼寧阜新胡頭溝墓地、喀左東山嘴建筑群址、朝陽牛河梁遺址、凌源田家溝墓地群、朝陽半拉山墓地等重要遺址的相繼發現和發掘,紅山文化的面貌日益清晰起來。

一進展廳,三件獨立展示的玉器——玉玦形龍、玉斜口筒形器和玉勾云形器出現在眼前,其獨特的造型立刻激起觀眾對紅山文化的求知欲。

展廳一角 光明日報記者 李韻攝/光明圖片

玉玦形龍 光明日報記者 李韻攝/光明圖片

展廳里有不少人物、動物塑像等與原始宗教崇拜有關的展品。人像既有泥塑和陶塑,也有石雕和玉雕,形體大小不等,寫實性均較強。專家說,它們是紅山先民祭拜的對象,可能是崇拜的祖先、神或與神溝通的巫者形象。展柜里有一件泥塑人像的耳朵殘塊,大小約為真人耳朵尺寸的2倍,出土于牛河梁遺址女神廟內。經過拼接,它屬于一座盤腿正坐的神像。

展柜中還有一件小型陶塑女性立像,很是生動。雖然頭部與右腿缺失,但凸起的雙乳明確了性別。她雙臂收攏貼于腹前,腹部微隆,背部向內凹,兩側有弧形線條。特別是殘存的左腳還穿著一只中筒靴,形象極為寫實,反映了當時紅山先民的生活風貌。

除了獨具特色的玉器、陶器,在多處紅山文化遺址都發現了祭壇遺跡,尤其是在牛河梁遺址發現了具有禮制雛形的“壇廟冢”祭祀建筑群,這是等級最高的紅山文化祭祀遺址。1986年7月25日,光明日報在頭版大篇幅報道了這一重大發現。展廳里,觀眾可以通過展板上的圖片和文字清晰地看到,紅山文化的祭祀建筑在布局上是南北軸線分布,東西對稱、前后方圓對應。北部是廟,南面是圜丘式的祭壇。

玉龍鳳佩 光明日報記者 李韻攝/光明圖片

紅山文化祭祀建筑群的布局,對后世的影響可謂深遠。直到明清的北京城還是采用這種中軸對稱的布局;同時,北面太廟(現為勞動人民文化宮)、南面天壇,且是圜丘式的祭壇,不就是典型的“北廟南壇”嗎?

玉出紅山

正如展覽的名字“玉出紅山”,在紅山文化遺址中出土了大量形態各異的精美玉器。作為新石器時代玉禮器的典型代表,紅山玉器與原始宗教密不可分。

展廳里復原了牛河梁遺址的一座中心大墓。墓中隨葬了7件玉器:墓主人的頭部兩側各放置一件玉璧,右胸放了一勾云形器、一只玉箍,右腕套一玉鐲,雙手各握一玉龜。專家推測,大墓的主人可能是掌握神權的巫者。

紅山文化的玉器種類繁多、造型豐富,可分為20余種。其中以環、璧、斜口筒形器、勾云形器,以及動物形器數量最多。而玉龍是最具代表性的玉器。玉龍中,C形龍知名度最高。作為已知紅山文化玉龍中體型最大的一件,國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碧玉C形龍也現身展廳。盡管它頗為低調地靠墻擺放,但“中華第一龍”的美譽仍使展柜前觀眾扎堆。

C形龍的對面展柜里,有幾件人們常說的“玉豬龍”,其實它們的學名是“玉玦形龍”。其中一件來自牛河梁遺址,是此類玉器中體形較大、形制規整的。貼近就不難看到,它的身和頭蜷曲成玦狀,但并未像玉玦那樣斷開,而是首尾相連。豬首形象逼真,肥耳、圓眼、闊嘴,吻部前突。而它最卓爾不群的是,在微微張開的嘴里還刻畫出了獠牙,這使它成為目前唯一有牙的玦形龍。這類玉龍的頭,原先認為是豬的形象,但現在亦有學者認為是熊首。

玉鳳 光明日報記者 李韻攝/光明圖片

紅山遺址出土的玉鳥也不少,多為正面展翅造型,但有一件也是出土于牛河梁遺址的玉鳳卻是“側面像”。淡綠色的它,曲頸回首,長長的喙與上揚的翅膀相接,似乎在整理羽毛,神態極為生動傳神,顯現著百鳥之王的不凡氣度。正當記者還在為牛河梁遺址同時出土玉龍與玉鳳而感慨時,一塊龍鳳同體的玉佩不動聲色地“凍”住了記者的腳。這件玉龍鳳佩,在一塊長僅10厘米的玉片上,分別用浮雕和陰線雕刻的方式,雕出龍和鳳的頭部,而身體簡化,互相纏繞。這般設計,即便放在今天,亦可贊為極具巧思。

來龍去脈

精彩的紅山文化并非橫空出世,而是傳承了本地區前紅山諸文化和相鄰地區較早文化的因素。比如在距今約9000年的黑龍江饒河小南山新石器時代墓葬中,考古學家發現了與紅山文化相似的玉璧;而展柜里一塊不起眼的龍紋陶片則告訴觀眾,龍的形象在早至興隆洼文化時就已出現。

玉勾云形器 光明日報記者 李韻攝/光明圖片

距今8200年至7200年的興隆洼文化是紅山文化的重要源頭之一。其在居住與埋葬習俗、陶器形制、玉器工藝,以及對祖先龍和動物的崇拜等方面,都對紅山文化產生了重要影響。

興隆洼文化的“石雕神人碑形器”,是一塊打磨平整的長方體石塊,與成年人手掌差不多大。石塊正面上部中心刻著一張人臉:圓眼睛、彎眉毛,鼻子刻成山的形狀,嘴巴是一條窄而直的水平線,嘴的兩側有上下交錯的獠牙,不由得讓人想起陜西石峁遺址中的石雕神面形象。人臉兩側還各有三個近似蛇形的“S”紋。專家介紹,這是一張神化的人面,體現了興隆洼文化先民的信仰觀念。

紅山文化也與同時期的其他考古學文化進行了廣泛交流。仰韶文化(距今7000至5000年)是黃河中下游地區的重要文化類型。在河北蔚縣,不但發現了具有紅山文化特點的彩陶器,而且發現了典型的仰韶文化的彩陶,反映出這兩種文化在桑干河上游地區的交匯與整合。

玉勾云形器 光明日報記者 李韻攝/光明圖片

在山東大汶口文化(距今6100至4600年)和安徽凌家灘文化(距今5600至5300年)中,都發現了與紅山文化玉器相似的器形。長江下游的凌家灘文化,其玉人、玉龜、玉璧等與紅山文化的同類器物存在極大的一致性,而且兩者都有玉龍、玉鳳等形象。展覽中有幾只紅山文化的玉斜口筒形器。它們曾因用途不明一度被稱為“玉護臂”或“馬蹄形器”等,后發現在墓葬中它們大多置于墓主頭骨下方,因而被認為是戴在頭上的法器。隨著安徽凌家灘遺址出土了與之形制高度相似的占卜工具,其功能問題有待進一步研究。而這亦從另一個角度證明,南北地區的史前諸文化已經有所交流。

展覽也用多件文物說明紅山文化對后世文化的影響。比如,距今4000至3500年的夏家店下層文化的彩繪陶鬲上,繪有精美的紅黃兩色獸面紋,這就是承襲了紅山文化玉器和彩陶的因素,而且對商代青銅器饕餮紋的形成有所影響。

人們較為熟悉的良渚文化,位于長江下游的太湖及杭州灣地區,其最大特點就是出土大量的玉器。除了展覽中的玉璧,還有玉琮、玉鋱等代表性器型。與發達的玉器相對應,良渚文化還有高規格禮儀建筑和祭壇。這一點亦與紅山文化類似。

展覽結尾處,記者問一位大學生模樣的觀眾:“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紅山文化,你想說什么?”他略加思索后說:“文明曙光!”

《光明日報》( 2020年11月02日 09版)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遺址格局逐步清晰 北庭故城考古發現不斷深入
下一篇: 直播電商助傳統手工藝“觸網”生金

相關新聞

  • 新書薦讀

    《鼠來寶——國寶里的漢字》好字在著內容簡介:《鼠來寶——國寶里的漢字》選取了中國國家博物館、上海博物館、陜西歷史博物館...

  • 青海果洛州首次發現石棺葬

    ,該縣發現石棺葬,這也是青海省果洛州首次發現石棺葬。后經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相關專家實地考察,確定此處為典型的石棺葬。...

  • 光明日報開設“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系列專版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從今日起,光明日報開設“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系列專版,通過生動的事實、豐富的史料和翔實...

  • 端午時節話“國風”

    穿漢服、逛國風集市等也引領了一波端午新風尚。微博投票:琴棋書畫、京劇、武術、舞蹈等國粹藝術580票漢服、團扇、國風美妝、...

  • “百年芳華 丹心向黨”詩歌征集全媒體活動啟動

    光明日報北京5月6日電(記者劉夢?光明網記者潘興彪?通訊員張楠、滕躍升)由光明日報社、《詩刊》雜志社、中華詩詞學會主辦...

  • “網絡中國節·中秋”節日文化展示活動舉行

    吟詩詞、觀非遺、賞民俗、做月餅……28日下午,一場別具一格的“網絡中國節·中秋”節日文化展示活動在北京前門大街北京坊舉行...

  • 450余件文物展現紫禁城六百年時光

    光明日報記者李韻天上紫微垣,地上紫禁城。延禧宮燙樣光明日報記者李韻攝/光明圖片一紫禁城宮殿何以能堅固600年丹宸,就是宮...

  • 現代呂劇《民心安處是吾鄉》在青島首演

    光明日報訊(記者劉艷杰?通訊員姚青)9月1日晚,青島萊西市呂劇團創作排演的現代呂劇《民心安處是吾鄉》在青島人民會堂首演。...

  • 用傳統工藝講述當代中國的故事

    8月30日, “格物匠心——福建傳統工藝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光明日報記者李韻攝/光明圖片《光明日報》(2020年08月31日0...

  • 戲曲演出“云上”開場

    近日,河北滄州京劇團推出“2020年戲曲消夏惠民演出(線上版)”,將線下劇場轉移到線上,通過網絡播出京劇經典劇目,計劃演出4...

咸寧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咸寧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咸寧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咸寧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咸寧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新媒體

  •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
    打好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寧工業經濟奮戰開門紅
  •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喜訊!咸寧多了一個“中國天然氧吧”
  •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投資26億元!嘉魚縣官橋八組把大學辦到家門口
  •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咸寧一地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
    省級名單揭曉,咸寧這戶家庭上榜!
  • <samp id="7vmt8"><dl id="7vmt8"><pre id="7vmt8"></pre></dl></samp>
  • <fieldset id="7vmt8"><table id="7vmt8"><kbd id="7vmt8"></kbd></table></fieldset>
      <sup id="7vmt8"><table id="7vmt8"></table></sup>
      <menuitem id="7vmt8"></menuitem>
    • <strike id="7vmt8"><table id="7vmt8"></table></strike>
      <fieldset id="7vmt8"><var id="7vmt8"></var></fieldset>
    • <fieldset id="7vmt8"><var id="7vmt8"></var></field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