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安9月27日電(記者楊一苗)記者27日從陜西省考古研究院了解到,隨著考古工作者對唐華清宮朝元閣遺址的持續發掘,發現了大量唐代建筑構件和銘文板瓦,一座保存較為完好的唐代高臺建筑遺址已顯露真容。
朝元閣遺址位于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驪山西繡嶺第三峰峰頂北端,始建于唐天寶年間。從2018年開始,陜西省考古研究院配合朝元閣遺址保護項目,對朝元閣遺址開展發掘工作。發掘面積1550平方米,全面揭露了夯土高臺、主體建筑、東西踏道、廊房等,厘清了遺址的層位關系,發現了疊壓在唐代遺址上方的晚期建筑基址,探明了唐代夯土的范圍與深度,清理了殘存的唐代建筑木構件,并對遺址開展了航空測繪、激光掃描等精細測繪工作。通過發掘,朝元閣遺址的空間布局、構件形制、施工方法等已清晰揭示。
據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邢福來介紹,考古發掘證實朝元閣為唐代華清宮驪山禁苑內規模最大的建筑群,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唯一唐代高臺建筑遺址,是盛唐皇家建筑設計最高水平的代表。
由于保存情況良好,朝元閣遺址出土了中原罕見的地栿、壁柱等唐代建筑木構件,揭示諸多特殊的構造做法,為研究盛唐時期的木建筑技術提供了無可替代的實物資料。此外,遺址中還出土了刻印“北六官泉”和“六官泉南”的唐代銘文板瓦。
作為唐代華清宮驪山禁苑內的中心建筑,朝元閣的興廢伴隨著華清宮的盛衰,也是唐王朝盛衰轉折的標志。朝元閣最晚至北宋開寶三年徹底塌毀,此后北宋、元初分別在原址上進行了兩次重建。
邢福來說,發掘朝元閣遺址對于了解唐代華清宮建筑的布局、朝元閣大型建筑基址的結構,以及它對后世建筑產生的影響提供了新的研究資料。
編輯:但堂丹
今天上午, 2020全國10大考古新發現揭曉:①貴州貴安新區招果洞遺址.②浙江寧波余姚井頭山遺址.③河南鞏義雙槐樹遺址.⑩吉林圖...
分別是:浙江余姚市井頭山新石器時代遺址、河南鞏義市雙槐樹新石器時代遺址、湖北武漢市郭元咀商周遺址、寧夏彭陽縣姚河塬西周...
來自舊石器時代的石器、骨器等大量地層關系明確的文化遺物,兩座距今1萬多年的墓葬,以及伴生的人類頭骨化石,水、陸生動物遺...
日前,國家文物局“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發布了河北康保興隆遺址、浙江余姚井頭山遺址、山西襄汾陶寺遺址、湖北...
咸寧網訊記者?丁婉瑩、通訊員潘曉、羅娟報道:8月17日,咸寧市博物館啟動對咸安經濟開發區智能產業園等7個園區文物調查工作...
不久前,一件與《憤怒的小鳥》中的豬“撞臉”的泥塑陶豬,從正在發掘中的四川廣漢聯合遺址“出圈”成為焦點新聞。而在現場考...
,截至2020年,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研究所在西藏西部格布賽魯遺址共發掘21座墓葬,這為研究阿里地區公元前17世紀到公元前3世紀...
夯土臺基平面圖中國人民大學供圖夯土臺基出土的佛像殘像中國人民大學供圖夯土臺基出土的陶片中國人民大學供圖唐朝墩遺址修筑...
中新社西安10月29日電(記者田進)記者29日晚從文物部門了解到,考古人員在陜西寶雞市陳倉區發現一處大型秦漢時期祭祀遺址,勘...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遼上京考古隊隊長董新林14日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近期考古部門在遼上京遺址發現一處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