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賢坊
通城縣城西門今實驗小學處,即古之興賢坊。相傳興賢坊為李姓居地,有一老先生飽讀詩書,不求聞達。縣城騷人墨客多會于此,吟詩答對,論棋琴書畫,誦日月山河。每當客人離去,夜暮降臨之時,其便將日間眾人得意佳作反復吟誦。九十高齡之時,無疾而終。李老去世后,每當月明之夜,該處便傳出朗朗讀書聲。人們都說這是李老在陰間坐館課童。自此,人們就將此定名為“興賢夜誦”,作為縣城八景之一。李姓亦將此改建成課讀兒孫之處,李氏后代多有發(fā)跡之人。李壽四即為明代開國元勛。解放后,人民政府在此處建西門小學,即今實驗小學,興賢夜誦之景得延續(xù)至今。
七里山
七里山位于通城縣麥市鎮(zhèn)境內(nèi)。唐僖宗乾符四年(公元887年),黃巢、王仙芝領(lǐng)導農(nóng)民起義,攻占鄂州,進攻通城。鄉(xiāng)人廖忠、廖恕兄弟募勇抵抗。義軍迎頭痛擊,于走馬嶺(今通城縣關(guān)刀鎮(zhèn)境內(nèi))處大敗廖氏兄弟,廖忠率殘部往麥市方向敗退。卻說這廖忠字人鳳,自走馬嶺退至此地,恰逢風雨大作,人馬難行。便問此為何處,曰:前不遠為麥市,此地落鳳坡。廖忠仰天長嘆:“我字人鳳,今敗北退此,羽翼盡折,又會大雨,此天滅我也!”正待下馬逃遁,義軍大軍到,斬之。義軍從走馬嶺追至此剛好七里。后人為紀其事,便名此地為七里山。(呂杏廬)
編輯: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崇陽縣首屆白崖山櫻花節(jié)側(cè)記
下一篇:
蜀 湖
鐵海坡是原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在汀泗橋戰(zhàn)役的前沿陣地,它位于咸安區(qū)汀泗橋鎮(zhèn)汀泗橋火車站北約500米的京廣鐵路西側(cè),與汀泗河對...
小時候,我老家通城縣石南鄉(xiāng)下的祖父家中,擺著一尊木雕的神像。我偶爾從祖父的口中得知,這尊神像叫伏波將軍,后來我在某個...
“一腳踏三省”,位于湖南省岳陽市平江縣石牛寨鎮(zhèn)積谷村、湖北省咸寧市通城縣黃龍山林場坪等分場、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白嶺鎮(zhèn)...
每個國人心里或許都有一處桃花源,在這里,漁樵耕讀、且歌且吟,時光停滯千年。但對于絕大部分人來說,這只是終南山隱士的生...
因河命名的橋,在咸寧有幾處,其一就是咸安區(qū)浮山辦事處龍?zhí)洞逡螨執(zhí)逗用凝執(zhí)稑颉? 淦河、大橋河與溝崽口溪交匯后3千...
在嘉魚縣城西南高鐵嶺鎮(zhèn)與官橋鎮(zhèn)交界處有一座山,名叫大崖山。東嶠有個山洞,或傳為古人徙居之所,今衍為“仙人洞”。 明...
咸安及其所在的鄂南、湘鄂贛邊區(qū)人民,在茶葉生產(chǎn)、交換、分配、消費實踐中,形成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茶葉方言。它們記載著茶...
咸安及其所在的鄂南、湘鄂贛邊區(qū)人民,在茶葉生產(chǎn)、交換、分配、消費實踐中,形成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茶葉方言。它們記載著...
咸安及其所在的鄂南、湘鄂贛邊區(qū)人民,在茶葉生產(chǎn)、交換、分配、消費實踐中,形成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茶葉方言。它們記載著...
咸安及其所在的鄂南、湘鄂贛邊區(qū)人民,在茶葉生產(chǎn)、交換、分配、消費實踐中,形成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茶葉方言。它們記載著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