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專家:端午節文化內涵豐厚,堪稱中國的“詩人節”“體育節”和“衛生節”
新華社天津6月23日電(記者周潤健)紀念屈原、龍舟競渡、插艾懸蒲……端午佳節將至。民俗專家表示,歷史悠久的端午節文化內涵豐厚,堪稱中國的“詩人節”“體育節”和“衛生節”。
歷史學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員羅澍偉說,關于端午節的來源,影響深遠、廣泛的一種說法是紀念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抗日戰爭初期,廣大知識分子為振奮全民族的愛國精神,一致認為,應將端午節定為中國的“詩人節”。后來由于戰爭等原因,“詩人節”紀念活動漸趨式微。
“中國本來就是‘詩歌的國度’。在端午節來臨之際,我們不妨過一個‘詩人節’,向屈原致敬,向詩歌致敬,向傳統文化致敬。”羅澍偉說。
端午節不僅是“詩人節”,還是“體育節”。羅澍偉介紹,賽龍舟是端午節一項重要的習俗活動。劃龍舟進行比賽,是“取其輕利”,看誰劃得最快。在“鼓擊春雷”“棹歌亂響”中,水面艘艘龍舟,猶如“飛鳧”,御風疾駛,棹影翻飛。為了增加觀賞性和刺激性,參賽龍舟到達終點時,劃龍舟者還要“翻身徑入”水中,搶奪設在水中的浮標。“龍舟競渡”和“搶標”,把端午的節日氣氛推向了高潮。
“如今,龍舟比賽已發展成國內外有特色的體育賽事,將端午節看成是‘體育節’,可說是實至名歸。”羅澍偉認為。
農歷五月,氣溫驟升,瘟毒為害,古人稱之為“惡月”,視五月初五為“惡日”。因此,這一天的傳統習俗,是預防疾病和保持健康。
“端午節的驅毒避惡習俗,實際上多與講衛生、防疾病有關,如插蒲草、艾葉,懸菖蒲,蘭湯沐浴,用草木灰水煮粽子,采藥斗百草,藥酒外用避毒蟲等。從傳統防疫角度看,這些特殊的習俗活動有助于消瘟毒,除穢氣,改善個人衛生。所以,視端午節為‘衛生節’,也是恰如其分的。”羅澍偉說。
編輯:但堂丹
上一篇:
網絡文學成中華文化海外傳播新亮點
下一篇:
云上閱讀打造“書香浙里”
這是屈原故里“云游”端午系列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借助網絡平臺,秭歸開設端午食俗館、習俗館、龍舟館、生態館、游江招魂、...
方美階(嘉魚)端午節,很多人都認為只是為紀念屈原的,其實不然,端午節早在屈原之前就已有了。人們敬重他,怕魚傷害他的身體...
胡劍芳(咸安)此前,我帶老父親及親人一起穿越千山萬水,暢游了魂牽夢繞的美麗三峽!走出女子學堂右出,拾級而上,一條繁華的茶...
楊華(咸安)這一天帶露的野艾在市場上找到了一席之地這一天母親把艾蒿插上門楣驅邪祈平安這一天母親煮幾個雞蛋涂上紅裝進新手...
9月8日上午,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正在直播,記者接到大國工匠、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鄭春輝的微信,他歷時數月創作的木...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記者陳希子報道:“你臉上的口罩印痕,讓我淚目,我多想知道你的名字,為你獻上一首小詩”……3月31日,記者...
咸寧網訊?通訊員鐘合報道:5月25日,湖北科技學院師生自發在校園舉辦致敬袁隆平院士紀念活動,追憶袁院士的卓越成就,寄托深...
請點此安裝最新flash今年國慶中秋假期是疫情以來的第一個長假一場不期而至的“快閃”“燃爆”武漢火車站“一條大河波浪寬,風...
奮戰在一線的人民子弟兵,爭分奪秒制作防護服的女工,出發前與家人擁抱告別的援鄂醫療隊員……在全國人民團結一心勇敢戰“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