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旅游時代,旅游頻次顯著提高,鄉村旅游充分滿足人們周末“說走就走,想回能回”的休閑需求。咸寧市鄉村旅游資源豐富,目前正在大力實施“萬千百”工程,助力鄉村旅游發展。即通過兩年左右時間,在全市改造建設10000間鄉村旅游客房,做好1000桌農家飯,研發100道適合各方游客的咸寧特色菜,形成農旅、商旅、文旅結合和以農促旅、以旅興農的鄉村產業發展格局。
一、咸寧市鄉村旅游發展現狀
2019年咸寧市有20處美景入圍荊楚鄉村旅游百強行列。包括四邑新村、柃蜜小鎮、田野鄉村公園、石門村、茅井養生小鎮、金色年華養生谷、羊樓洞等。2020年田野鄉村公園創建4A級景區,2021年崇陽柃蜜小鎮白崖山風景區創建4A級景區,2022年內沖瑤族村創建4A級景區。咸寧目前有一個全國全域旅游試驗示范區:通山;兩個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內沖瑤族村、通山石門村。蘿卜公社、善源谷、劉家橋、內沖瑤族村、馬橋建國畈、大幕鄉、官橋八組、汀泗橋黃荊塘等地的鄉村旅游都各有特色,發展日趨成熟。咸寧鄉村旅游有著較長時間和經驗的積累,相對成熟的運營體系,較為廣泛的群眾基礎,這些都將成為進一步轉型創新升級的助力。
二、咸寧鄉村旅游發展存在的問題
咸寧鄉村旅游發展仍處于單一的觀光游覽和典型的“門票經濟”發展階段,從產業要素看,“食、住、行、游、購、娛”旅游傳統六要素挖掘不充分,“商、養、學、閑、情、奇”新六要素發展不夠快,知名度、滿意度、美譽度還不高。在游客需求提升倒逼鄉村旅游提檔升級的現實背景下,咸寧鄉村旅游急需利用本地特色資源,開發差異化產品,為游客帶來全新體驗。
三、咸寧鄉村旅游提檔升級的建議
針對咸寧鄉村旅游提檔升級現實需求,結合調研中發現的問題,提出一些意見和建議。
(一)秉承鄉村“旅游化”發展理念,加強服務標準化建設。 鄉村旅游發展強調原生態,但不能認為原生態就是什么都不能動,原生態的真正含義應該是去蕪存菁,凸顯鄉村最美好的本真,以此來滿足旅游者的品質化需要。秉承“旅游化”發展理念,將鄉村作為景區來打造,深度挖掘咸寧鄉村傳統文化的內在精髓與時代價值,將鄉間的民房變客房、農事變體驗、農園變景園、農產品變紀念品,輔以農耕文化、古建筑文化、田園風光、特色民俗的活態表達與精彩展現,形成“處處是景區、家家是景點”的全景式旅游。
(二)實施鄉村旅游集約型發展,塑造整體形象。新的發展階段,咸寧鄉村旅游發展應從無序零散的狀態,向有機協調、有序集聚、集約發展的方向轉變,改變鄉村旅游起步階段一家一戶、零零散散、雷同競爭的發展狀況,形成一批旅游專業村,目前,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已經成為鄉村旅游領域具有影響力的品牌,充分發揮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內沖瑤族村的示范引領作用,形成集體抱團、對外有整體旅游形象的格局。堅持小而精、小而美,強調差異化發展,突出鄉村旅游特色,著力提升發展質量。
(三)聚焦新業態,開發鄉村自然研學。文化研學是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路徑,而自然研學則是重新建立孩子們的親自然情結甚至是提升孩子們創新能力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戶外生存能力的重要方式。咸寧鄉村自然資源豐富、文化資源深厚,在鄉村開展研學教育,能夠產生多個維度的綜合效應。
另一方面,當前研學的市場認知有點窄,總體而言,面向成人的研學空間還沒有打開,亟待破解和深化,包括如何用定制旅游的模式做深成人市場的研學,以及如何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推動成人研學旅游達到亞里士多德所說的理知的境界。江西婺源依托“徽文化”和“花文化”等鄉村特色資源,開發研學市場。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將符合要求的鄉村休閑旅游項目納入科普基地和中小學學農勞動實踐基地范圍。農事活動蘊含著祖祖輩輩積累傳承下來的生產生活智慧和文化,將農事活動與中小學開展的勞動教育結合,發展研學游,也是農業可拓展的一項功能。
(四)科技賦能產業創新,推進鄉村“微景觀”改造。在科技助力下,預約游覽、語音導覽、虛擬旅游、分時預約、無接觸服務、數字場景、沉浸式體驗已經成為大眾旅游日常。鄉村旅游的高品質和個性化服務也離不開可用科技的助力。
結合2022年3月21文化和旅游部等六部門印發《關于推動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的意見》,以鄉村文化振興為抓手,助推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對咸寧鄉村景觀進行“微景觀”改造,打造鄉村“微度假”,學習湖南道縣的“三微”(微菜園、微公園、微游園)田園改造,廣西龍勝的“三微”(微菜園、微田園、微果園)建設,寧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區的“三微一體”(微評比、微改造、微幫帶)工程等。
(五)豐富產品供給業態,實現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鄉村旅游不能僅停留在看一看、吃一頓,還應有多種業態或類型,如空氣清新、山清水秀的地方,可以開發特色民宿、發展休閑度假;科普資源豐富的地方,可開發研學、專題旅游;景觀資源豐富的地方,可以接待寫生、攝影、拓展、團建。就拿馬橋建國畈來說,主打油菜花海,可在與江西婺源對比中,深挖地域特色,推動鄉村旅游由觀光游向體驗游升級轉型。
1、延長花期,延長游覽時間。江西婺源通過不斷實驗,早熟油菜花、晚熟油菜花、反季油菜花、彩色油菜花等陸續培育成功,賞花觀景已經不再只是春季專屬,婺源旅游資源也更加豐富。馬橋建國畈目前的油菜花觀賞一般是從二月份到五月份,景觀最美、人流量較大的時節在3-4月份,五一期間,筆者前往建國畈,油菜花基本都已凋謝,可觀賞性差了很多。應和江西婺源一樣,通過科學培育,增加品種,延長花期。
2、豐富節慶,增加可參與性。江西婺源地區開展了鄉野大地藝術節、油菜花音樂節、國風花田走秀、油菜花田藝術氣球、油菜花叢小火車、江嶺云上露營地等項目,游客具有更多的體驗性項目。建國畈目前主要是以油菜花海和馬橋鄉村文化記憶館為主,以參觀游覽為主要特色,缺乏更多體驗性項目,可和江西婺源一樣,通過各種節慶活動,既能讓游客參與其中,同時也擴大了知名度和美譽度。
3、花旅融合,提升文化性。婺源油菜花文化與“徽文化”融合,充分挖掘徽州文化的美學內涵,在保護地域文化遺產、地區文化生態的同時,通過現代設計手法,國際化視野及高度,挖掘“徽文化”中的生活美學,融合傳統徽州名人、民藝、文脈,打造婺源鄉村旅游的全新標桿。目前建國畈也已將“馬橋”名字相關的三國故事、咸安本地的非遺項目等都融入到鄉村記憶文化館中,但缺少深層次融入,例如缺乏系統全面深入的講解詞,缺乏專業講解員等。下一步要在創編系統專業導游辭基礎上,培養優秀專業講解員員和研學指導師,開展研學旅行。
4、完善設施,開發鄉村民宿。建國畈目前周邊仍以農家樂為主,缺乏更具文化氣息和藝術特色的主題鄉村民宿。要培育優勢特色產業集群,探索“民宿+非遺”,培育優勢特色民宿產業集群。
(鄧芳??作者單位:咸寧職業技術學院)
編輯:hushaopeng
上一篇: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傳闡釋】精心推動數字中國建設
下一篇:
金土皓:為中華民族持續強盛而創立高能經濟學
咸寧新聞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周榮華、見習記者吳文謹報道:11月8日,市委書記丁小強主持召開市委中心組專題學習會議,集中...
咸寧新聞網訊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朱哲、通訊員張文會報道:20日,我市召開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深入學習貫徹...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杜培清“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寧志豐委員說,我市鄉村產業振興應加強產業規劃...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陳志茹“鄉村振興應與大自然相結合、應與城市垃圾治理相結合、應與發展綠色農產品相結合、應于脫貧攻堅相...
通訊員楊惠春日前,嘉魚農商行簰洲灣支行為湖北助民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貸款1000萬元,解決了公司春節生產收購原材料資金缺口。...
咸寧網訊咸寧日報全媒記者王恬通訊員龍鈺山間的花香野果、餐桌上的家鄉味道、離別時父母的牽腸掛肚……每個人記憶中的鄉村各...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咸安建區20周年,也是咸安發展進程中極為關鍵、極不平凡的一年。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鄉...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朱哲、通訊員張敏15日,我市收視收聽全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暨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電視電話會議。丁小強指出,...
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朱哲、通訊員李瑞豐、張文會13日,全市鄉村振興暨美麗鄉村建設現場推進會在赤壁市召開,深入學習貫徹中央...