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客戶端北京7月15日電(記者 宋宇晟)這個夏天,中國南方的持續(xù)強降雨除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外,一些地方的文物古跡也因災受損,備受關注。
資料圖:黃山鎮(zhèn)海橋原貌。黃山市委宣傳部供圖
多座古橋被沖毀
“不讓一塊鎮(zhèn)海橋石去‘流浪’!”
幾天前,安徽黃山市文化和旅游局在其微信公眾號文章中寫下了這樣一句話,并宣布將原樣修復被洪水沖毀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鎮(zhèn)海橋。
7月7日上午,黃山市屯溪鎮(zhèn)海橋被沖毀。 張啟飛 攝
鎮(zhèn)海橋始建于明代,是一座長約131米的7孔石拱橋,同時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月7日,鎮(zhèn)海橋橋體出現(xiàn)垮塌,橋面部分基本被沖毀,受損嚴重。
7月8日,同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江西婺源縣彩虹橋,也被洪水沖毀了橋面和橋廊。這座全長140米的古橋,已有800余年歷史,此前被譽為“中國廊橋史上的絕版”。
受洪水襲擊,江西婺源縣清華鎮(zhèn)彩虹橋部分橋面受損。 詹東華 攝
此外,位于安徽旌德縣的樂成橋也在洪水中倒塌。據(jù)國家文物局不完全統(tǒng)計,截至7月7日下午16時,南方11省份有130余處不可移動文物因洪災受到損失。
眼見這么多古建因災受損,不少網(wǎng)友都有這樣一個疑問:在洪水面前,這些已有數(shù)百年歷史的古橋等不可移動文物為何變得如此脆弱?
古橋為何如此“脆弱”?
針對這樣的問題,近日已有不少媒體進行了調查。
有文章指出,“保護古橋不如造新橋出政績”的思路,導致部分古橋實際處于失管狀態(tài)。也有報道發(fā)現(xiàn),一些地方古橋維修加固項目推進緩慢。
當類似情況遭遇洪澇災害,古橋被毀似乎就成了必然。
資料圖:圖為受損前的江西婺源縣清華鎮(zhèn)彩虹橋。詹東華 攝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高級工程師萬金紅13日撰文指出,在缺乏專業(yè)防洪減災措施下,文物建筑在遭受洪水襲擊的時往往會遭受毀滅性打擊。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副院長喬云飛在接受中新網(wǎng)記者采訪時也坦言,像古橋這類不可移動文物的保護確實較多地受制于客觀條件?!肮艠虻谋Wo與當?shù)氐暮拥?、地形地貌、降水量和防災能力等狀況都是緊密相關的。”
他同時指出,“古橋梁是適應當時自然環(huán)境和交通需要建造的。隨著社會發(fā)展,地方上的一些建設活動可能會把多年斷流的河道填埋。在雨水小的時候,這些斷流河道可能沒什么作用,但是在雨水大的時候,它一定是泄洪通道?!?/p>
圖為江西婺源縣清華鎮(zhèn)彩虹橋部分橋面受損。 詹東華 攝
“要讓古建也有天氣預報”
針對汛期文物安全問題,國家文物局近日已發(fā)出緊急通知,要求各文物、博物館單位要切實增強防災減災意識,針對古橋被沖毀、古城墻坍塌、古建筑垮塌和古樹名木傾倒等災害風險,制訂應對重大洪澇和地質災害預案,增強突發(fā)性災情的應急處置能力。
喬云飛告訴記者,國家文物局一直很重視相關問題?!叭ツ昕萍疾亢蛧椅奈锞謱iT開展了‘不可移動文物自然災害風險評估與應急處置研究’的相關工作。去年年底已經(jīng)立項,目前正在推進這方面的工作?!?/p>
作為“不可移動文物自然災害風險評估與應急處置研究”項目負責人,喬云飛說,“從預防的角度來說,我們要研究在什么樣的災害等級情況下,能夠采取什么樣的前置措施,最大程度避免不可移動文物遭受自然災害影響。比如說建立古建監(jiān)測常態(tài)機制、采集并更新相關數(shù)據(jù),研判其可承受災害等級。再有,針對洪澇災害,結合古建筑、古遺址歷史環(huán)境研究,可以通過環(huán)境整治在古建筑、古遺址周邊設置泄洪、排水設施,預防洪澇災害。”
“在文物保護方面,未來應該著手做相關的預警,就像天氣預報那樣。我們的理想是,將來可以在自然災害預警的同時,也能對文物古跡發(fā)布預警信息。同時,一旦不可移動文物受損,可以盡快做出應對措施?!彼f。
鎮(zhèn)海橋被沖毀后,黃山市民冒雨看鎮(zhèn)海橋。姬厚林 攝
記者注意到,不少受損古橋所在地的相關部門已發(fā)布通告,將搜集被沖走古建構件,盡快修復。
據(jù)報道,7月11日,江西婺源已確認搜尋到的彩虹橋構件有:東側引橋與一號墩間的大梁一根,枋五塊,平盤一根,損壞構件及小構件若干。黃山市已明確,將打撈被洪水沖垮的鎮(zhèn)海橋原料,并盡快原樣修復。
對此,喬云飛肯定了上述地方的相關做法?!斑@是一個受災后處置的方法。如果能夠把建筑構件收集得比較好的,同時按照文物原有的形式恢復,文物本身的受損就降到了最低。”(完)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動畫系列片《無敵鹿戰(zhàn)隊》登陸尼克兒童頻道 中國精品動畫揚帆出海
下一篇:
第一屆北京冬奧優(yōu)秀音樂作品“云上”發(fā)布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陳希子通訊員蔡曉軍近日, ,中國測繪學會2020年學術年會日前發(fā)布消息,由咸寧市勘察測繪院(土勘院)編繪的...
咸寧網(wǎng)訊通訊員張升明、修毅報道:“編撰《赤壁橋梁志》,意義重大,要不負重托,不怕困難,不辭勞苦,搜羅市內古今橋梁信息,...
明秦王府墻體坍塌再次敲響“文?!本姄?jù)新華社報道, 8月8日,陜西省西安市中心新城廣場西南角的明代秦王府城墻部分墻體發(fā)生...
該館將對館藏的近50件明代孔府舊藏服飾進行三維數(shù)據(jù)和紋理采集,完成服飾建模和紋飾提取工作,填補國內服飾類文物數(shù)字化采集...
“回歸之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歸成果展”,從70年來促成的300余批次、15萬余件流失文物回歸中,遴選了25個案例、...
卡通形象:熊貓“小仙肉”商代銅鼓表情包設計者魏楊說到文物,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冰冷的玻璃展柜里,那些充滿歷史感的物品。...
咸寧網(wǎng)訊咸寧日報記者王恬報道:9日,記者在市博物館微信公眾號上看到,該館推出了“漫說咸博”專欄,第一期《國寶說國寶》正...
縱四點四米,橫二點八米。不同以往的是,此次通過“無損傷況勘察技術”“顏料檢測分析”等現(xiàn)代科技檢測手段進行病害分析,結合...
院長王旭東刊文回顧并展望故宮博物院95周年——“香港故宮”預計2022年6月開幕2020年紫禁城建成600年,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
數(shù)字媒體互動裝置“時空中轉站”古琴交互體驗“高山流水”主辦方供圖站在大屏幕前左右移動,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素紗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