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將職業教育融入到鄉村振興這一盤大棋里來?近年來,咸寧職業技術學院師生爭當“多面手”,起而行之,用切實行動踐行“鄉村振興,職教先行”的初心使命。
2016年,咸寧職業技術學院率先實施“一村多名大學生培養計劃”,建立“本地生源、本地培養、本地就業”“三本”人才保障機制,五年培養出1582名學員,成為鄉村振興的尖刀連、排頭兵,向全國推廣出百萬農民擴招培養的咸職經驗。為了繼續打好鄉村振興這一脫貧攻堅戰的“后半場”,咸寧職院不斷提質培優、增值賦能,增強與農村現代化發展的適應性,從“怎么看”轉向“怎么干”,從“大有可為”轉向“大有作為”,用心服務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走出了一條新路子。
“人才振興” 把鄉土人才還給田間地頭
咸寧職院前身為華農咸寧分院,建校以來,始終堅守“興農富民、振興鄉村”的初心和使命。2016年以來,咸寧職院實施“一村多名大學生培養計劃”,契合鄉村振興需求,堅持從哪里來到哪里去,培養出一批“農村基層組織接班人”“脫貧致富帶頭人”“電商創業合伙人”。
五年來,咸寧職院共培養“一村多名大學生計劃”學員1582名。在2017-2019級學員中,31%已經成長為村級兩委班子成員,培養村支部書記和村主任34人,他們躊躇滿志,扎根基層,帶領鄉親建設美麗鄉村;22.22%成為農村專業合作社和龍頭企業法人代表,涌現出“黑豬西施”“黃袍農夫”“大幕羊倌”“土雞司令”“蘑菇大王”等一大批創業典型。
2018級“一村多”學員張亮創辦的嘉魚縣林下生態養殖合作社,在學校的幫助下,大力推廣“135”的養雞模式,兩年來共帶動貧困戶5816戶,增收3200余萬元,其本人也榮獲“咸寧市五四獎章”,被評為湖北省2020年荊楚楷模月度人物、“全國鄉村致富帶頭人”。2019級學員王國雄,創辦“家余富德蔬菜專業合作社”,帶動周邊農戶種植蔬菜4000多畝,被廣州市定為大灣區菜籃子直供基地。近年來,學校分別在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表彰大會、全國高素質農民培養推進大會、全國鄉村振興產教融合共同體建設推進大會上作了典型發言。
打造“鄉村振興人才培養高地”,是咸寧職院“十四五”規劃的重要工作目標。學校將以培養服務鄉村振興的創新創業型技術技能人才為目標,樹立產業辦學導向,扎根地方辦高職,堅持在產業鏈上、鄉村治理中、生產實踐里培養“一懂四愛”(懂農業,愛黨、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愛農村、愛農民)的創新創業型技術技能人才。打造“一村多名大學生計劃”升級版,實施“農村基層治理能力提升工程”,培養創業致富帶頭人、基層組織接班人;實施“服務‘三農’的高素質實用人才培育工程”,培養科技推廣引路人和鄉村治理明白人;實施“現代農業實用技術推廣工程”,培養農村實用技術推廣示范戶和農民職業經理人,實現鄉土人才培養能力和鄉村振興服務能力的全面提升。
“聯合培養” 建多元平臺助力培訓實踐
近年來,咸寧職院積極探索產教融合新渠道,廣泛拓展政校行企大合作,聯合全國近50 所高職院校和近50 家企業成立“鄉村振興產教融合共同體”;牽頭成立“鄂南職業教育集團”;與湖北省農科院合作共建“湖北省鄉村振興研究院咸寧分院”“鄂南特色農業產業綜合研究院”,在咸寧農業高新區共建實驗實訓教學基地;與湖北省農業科學研究院、咸寧綠色產業發展投資公司等單位共建“咸寧香城特色農業技術研究院”,聘請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仲華院士擔任首席專家;與農業農村部農影中心共建“村村播”特色產業學院;與湖北田野集團共建“鄉村振興學院”;與咸寧市農業農村局共建“咸寧市新型職業農民學院”……
各類平臺發揮著聯動效應,著力培訓一批農業科技領軍人才、農業專業技術技能人才、農村緊缺實用人才、農村創新創業人才;攻克一批農業生產技術難題;推廣一批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為中小微農業企業提供現代農業種養殖技術、農產品加工、精準營銷、品牌推廣與提升、物流優化服務、客戶關系管理與提升、財務咨詢等全產業鏈技術技能服務活動,在服務鄉村振興及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上作貢獻。
除此之外,咸寧職院還建設了國家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訓基地、全國創新人才培訓基地、湖北省高技能人才基地、湖北省退役士兵職業技能培訓定點培訓基地、咸寧市建筑行業人才繼續教育基地等一批高素質農民培訓平臺;堅持鄉村振興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發展,采用專業+公司實體運營模式,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建立了大學生科技園、香城科創小鎮、“一村多”創業街區等一批省級以上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建設咸寧新產業公共實訓基地,重點建設現代服務業實訓中心、智慧農業和數字鄉村服務中心、現代農林虛擬仿真實訓中心和智能農業裝備等生產性實訓基地;開發“鄉村振興公共服務平臺”,通過建在線教育平臺和信息服務平臺,建立專業課程庫、專家名師庫和企業資源庫,實現視頻點播、視頻互動、直播、遠程協同、大數據分析、視頻會議和新媒體傳播等多個應用功能,服務鄉村振興人才培養,助力鄉村產業振興。
“長效服務” 為農業發展提供多方支持
駐村對口幫扶,組織專家扶持農戶。2021 年,咸寧職院駐村幫扶通城縣金山村,抽調三人組成駐村工作,實行全校黨員干部一對一幫扶到農戶;組建由5位專家組成的專業團隊,多次下鄉開展農技知識講座、技術指導培訓,將科技送到田間地頭,全年培訓人次達 400 余人。
建設精技善教、行業頂尖師資庫。學校實施“四百工程”,構建百人“專家團”、百人“技術能手團”、百人“創業導師團”和百人“雙師雙能教師團”,為學員進行專題講座、技術指導、信息咨詢、創業指導等。鼓勵教師深入咸寧市各企業和基層社區,聯合服務對象從事科技人才培養、科研平臺、科學普及、科技攻關、產品研發等科研工作;制定政策保障教師深入企業擔任“科技副總”,良好的氛圍帶動了學校教師科研能力的迅速發展,取得系列科研與技術服務成果。學校2017-2021年共立項省級以上課題56項,其中省級重點課題8項、指導性課題21項、一般課題27項。2021年立項省級課題10項,其中省級指導課題5項、一般課題5項。2019年至今發明專利授權數量全省排名第一(與武漢職院并列),據“武書連”2021 年全國高職高專排行榜顯示,學校科研水平排全省第2位。
2021年10月,學校副校長吳高嶺領銜申報的桂花新品種“玉兔”,生物工程學院教授王振啟領銜申報的桂花新品種“嫦娥”,順利通過評審,獲得桂花國際新品種登錄權,實現了咸寧自主培育桂花新品種,獲得國際新品種登錄權零的突破,在服務地方農業發展,擴大區域特色文化影響力上作出了突出貢獻。
目前,咸寧職院已建設成為“全國鄉村振興人才培養優質校”“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全國服務貢獻50強高職”“全國職業院校產教融合50強”“全國第一批示范性職業教育集團(聯盟)培育牽頭單位”“湖北省優質高職”“湖北省事業單位脫貧攻堅記大功集體”,在鄉村振興人才培養理念建構和體制機制創新、育訓平臺建設、研究服務機構、平臺搭建等方面形成了典型經驗,探索出一條涉農高職院校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職業教育服務鄉村振興的新路子。
(通訊員 華先宙 孔維雅)
編輯:何珊
咸寧新聞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周榮華、見習記者吳文謹報道:11月8日,市委書記丁小強主持召開市委中心組專題學習會議,集中...
咸寧新聞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朱哲、通訊員張文會報道:20日,我市召開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深入學習貫徹...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杜培清“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寧志豐委員說,我市鄉村產業振興應加強產業規劃...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陳志茹“鄉村振興應與大自然相結合、應與城市垃圾治理相結合、應與發展綠色農產品相結合、應于脫貧攻堅相...
通訊員楊惠春日前,嘉魚農商行簰洲灣支行為湖北助民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貸款1000萬元,解決了公司春節生產收購原材料資金缺口。...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全媒記者王恬通訊員龍鈺山間的花香野果、餐桌上的家鄉味道、離別時父母的牽腸掛肚……每個人記憶中的鄉村各...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咸安建區20周年,也是咸安發展進程中極為關鍵、極不平凡的一年。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鄉...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朱哲、通訊員張敏15日,我市收視收聽全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暨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電視電話會議。丁小強指出,...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朱哲、通訊員李瑞豐、張文會13日,全市鄉村振興暨美麗鄉村建設現場推進會在赤壁市召開,深入學習貫徹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