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沒有靈魂。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就屬于培根鑄魂的工作,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核心部件,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哲學社會科學做的是“人心”的工作,是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陣地。新時代背景下,全市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堅持抓好社科普及工作,聚焦聚力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切實增進廣大人民群眾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凝聚起奮進新征程的強大精神力量,助推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一是堅持用“主陣地”講“好故事”。近年來,市社科聯立足高校、社區、小區、鄉村等場所,多次開展理論宣講進高校、黨的二十大精神主題講座進社區、親子相伴好家風、經典家訓進鄉村、“學習新思想、宣講進基層”等“六進”活動,一方面充分挖掘人民群眾作為宣講主體,結合社會熱點難點問題和群眾身邊人身邊事,面向不同群體細分需求、量體裁衣,著力提高宣講科普針對性,解決理論宣講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問題;另一方面探索創新宣傳普及方式方法,借助戲曲、故事、影視等方式,多用新鮮活潑、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多講人民群眾聽得懂、聽得進的話語,推動理論通俗化表達、大眾化傳播,真正把典型的案例講典型,把鮮活的思想講鮮活,把徹底的理論講徹底。
目前,市社科聯正依托各級黨政機關、高等院校、革命遺址等場所,探索掛牌成立一批理論宣講基地;通過積極與相關專家、學者、教授聯系,傳播樹立“人人都是科普員”的理念,構建“領導干部+專家學者+黨員群眾”的“多元主體”科普新格局;結合行業特點、工作重點,著力從民間藝人、“五老”人員、鄉賢人士、地方名人、假期返鄉大學生等群眾中遴選出宣講人才,組建“青年宣講團”“巾幗宣講團”“模范宣講團”等各類百姓宣講隊,把群眾請上“講臺”,真正變“配角”為“主角”,進一步增強吸引力和感染力,讓群眾愛聽愛看、產生共鳴,充分發揮正面宣傳鼓舞人、激勵人的作用,有效地提升宣傳思想工作的效率,增強群眾的參與熱情和積極性,讓黨的創新理論從人民群眾中來,最終也回到人民群眾中去。
二是堅持用“新媒體”傳“正能量”。隨著計算機和網絡等數字媒體技術快速發展,理論宣講的輿論生態、傳播方式都發生深刻變化,這就要求我們的宣傳科普工作必須主動適應時代和技術的發展。要充分利用數字媒體技術和網絡手段對黨的創新理論進行內容呈現的再編輯,實現黨的創新理論的圖、文、音、視和動畫等多媒體形態的充分融合,豐富其傳播形式和呈現、體驗與接收方式。同時,要用好電視、廣播、抖音、微信等全媒體傳播平臺資源,讓黨的創新理論插上“技術的翅膀”,在傳播時發生鏈式反應,實現“裂變式”傳播。
市社科聯在工作中,積極運用新媒體平臺配合省社科聯共同制作了《去這兒講理》《幕阜山里的“小桔燈”》《“瑤”望千年為等你》《小山城的大生意》《赤心的傳遞》5部反映咸寧發展的專題片;圍繞“堅持黨建引領推進社區治理”主題,精心策劃組織了弘揚“抗疫精神”主題文藝演出;制作的《擦亮“提琴”文化名片 唱好“非遺”經典大戲》《踏石飛天為留香》獲湖北賽區最具人氣獎和優秀獎;參加“人文社科之光”首屆社科普及短視頻大賽,與省社科普及教育基地(湖北科技學院)共同制作的《建在林上的村莊》短視頻獲湖北賽區一等獎;選送的《“以‘微’博‘大’”宣講進基層活動》案例入選“湖北十佳社科普及工作創新案例”。
三是堅持用“大白話”講“大道理”。古語有云:“平易近民,民必歸之”。當前,黨的創新理論的宣傳科普已形成一套相對比較成熟的政治話語和學術話語表達體系,這對于黨政機關黨員干部而言通俗易懂,但人民群眾聽來卻晦澀難懂。因此,要進一步推進黨的創新理論的大眾化科普,善于駕馭通俗化、形象化的話語表達方式,走入生活、多接地氣,引起基層群眾的共鳴和情感認同。
近期,市社科聯推出“咸寧社科新視角”短視頻展播大賽,并在咸寧廣播電視臺開設“咸寧社科新視角”短視頻專欄。圍繞市委市政府重大決策、重大產業、重大項目,以“社科賦能新時代? 理論宣講潤民心”為主題,突出闡釋黨的創新理論、普及社會科學知識、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展現社會經濟發展新成效和人民群眾新風貌等“五個方面”,策劃“基層理論宣講、流域綜合治理、城市產業雙集中、推進實施強縣工程、共同締造、文化傳承”等“六個聚焦”,注重以接地氣、有溫度的宣講活動為載體,充分運用群眾語言、身邊事例、生活畫面來增強吸引力和感染力,通過拓展宣傳的廣度深度,讓群眾“聽得到”黨的聲音。例如,在咸寧社科新視角短視頻大賽中,崇陽縣宣講員黃爽爽,以“吃了沒”、“我是這村的媳婦”等崇陽家鄉話入題,一下拉近了與群眾的距離,再以淺顯易懂、群眾記得住、能接受的語言把“糧食安全”“鄉村振興”等大道理講成小故事傳遞給尋常百姓,效果非常好。一位聽她宣講的村民說:“以前這些大道理都是書上、電視上看到,還似懂非懂的,現在黃宣講員給我們面對面用過日子的話講解,我們全都聽懂了,這種方式太好了?!?/p>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國家科普能力建設。這既是基于新時代特征對科普作出的科學論斷,也是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現實需要。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征程上,全市社科工作者應主動作為、著力創新、積極應變,充分發揮科普智庫功能,積極融入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服務社會、造福人民,著力穩固科普工作的群眾基礎,做好“以人民為中心”的科普,構建民族的、科學的、群眾的科普工作局面。
(徐珍??作者系市社科聯黨組書記)
編輯:hefan
上一篇:
全面依法治國必須抓住 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
下一篇: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傳闡釋】促進經濟和文化共同繁榮
政治堅定,牢記使命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把旗幟鮮明講政治貫穿到政府工作全方位、全...
在這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人民戰爭中,有兩大陣地尤為關鍵,一個是醫院救死扶傷陣地,另一個就是社區防控陣地。習近平總書記...
核心提要: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人人有責——每個人都...
咸寧市創衛辦2020年7月4日我市召開創城和創衛復審迎檢動員會:為人民群眾創造更好生活環境7月3日上午,我市召開創建全國文明城...
咸寧網訊記者周榮華、吳文謹報道:12月28日下午,市委副書記、市長王遠鶴主持召開專題座談會,就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征求意...
“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全民皆兵、軍民團結是百團大戰的一大特點,廣大人民群眾用各種方式展現了無私奉獻、眾...
王遠鶴就貫徹落實省政府視頻會議精神要求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提高政府服務質效咸寧網訊咸寧日報記者鎮強報道:3月31日,省政府“...
6月12日是2021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屆時,阿里巴巴、京東、抖音、拼多多、唯品會、中國手藝網等平臺將圍繞鞏固脫貧攻堅成...
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克難攻堅、矢志奮斗、奠基立業、開創輝煌,創造...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記者李嘉報道:6月21日,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張士軍主持召開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咸寧市慶祝工作專題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