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師元一學校兩名學生代表在省級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開幕式上亮相
省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孫建剛在咸寧市科協黨組書記程朝陽、咸寧市科協主席王丹青、赤壁市委常委、統戰部長余學文、赤壁市科協主席熊菲等領導陪同下,調研華師元一學校科技教育工作
元一赤壁學校邀請武漢大學科普專家進校園為學生進行科普講座
3月30日,第38屆湖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終評)展示在荊州古城落下帷幕。華師元一赤壁學校一舉拿下7項省級大獎,其中一等獎1個,二等獎3個,三等獎3個,獲獎個數全省第一,該校被評為“第38屆湖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優秀科技教育創新學校”。這是該校做好科技創新教育“加法”,科技創新賦能學生成長,在獲得赤壁市第二屆青少年科技節優秀組織獎、赤壁市第十六屆“市長杯”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優秀組織單位、咸寧市第三屆科技節優秀組織單位等榮譽后取得的又一新成績。
華師元一赤壁學校(原華中師范大學附屬赤壁學校),是一所小、初、高一貫制的民辦寄宿學校。學校堅持“立德樹人、五育并舉、特色立校、多元發展”,讓每一個學生都出彩。教育部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獲得者、科創專家、科技校長黃新階主抓科技創新工作,不斷點燃師生創新欲望的火花,在國家、省、市科技節各項創新大賽中收獲滿滿。
2023年,該校學生參加赤壁科技節獲獎作品25個;參加赤壁市“市長杯”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獎作品59個。其中14個一等獎,23個二等獎,22個三等獎。
2023年,咸寧市舉辦第三屆科技節,一、二、三等獎共220個獎,該校學生獲46個獎,占咸寧市總量的20.9%;咸寧市一等獎共35個,該校13個作品獲一等獎,占咸寧市的37%;咸寧市二等獎共72個,該校二等獎15個,占咸寧市的20%。赤壁市獲獎總量為85個,該校46個獎,占赤壁市的54%。位居赤壁市第一。
第37屆湖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二、三等獎中赤壁市獲獎作品6個,華師元一赤壁學校占5個。
2023年,華師元一赤壁學校教師參加化學實驗說課比賽,獲省級一二三等獎各1個,咸寧市一等獎4個,二等獎1個;參加咸寧實驗創新說課和優質課大賽,獲2023年咸寧市中學化學實驗改進與創新項目成果展示一等獎4個,優質課一等獎1個,居咸寧市首位。黃新階申報的課題“一核二段三維”中學化學實驗課程系統化創新與實踐獲教育部頒發的“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成才之道
讓科學教育進課堂,人人都有創造力
學生取得豐碩成績的背后,有著華師元一赤壁學校的“三力”在發力。
激發創造力,讓每一個學生都自信。學校把科學教育列入課表,以課堂為陣地,抓創新活動的普及。樹立“每個人都有創造力,讓每一位學生都自信”理念,在教學中充分挖掘學生的創新潛能,鼓勵學生時刻保持“我能行”“我最好”的精神狀態。如,請武漢大學專家進校園開展科普講座活動等,激發學生對未來智能技術應用的探究和研究興趣。八年級學生龍睿郅同學在教師的引導下,對科技創新活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的科普習作“巧識仿古銅錢幣”等習作在《發明與創新》雜志公開發表,另一作品“新型凈水器”獲市長杯一等獎。
激起想象力,讓學生善于提問題。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學校青少年科技創新的關鍵是選題。為了突破選題這個難點,該校提出了青少年科研選題的基本思路,指導學生在“常人易忽略的地方進行選題、在教師的指導下選題、從自己熟悉的社會實踐中選題、從別人的論文、著作中選題、從失敗的演示或學生分組實驗中選題”中找選題切入點。提醒學生選題要體現時代性、落實生活性、突出趣味性、注意可行性、倡導開放性、富于創造性,開發了一系列有價值的青少年科技創新課題。
激活原動力,讓更多的學生有發展。掌握創新方法和技巧,敢于去創新,樂于創新,才是學生長遠發展的原動力。學校總結了科技創新“加、減、擴、縮、變、改、聯、學、代、反” 十字創新法,啟發學生從身邊的事情做起,把生活中“繁雜的變簡單、抽象的變具體、丑陋的變美麗、笨重的變靈巧、落后的變先進、未知的變已知……”,開啟學生的智慧之門。2023年2月,九年級學生鮑榮澤等5位同學根據自己的研究,對原有的平面鏡成像實驗進行改進,使之變得更易于操作、易于成功,視覺沖擊力更強,他們的作品“平面鏡成像實驗進行與探索”奪得湖北省二等獎。科技創新也改變了教師的教學理念和學生的學習方式,老師們變“講堂”為“學堂”,把探究性學習引進課堂,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教學質量大幅提高。
教育之法
讓科學活動更科學,人人都有創新力
老師取得眾多成果的背后,有著華師元一赤壁學校的“三全”在給力。
一是面向全體,做到“全員參與”。對教師,不以學科和年齡作為科技輔導員取舍的條件,提倡全體教師積極參加。對學生,不因學生的興趣、態度、知識、智力、能力等差異作為參與科技創新活動取舍的條件,鼓勵學生全員參加。對學生個體的創新活動,不論結果,不論成敗,只看過程,只看發展,讓學生人人參與、個個體驗活動的樂趣,養成創新的習慣,學會創新的方法。
二是注重落實,做到“全程指導”。由于受知識水平、認識能力、實踐能力等因素的制約,學生在開展創新活動時,有疑惑和困難,可能會走彎路。一方面,對學生選題和活動的整個過程進行宏觀指導、分析、修正以及評價;另一方面,教師積極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中,對活動中的重點、熱點、難點等關鍵環節,進行微觀監控,做到及時點撥。
三是齊抓共管,做到“全面滲透”。青少年科技創新活動是一個綜合性的系統工程。只有采取多學科滲透、多領域滲透、多層面和多方位滲透,做到時時、處處、科科、人人都注重科技創新,參與科技創新,輔導學生科技創新,才能取得實效。學校的化學課上講科普,作文集中穿插創新論文,美術課上畫科學漫畫,都是一種有益的嘗試。這些滲透,學生興趣濃,動手快,收效大。
探索之路
借助多種方式探索,人人更有生長力
華師元一赤壁學校一直在探索,讓科技活動更有深度,更有生命力,學校通過“三借”在用力。
借助最新文獻,讓活動深入。如在學習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二冊第六章:化學反應與能量“燃料電池”內容時,老師給學生提供鈺婕牌“26021氫燃料電池實驗器”,在使用該實驗器研究氫燃料電池實驗時,學生孫祺發現幾個奇妙的現象,老師指導他們查閱知網文獻,開展探究,還對實驗裝置進行改進,并設計一個簡易新裝置完成氫燃料電池實驗。孫祺同學的“探究氫燃料電池實驗的奇妙現象及創新設計”獲省二等獎。
借助激勵機制,讓活動持久。組織青少年科技創新活動必須用豐富的內容和創新的思路,并不斷加強青少年創新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長效性。一方面將科技創新活動納入教師工作量化考核;另一方面設立專項獎,獎勵在各級各類科技創新大賽中指導學生獲獎的輔導員老師和獲獎的學生。同時,對科技教育先進班級進行表彰。
借助宣傳媒介,讓活動壯大。重視宣傳報道,利用公眾號宣傳各班開展科技創新活動的好做法、好經驗,學生的好創意、好作品,召開表彰大會,表彰科創獲獎學生,發放獎品和稿費。我們還將學生的優秀科普習作和獲獎作品匯編成冊,特別優秀的推薦給報刊如《發明與創新》《第二課堂》發表,通過宣傳,為青少年科技創新活動的深入開展形成了良好的輿論氛圍,學生參與科技創新活動的面不斷擴大。
記者 朱亞平 通訊員 徐洪波 余先德
編輯:何珊
上一篇:
鑄就文化氣質 傳承文化根脈 ——溫泉中學校園文化建設紀實
下一篇:
迎中秋、慶國慶、傳承文明 咸寧市第二小學舉辦經典詩詞誦讀比賽
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系統總結了我們黨百年奮斗的輝煌成就和豐富經驗,提出了以史為鑒、開創未來“九個必須”的要...
始終保持革故鼎新、一往無前的勇氣,始終葆有善于變革、敢于創新的銳氣,激揚“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我們必...
在多重政策紅利的激發下,神州大地處處涌動著創新春潮,中國高質量發展后勁十足。
目前,張黎明的創新陣地已成為培育創新人才的基地,帶領63個創新工作室、2000余名“電力創客”“藍領創客”取得了豐碩成果。
目前,張黎明的創新陣地已成為培育創新人才的基地,帶領63個創新工作室、2000余名“電力創客”“藍領創客”取得了豐碩成果。
咸寧網訊記者王恬報道:6月27日, 2023年咸寧市統戰理論研究創新工作推進會議召開。
7月19日上午,全市科技創新大會舉行。市委書記孟祥偉主持會議并講話,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
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取得更為豐碩的理論創新成果。
”展望未來,愿我們始終保持敢拼、敢創、敢秀的姿態,在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中貢獻青春力量,書寫青春華章。
核心閱讀: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兩個結合”,深入探索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規律,不斷解答實踐遇到的新課題,以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