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泰屏
徐家邊是一個座落在赤壁市神山鎮最北端的自然村落,因其房舍依山傍水散落在西涼湖湖邊的原因,故被人們以形概貌喚作了“徐家邊”。
據記載,最初的徐家邊人是來自江西“瓦渣街”上的三兄弟(康熙年間清政府推行江西填湖廣)。老大與老二落腳的地方喚作“大屋徐家邊”,老幺落腳的地方喚做“細屋徐家邊”。
“大屋徐家邊”和“細屋徐家邊”出門二三十米,就是有著12萬畝水域面積的西涼湖,與嘉魚縣新街鎮和官橋鎮隔湖相望。山水湖色,風光優美,堪稱“鄂南土地上的夢里水鄉”。
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大屋徐家邊” 和“細屋徐家邊”裂變和發展成了80多戶的大村莊,是“西涼大隊”的產糧大戶,擁有近百只魚船的漁業隊,一時農漁業發展興旺,居民收入大大增加。
徐家邊曾經出過西涼邊最早的“私孰老師”,也曾走出過“黃埔軍校四期”的畢業生。上世紀90年代以后,隨著一些村人的外出務工經商和孩子們讀書考學,曾經擁擠不堪的村莊,慢慢露出了松動的跡象。
進入新世紀以來,徐家邊幾乎家家都在赤壁城里買房置業,戶戶都過上了“農忙在西涼,農閑城里住”的“愜意生活”——特別是近幾年的國家通村公路建設,一條通鎮達縣的希望之路使得“徐家邊”這個有著400多人的自然村落,在中國的城鎮化進程中,充滿對于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和向往, 不斷朝前邁進。
那些沿著“康莊大道”而整家整戶走出去的村人們,在幅入一座座大小城市的同時,也讓村子本身得到了不斷的擴展和充分的張揚。一幅美麗的鄉村畫卷在緩緩鋪開……
現在的徐家邊已經很難覓見30歲以下青年的身影了,繼續留在村子里的,大多是一些中老年人,常住總人口不到100人。不知不覺中,“徐家邊”已成為了許多外出村人的一種念想,以及清明祭祖時的目的地。
在新顏換盡舊貌的過程中,徐家邊用“綠、富、美”的現代鄉村景象徹底模糊了幾千年的城鄉差別,一幅“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畫卷,盡情鋪展在“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西涼湖邊……
編輯:但堂丹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記者王恬報道:近日,咸寧市文化和旅游局在赤壁市趙李橋鎮羊樓洞舉辦全市文物保護維修與利用培訓班,旨在加強...
初秋,西藏拉(薩)林(芝)公路沿線的河流、村落、農田等構成一幅幅美麗畫卷。 新華社記者 普布扎西 攝
同治末年,請得圣旨,將其父母遺骸重新安葬在汀泗橋南一公里處,立有二塊丈余高漢滿文石碑,墓前聳立兩座高大石馬,當地人稱...
咸寧新聞網訊 通訊員樂昌興、伍偉報道:11月25日,經傳統保護村落發展專家委員會評審認定,住建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財...
8月5日,農歷六月十六,中國首批國家級“非遺”項目熱貢六月會在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正式開啟,其以“開山”“插釬”等...
○徐浪下泉村和石印村皆為通山縣慈口鄉的兩個臨湖村落。下泉湖光山色風景宜人,白巖雄峻高聳,且物產豐富,歷代有諸多文人墨...
○徐浪高湖村位于通山縣闖王鎮,毗鄰九宮山自然風景區,坐落在九宮山老鴉尖北麓盆地間。某年,一登臨九宮山仙人途經此地,見...
近年來,在建設美麗鄉村,推進鄉村振興的實踐中,通城縣抓住特色、大膽布局,立足特有旅游資源現狀,建設具有濃厚文化和人文...
在全縣脫貧攻堅工作中,九井峰茶園結對了基地所在村組貧困戶60余戶,通過扶貧貸款參股分紅、臨時用工和茶葉采摘支付工資等方...
云上咸寧報道(見習記者雷申)驚曉通城風云變,欣描鄉村壯美圖。胡江波就是返鄉創業中的一員,他投資180多萬元,成立通城縣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