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我們要緊緊圍繞產業振興這條主線,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因地制宜、精準施策,為加快縣域經濟發展、實現鄉村全面振興打下堅實基礎。
通山包坨是咸寧市的一張特色美食名片,是華中地區飲食文化優秀品牌,也是中華傳統飲食文化的瑰寶。包坨產業具有以下優勢:一是品牌唯一,全國僅通山縣有包坨,其他省市縣均未有以紅薯為主要原料的同類產品。二是用料講究,所選用原材料和調料均選用國內上等原產地材料,不添加任何添加劑,在制作源頭上保證了產品綠色環保無污染。三是工藝細密,制作過程采用傳統工藝,在高效制作的同時保留著地方文化和傳統特色。四是創新發展,隨著通山包坨機的研發,傳統產業實現自動化機械化,包坨可通過冷鏈物流快速地發往全國各地。咸寧人民用勤勞樸實的身影,詮釋著包坨質樸無華的內涵,也提升了咸寧美食文化的地方形象。我們要以小包坨撬動大產業,加快建設農業強國,以特色產業發展為引擎助力鄉村振興。
處理好“建”與“管”的關系。政府搭臺唱戲。加強政府的支持和宏觀調控力度,建立合適的產業發展規劃,做好“愛心助農”文章,在市場方面給予足夠的支持,聯合電商平臺、專家團隊、郵政快遞、大數據管理聯合共奏“服務曲”,給包坨產業發展賦予更多銷售渠道、技術支撐和產品附加值。拉長產業鏈條。以包坨產業為核心促進種植業、食品加工業、文化產業、服務業市場等相關產業的發展。縱向延伸產業鏈條,橫向拓展產業功能,多向助農增收致富。加強產品監管。將食品質量工作作為一項基礎性、長期性、戰略性工作來抓,加強有關部門的監督。完善質量安全監督抽查制度,多措并舉保障產品質量安全,消除產品質量安全隱患。堅決守牢質量安全底線,防范化解重大質量安全風險。
處理好“立”與“破”的關系。挖掘傳統文化。美食不僅僅是一種食物,更是一種文化和歷史的傳承。我們要挖掘通山縣通山包坨的歷史淵源和文化底蘊,傳承其尊崇自然、順應時節的傳統觀念,傳承其獨特的制作工藝和食用方式,提高通山縣通山包坨的美食文化價值,把名小吃變成大產業。加大創新開發。傳承不是守舊,我們在保持傳統的包坨工藝基礎上,對包坨手藝進行革新改良,制定相應的標準加強科技創新,不斷提升技術研發、裝備和設計水平,以順應時代變遷和人們需求的改變。助力人才培養。成立通山包坨培訓中心,具體負責包坨制作的培訓工作,聘請包坨專業技師任課,編制專門教材,與包坨經營店聯合建立專門的實習場所,無論群眾和外地加盟學員均可做到隨到隨學。采取優勝劣汰的方法,對一些熱門店進行扶持,申請專賣店,加快其經營規模和發展速度。
處理好“鼓”與“呼”的關系。做好宣傳推介。突破地域限制,大力宣傳推廣美食文化,用電影、戲劇和微信、抖音等新興社交媒體加大輿論宣傳,如參考“舌尖上的中國”去對美食追根溯源,還可開展一些詩歌比賽、攝影比賽等特色活動,提升通山包坨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打造特色品牌。鼓勵地方特色食品龍頭企業發揮產業鏈主引擎作用,按照市場需求塑造專業品牌。從經營管理方法入手,做好管理創新、渠道創新、服務創新以及新業態新模式的拓展,不斷地向現代化標準化改良,建立科學管理的體制,進行多元化銷售。樹立典型帶動。大力扶持和培育龍頭企業,可以從沙縣小吃、逍遙鎮胡辣湯學起,學習規范化管理,圍繞一個金字招牌,進行產業升級,規范運作,提升包坨品牌的高知曉度、高贊揚度、高市場占據率。
(王成林?作者單位:咸寧市委黨校)
編輯:hefan
咸寧新聞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周榮華、見習記者吳文謹報道:11月8日,市委書記丁小強主持召開市委中心組專題學習會議,集中...
咸寧新聞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朱哲、通訊員張文會報道:20日,我市召開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深入學習貫徹...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杜培清“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寧志豐委員說,我市鄉村產業振興應加強產業規劃...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陳志茹“鄉村振興應與大自然相結合、應與城市垃圾治理相結合、應與發展綠色農產品相結合、應于脫貧攻堅相...
通訊員楊惠春日前,嘉魚農商行簰洲灣支行為湖北助民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貸款1000萬元,解決了公司春節生產收購原材料資金缺口。...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全媒記者王恬通訊員龍鈺山間的花香野果、餐桌上的家鄉味道、離別時父母的牽腸掛肚……每個人記憶中的鄉村各...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咸安建區20周年,也是咸安發展進程中極為關鍵、極不平凡的一年。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鄉...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朱哲、通訊員張敏15日,我市收視收聽全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暨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電視電話會議。丁小強指出,...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朱哲、通訊員李瑞豐、張文會13日,全市鄉村振興暨美麗鄉村建設現場推進會在赤壁市召開,深入學習貫徹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