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文勤
無數次踏上大理這片熱土,無數次頭枕大理入眠,大理始終純凈如水,熱情如火,燦爛如花。
頭枕大理入眠,洱海的倩影伴隨槳聲入夢。這是一個246平方千米的高原湖泊,以一輪新月的姿勢,懸掛在蒼山東麓,她是大理的母親湖,用無私孕育著無數的生命,用樸素講述著大理的故事。站在蒼山上遠眺,十九峰編織的十八溪彩錦,一山一景,一溪一春,信手拈來一處,都是彩色的詩篇。
站在洱海邊,遙想幾千年前,白族祖先頭頂日月星辰,腳踩夏露秋霜,來到這陽光璀璨的洱海之邊,制陶汲水,埋鍋造飯,織網打漁,養育一代又一代的生命。濃墨重彩的白族風情,沾了我的襟,染了我的袖,深刻著我混沌的思想。
洱海是夠純凈的,以藍天白云為霓裳,如一位秀麗而多情的女子,安靜地端坐在滇西高原,等待和親近她的人們私語?!昂秋L景中最美麗、最富于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觀看著它的人也可衡量自身天性的深度?!彼罅_心中的瓦爾登湖,就是我心中的洱海。
洱海是不染俗塵的,蒼山的冰雪圣水將它與塵世隔開,讓它得以保持冰清玉潔的稟性。初見洱海,便被她的眼神打動,她的眼睛明凈澄澈,像幽深的湖水。到達洱海的時候是清晨,朝陽倒映在湖面上,有種說不出的美麗與寧靜。人在湖畔,心也一點一點變得沉靜,那些塵世的喧囂都悄然遠去,天地間仿佛只剩下安靜的湖水。
我突然明白,為什么不同的人看湖,會有不同的心境。心靈純真的人,看到的湖水是純凈的,心靈灰暗的人,看到的湖水是灰暗的,正如人心是一面鏡子,只有心地澄明,才能夠看到湖水的清幽與澄凈。
千百年來,洱海不知陶醉了多少文人墨客,“水流直下洱海深,陸地夫容矗相向。”這是明代顧璘的感受,郭沫若有“風花雪月古城開,洱海蒼山次第排。”的寫照,清代虛云亦有“數年不作海天游,今夕乘風一泛舟?!敝塾巍U驹谟未^,但見洱海煙波浩渺,水鳥輕飛,魚翔淺底,置身如鏡綠水之間,遙看雪峰矗立在藍天之下,是那樣的靜穆,讓我悠然神往。遠山近水,人與大自然組成了完美和諧的畫卷,游船悠悠,微風沁人心脾,隨便把目光停留在哪兒,哪里都是風景。
我舉起相機,留下每一個精彩的瞬間。面對洱海,心靈得到一種脫胎換骨的洗禮,利欲熏心的躁動、醬米油鹽的煩惱、一事無成的無奈,統統被拋之腦后,欣賞海鷗自由的舞蹈,仰望一朵白云俯視我們的慨嘆,心靜如湖水,理一團亂緒,深沉生命之虛浮,我感到洱海給我真心的撫慰,我覺得她永遠是那么的真誠,那么地無拘無束,我仿佛聽到她在對我傾訴,對我真心地告白。
洱海浸染著我時光的玫瑰,靜靜地吐露芬芳,我們用洱海作背景,永留一汪碧波蕩漾的紀念。
我沉醉其中,可又不能迷戀,因為我知道,歲月的腳步,總是在天地的變換中移動著生命的曲線,也許,明天我還會再來,但我今天必須慢慢地行走,行走在水天一色的世界,行走在生命的縫隙。
編輯:hef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